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推进湖北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意义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早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这是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加强性要素,是指科学技术渗透融合到生产力实体性要素和系统中,使各要素的质量得到提高,功能和效率得到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本身只是潜在生产力,只有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结合,才能把…  相似文献   

2.
刘秀 《理论月刊》2023,(7):63-70
学界关于诉诸劳动价值论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存在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不断生产工人贫困”的事实也是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前提得出的。这一矛盾包含在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两种规定性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又从工资、地租、利润三个方面来构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指出问题的症结是把“劳动所得”同“劳动应得”混淆起来了,并进一步阐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等同于生产同等劳动所耗费的商品。这样就从劳动价值论推进到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工人无法买回自己劳动产品的真实原因;也在科学地辨明“劳动所得”不是“劳动应得”的意义上,建构起未来社会超越按劳分配、实现按需分配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 )科技的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科学论断 ,其科学内涵愈来愈被全社会所认识和接受。所谓现代生产力包括三要素 ,一是主体要素 ,即包括智力和体力劳动者在内的整个劳动者 ;二是客观要素 ,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三是决定性要素 ,即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之所以成为现代生产力诸要素的决定性要素 ,主要是因为它决定着劳动者包括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在内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决定着劳动资料效能的改进和质的飞跃 ,决定着劳动对象的深度、广度以及新领域的创造与开拓。具体地讲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新生产力形…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现实造成了严重的分配不公,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学界曾就此进行过持续而广泛的讨论,但始终没有解决问题。所谓的分配不公指的是平均主义、差距悬殊等问题,其实质就是工资与“劳”相脱钩,多劳未必多得,少劳未必少得,背离了按劳分配原则,归结起来就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要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劳”的计量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劳”的计量问题才能按劳分配。以往人们把劳动价值论归结为“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解决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它却解决不了今日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因为劳动创造的价值往往包含在集体劳动成果之中,而从集体劳动成果之中却无法计量个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出发解决不了“劳”的计量问题。这时,必须从现实出发进行理论创新,证明“劳动具有价值”,说明市场具有计量价值的功能,于是劳动具有的价值就能通过市场得到趋近准确的实现。可见,证明劳动具有价值后,分配不公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5.
“走出去”战略,主要是指国家鼓励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国外特别是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以实现从产品到要素,从资本到技术全面地、主动地进入国际市场。“走出去”的目的在于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双向开发”。‘徒出去”战略的提出,是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为客观依据的。首先,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来”为主。这种以引进为主的开放战略,使我国的经济逐渐与…  相似文献   

6.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人口理论为支撑。“两种生产”理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人口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总结和提炼,为我国计划生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当前,基于我国后人口转变期老龄化、少子化现实,生育包容性将“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内在关联起来,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又激发了更为持久的人口红利,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体现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回应了“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和老龄化的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7.
孙健 《人民论坛》2020,(8):84-85
我国内需潜力巨大,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力显著增强,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但“需求外溢”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改善这一现状,需全面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以美好生活为导向,挖掘内需潜力,引导广大城乡居民“敢消费”“会消费”,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品质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我国农业要实现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任务。也就是到本世纪末要达到两个目标;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90年不变价)。因此,我们必须总揽全局,妥善安排,把“增供给”和“增收入”两大任务统一起来,决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左右摇摆。不抓粮棉油不行粮棉油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治稳定的战略产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首要问题仍然是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这两个科学命题仍未过…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教育、旅游、新闻出版、影视音像、娱乐演出和版权业的庞大体系。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业,也是 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一个地区来说,发展文化产业是新世纪抢占产业制高点的一个明智抉择。近年来,北京、上海、云南、深圳等省市开始把文化产业当做支柱来培植,正在编制的国家第十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一次把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计划。湖南文化资源丰富,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科技兴湘”、“文化兴湘”的重大战略决择。 一、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共…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为主要载体的日本企业的“隐性”企业保障的缺点已广为人知。就“终身雇用制”,它导致了企业内封闭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者失去了自我选择的权力,阻碍了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限制了企业雇佣调整的灵活性,常常由于企业不能及时地裁减过剩人员,而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由于无法及时、不断地调整相关人才,而不利于企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向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既强调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又强调“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振兴国民经济”和“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在十三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依靠科技教育,科技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与科技、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但是,人们对这种新局面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地方、部门的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把经济工作当做硬任务,把科技、教育工作当做软任务,甚至当做场外的事情;而一些教  相似文献   

12.
陶宏 《政策》2010,(5):33-35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的重大机遇,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切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数字经济呈现出与一般商品经济不同的诸多新特点,但其生产关系并未能超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范畴。从生产劳动的目的性、“数字活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程度、劳动力的补偿、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方面看,平台经济“无酬”阶段的“数字活动”不属于劳动,更不属于生产劳动。“无酬阶段”的“数字活动”产生的“原始数据”的价值既不是一般互联网用户的“数字活动”本身创造的,也不是数字平台“在从数据中创造价值方面”起了“关键作用”,而是数字平台的价值在“无酬阶段”的“数字活动”过程中转移到了“原始数据”上。数据商品的价值来自平台专业劳动者所进行的平台化生产、维护等劳动,而非普通平台用户的“数字活动”。在厘清平台资本主义生产全过程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新型数字化平台获得的高额利润一方面来自对“活劳动”的剥削,另一方面来自由垄断带来的垄断利润。我国在融入数字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要摒弃数字资本主义的弊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激活数字经济变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仁者爱人”、“医者为仁术”,古往今来,人们把它当做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也用以衡量别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文精神也是用以衡量医道的标尺。医道者,行医之道也。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是一曰“仁者”,二施“仁术”。现代社会也强调医学具有二重性,即“技术”和“人道”两个要素。如果一个医生只讲“技术”,把医学当物理学或生物学,把治疗对象当“物”,则失去了“人性”。“人文医道”应是“治病救人之道”,治病是手段、救人才是目的。人则包括躯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这两方面都需要施“仁术”,才能实现“爱人”。临床…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百家论萃     
当代劳动的新特点第一,商品价值创造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这是深化对劳动认识的主要方面,也是最基本的方面。第二,科学劳动对生产和经济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论的创造;二是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工具、手段、工艺,并培养提高劳动者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来进行生产活动。第三,精神劳动生产的精神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使用。第四,管理劳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  相似文献   

17.
知识化社会的冲突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着文明与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而人们在文明中的困惑却愈益增多。比如,信息社会对一般技术劳动者的排斥,使人们质疑“劳动光荣”的传统。在以知识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未来社会中,这类价值冲突将无法避免。知识应用中的价值背反。知识的价值性,正在于利用知识实现生命个体、人伦社会、自然宇宙、天地精神之间的和谐,使知识化的社会更符合人的需要。但是,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人们震惊地感到,知识的应用有时却产生对这一价值的背离:科学发明带给人的最大的灾难是“为自己创造了大规模毁灭的手段”(爱因斯坦语)…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了进一步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战略方针落到实处,使我国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由来、涵义及其必...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劳动者指的是参加劳动的人,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其二,劳动者指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劳动者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总和,它是劳动力存在的前提,是劳动的载体。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自从人类出现后,劳动力就是每个健康的成年人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一切社会进行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生产力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劳动力是一种潜在的形式。它存在于劳动者的身体之内。…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释读   “新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以高科技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经济全球化为舞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主要特征有:   1、“新经济”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商品的价值主要来源于知识。其拥有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遵循的是收益递增而非收益递减规律。   2、“新经济”是以“创造性破坏”为动能的经济,即以效率更高的技术和劳动者,更新和取代效率低的技术和劳动者。   3、“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及其它高科技为基础的经济。   4、“新经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