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使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进入市场 ,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 ,由于产品的缺陷造成消费者人身受到伤害和财产受到损失的案件也不断增多 ,则应加强产品责任立法 ,加强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 ,强化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给用户、消费者或者其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时,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四条对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作了具体规定。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定条件。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产品存在缺陷、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下面分而述之。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致害的侵权责任规则中,忽略了另一个责任主体即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还存在仓储者、运输者等第三人为责任主体的情形,因而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在承担了不真正连带责任之后,还有其他可以追偿的责任主体,成了不真正连带责任之间的并合问题。将产品责任规则应用到“互联网+交易”的责任规则之中,消费者在网络交易平台购物致害,可以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在约定条件和法定条件具备后,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请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生产者、销售者以及仓储者、运输者等第三人进行追偿。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中“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为实现循环经济的各国立法之一,结合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立法中的一个专用法学术语,是指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要求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希望或要求生产者等利益相关者在人类的生产和消费以及消费后废弃物的处置上均能采用对环境友好的行为,实现对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利用、产品生产中、产品消费后的处置方面,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污染排放的减量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废弃物处置的无害化。  相似文献   

5.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产品的销售者、生产者因产品瑕疵而给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产品的瑕疵,亦叫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因产品瑕疵(即缺陷产品)而致消费者人身、财产权益的损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质量法》第3条的规定,由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依照本法规定  相似文献   

6.
论书籍类出版物之产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类产品的迅猛增多所带来的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加,但法律并没有对其进行强有力的规制。文章从比较法上考察,认为应对书籍类出版物适用产品责任,使设计者、生产者承担严格责任,销售者一般情况下承担过错责任,在对缺陷产品不能指出其生产者情况下应将其视为生产者而适用严格责任。  相似文献   

7.
韩笑晨 《工会论坛》2009,15(2):127-129
美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契约责任、过错责任、严格责任、根据不同缺陷类型确定归责原则的变化,不论采纳严格责任原则,还是对不同的缺陷类型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美国法律对维持生产者与消费者权益的平衡、个人权利与社会效益的均衡所做的努力。以法经济分析方法为视角,对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这两个在产品责任体系中争议颇多的归责原则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寻求产品责任的最优效率之选,对产品责任立法尚不完善的我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产品责任多年来一直存在于合同法、商品买卖法和普通的侵权法之中.1987年英国制定了<消费者保护法>,并对不安全产品适用严格责任归责原则.英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制度是在司法判例和制定法的基础上发展变化,逐步形成了依合同法的合同责任原则、依据一般侵权行为法的过失责任原则和依<消费者保护法>的严格责任原则等三种归责原则,并同存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更为适当而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和方式,同时也表明了英国产品质量法的立法水平的提高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确立的生产者承担产品责任的形式有二种:产品合同责任和产品侵权责任。产品合同责任指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未能达到合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性能、标准或质量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即《产品质量法》第28条规定的情形。其责任归责原则根据《民法通则》关于合同的理论、采用过错责任是显而易见的。产品侵权责任则是指因生产或售出的产品存在缺陷而造成消费者或使用者人身伤亡或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的损失,依法应由生产者或销售者负责赔偿的一种法律责任,这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对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和特征,围绕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举证倒置原则及产品责任的负责事由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产品责任制度的意义和设想。强调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的认定来确保产品的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要保护生产者和销售者利益,以防一些不良消费者以故意行为进行诈骗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或冲突,我国《产品质量法》应重新界定"投入流通"的含义,使其仅指产品脱离生产者控制而进入流通环节的时点,并以此做为生产者对相关主体承担缺陷产品损害责任的起算点。同时借鉴国外产品责任法的有益经验,通过扩大生产者的外延来减轻销售者的赔偿义务,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公平合理的分担。  相似文献   

12.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解决产品责任问题的理论依据 ,是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的根据、标准和理由。产品责任构成要件是使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的必备条件。它们是产品责任理论和产品责任法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研究产品责任 ,必须加强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之权益承担的、外化为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的当为与必为,它包括道德责任与法律责任。尽管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谋取利润最大化之间有矛盾,但无论基于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而言,企业都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因产品缺陷而事故频发的今天 ,若不强化产品责任的赔偿 ,将无以体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予以切实保护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在成功地加入了WTO后 ,面对国际统一市场 ,一方面 ,强化产品责任精神损害的赔偿 ,可以体现对国内消费者的平等保护 ;另一方面 ,针对国外通行的高额赔偿 ,通过国内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强化 ,也可以促使我国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从而预防出口产品高额赔偿引发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在因产品缺陷而事故频发的今天 ,若不强化产品责任的赔偿。将无以体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予以切实保护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在我国成功地加入了WTO后 ,面对国际统一市场 ,一方面 ,强化产品责任精神损害的赔偿 ,可以体现对国内消费者的平等保护 ;另一方面 ,针对国外通行的高额赔偿 ,通过国内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强化 ,也可以促使我国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从而预防出口产品高额赔偿引发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思想的盛行,产品责任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产品责任法,有关规定也缺乏系统性,在实践中困难重重。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完善问题,包括明确产品的定义,严格界定产品缺陷的内涵,规范产品责任主体,采用合理的归责原则,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建立健全产品责任保险制度等,并建议制定专门产品责任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产品质量缺陷责任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理论界、司法界对如何确定责任人及其相关责任 ,存在不同观点和做法。本文从法学理论角度探讨对立法本意的理解 ,并从切实保护受害人利益和适应司法现实的角度提出修改、完善产品质量缺陷责任规定的意见。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均为被告的情况下 ,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作为社会主体之一的公司,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还包括环境保护责任。文章通过研究公司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模式的利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使公司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又叫产品缺陷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包括供货者、进口商)因产品存在缺陷而给消费者或其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大多数国家法律在规定产品责任时,也明确规定了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所谓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而提出的证明原告诉讼请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从而使自己免除产品责任或减轻产品责任的事由。产品责任抗辩事由的确立,使产品责任构成条件更加明确,因而可以兼顾有关各方的利益,从而使产品责任法发挥更加积极的社会作用,以避免责任过于严格而给生产流通…  相似文献   

20.
无论大陆法国家还是英美法国家,产品责任的因果关系都是生产者责任的必要前提,也是产品责任要件中一个棘手的问题。缺陷产品的补救,关系着生产者责任的具体负担及负担的大小。目前,我国《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在这两个问题的规定上,均存在一定的欠缺。本文拟就我国产品责任因果关系的判定以及缺陷产品补救方式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