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追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治国的进程中,发展愿望的表达,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实践的推进,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基础.从发展到科学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的凝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它必须扬弃基于"中心-边缘"不平衡性发展理念而构建的世界贫富两极化的发展格局,把各国共同发展的共同善的伦理性要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共同发展理念只有得到全球治理的内在性拱卫,才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元治理理念与基于共同发展所要求的共同治理,构成共同抵御霸权性治理的非正义性侵蚀的价值基础,唯有如此,人作为"类"属性而非"种"属性的共同体主体际性才会在共同发展与共同治理的视阈下绽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抗疫的宏大图景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意蕴得到了立体化、具象化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意蕴更加丰富、利益意蕴全面呈现、责任意蕴充分彰显、发展意蕴愈加明晰。只有不断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意蕴的认知和认同,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走向实践,世界各国才能获得战胜未来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发展问题是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各种各样的发展理念可以说是汗牛充栋,那么,怎样一种发展理念才算是科学的发展理念呢?本文从两个方面概括了科学发展理念的标准:一是发展理念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并要努力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二是发展理念必须反映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并要做到与时俱进。最后提出,我国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5.
朱新春 《理论月刊》2005,(11):146-148
高科技崛起和全球化不断深化,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人类社会财富呈指数倍增的态势。与此同时,发展鸿沟使国际社会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日趋分裂,进而成为一系列安全威胁的基本动因。在全球化相互依存的情势下,国际社会只有树立和实现“均衡发展”的理念,国际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6.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是发展的问题。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反抗"贫困"的实践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深化对"贫困"和"发展"的理解。湖北宜昌市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精准地更新了发展理念,精准地寻找了贫困地区的生态适应位,精准地把握了贫困地区的实践能力——资源系统矩阵,精准地创造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外环境,科学地构建了精准扶贫的评估体系,最终使得宜昌市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在实践中的互动与支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自然、社会、人自身既是自在的有机体,亦是统一的有机体。作为中国特色的发展观,新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表现为理念内涵的内生性、理念体系的开放性、理念思维的共生性、理念实践的合理性和理念旨归的共享性。在总结中国经验及反思西方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新发展理念寻求自然有机体、社会有机体和人的有机体的共存、共和与共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精英主义""市场至上""利益至上""二元对立""利己主义"发展理念的纠偏和超越,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类思想发展史证明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是贯穿于人的世界、人的社会的根本原则,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人为本”不仅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体现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它是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理念。 因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必须认真地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工业文明在走向辉煌的同时,同农业文明一样,被扬弃也是其必然的"归宿"。因为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人类确立新的生态文明观,构建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发展,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建党90年来,党所领导的中国奉献给人类社会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性提升,更是它开创的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它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提炼而形成的科学发展的理念,这才是它更能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与政府评价的多元化与历史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发展是人类的理想。人的发展的总体性、历史性,以及人的发展对政府的依赖性客观上要求伴随发展理念与发展路径的完善不断调整评价政府工作的视角,政府评价因此呈现明显的多元化与历史性。  相似文献   

12.
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的社会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心灵的创伤。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矛盾引发了人们对价值观念的探索。发展的主体是从事劳动实践的人,实现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从客体方面表现为能够持续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主体方面表现为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社会主义的劳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进步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位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新视角。随着发展理论的革新,发展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转向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位是构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科学发展因子的集合,内含质序度三个要义。科学发展位具有差异性、动态性、社会性、系统性等基本特性,遵循人本、整体、生态、竞争四个基本原则,追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科学发展基本位、科学发展理想位、科学发展优势位和科学发展关键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呈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的战略构想与外交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无数互相交错的力形成的合力造就了历史、推动了历史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能够形成历史合力的“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推动、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保障、交流互鉴理念的文化支撑以及优美自然环境的生态守护等有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创新主体的实践路线、创新模式和创新理念决定了科技创新的价值向度。面对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科技创新需恢复人的主体价值,转变创新发展理念,用理性的价值观来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发展,进而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理念的提出,具有宽广的全球视野,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化,也是对他国现代化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其所具有的国际意义,不仅体现在为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而且也是积极回应全球化挑战、实现和谐世界这一终极价值诉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郭建军 《理论月刊》2005,(8):150-152
科技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拓展资源用途,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效手段,提高人的社会生活质量。滥用科技成果则会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妨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进而危及人类。可持续发展观是认真反思人类应用科技成果的历史经验的产物,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要使科技成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杠杆,必须构建并实践符合时代要求的科技进步理念,从价值观、制度约束和道路选择等方面,引导和规范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红线.本文认为,必须从发展资源--以人类为本、发展目的--以民众为本、发展动力--以人才为本、发展原则--以公正为本、发展价值--以幸福为本等五个维度理解和实践"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形态,表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程度。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更要革除不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蔽障。"包容性人道主义"是成中英先生在《创造和谐》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对西方"主客二分"思维的辩证超越,结合马克思"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辩证法,从人类解放视域探析彰显"和谐意志"的包容性人道主义,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重要理路。为此,就要在生态伦理上倡导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价值统一,在生态自觉上形成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制度安排,在生态治理上坚持生产发展与社会交往形式的革新,促进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代际之间包容性发展利益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