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华 《青年论坛》2010,(1):149-151
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应该对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开发利用。文章提出电子题库建设的构想,讨论了对汉语教学与测试用电子题库的建设原则和未来电子试题库的基本功能,有助于今后在第二语言中更好地开展语言测试和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华演讲时露两手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是许多外国政要的爱好。他们在引用中国的古典名句上,都选取了示善、积极、友好、让大家一听就懂的语句,以此来表示对我国民族文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8,(22)
正"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让《习近平用典》春风化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诸子百家和历代文人、政治家的经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不仅彰显了大国领导人执古御今、持经达变的大视野、大气魄、大胸怀,也折射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和宏大韬略。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在本质上都属于第二语言教学,二者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内在和外在的诸多不同。从发展状况上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形成了自身完备的理论系统、教学方法、课堂模式和考评体系,学科性较强。反观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推广的发展,则显得相对滞后。在对比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如今,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阅读方式,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广泛传播、增强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影响力,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古代文学经典的当代传播,不仅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网络传播方式,还要注重不同阅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使读者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葛厚伟 《求索》2013,(5):268-268,198
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彭增安著述的《跨文化的语言传通》,2007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彭增安先生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文化与语用、课堂教学、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书中广泛吸取西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最新成果,并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对语言教学的诸方面进行了较为深人细致的探索,为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问题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学习者语言的研究.即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毅敏 《前沿》1995,(10)
汉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毅敏蒙古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汉语文,由于接触的时间相对较晚(蒙语授课生小学三年级开始加授汉语),学时和语言环境相对不足,所以,虽然经过小学及中学两个阶段的学习,进入高校后,汉语文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在蒙文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蒙...  相似文献   

8.
韩芸 《思想战线》2013,(Z1):268-269
汉语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着很强的干扰,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可以提出应对母语干扰的策略,最佳模态组合将有效抑制母语迁移的负效应,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语言学家是斯蒂芬·克拉中(Stephen D.Krashen).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五个假说构成,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核心部分.我们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听、说、读的教学实践,找出促进语言输入与输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肖楠 《人民论坛》2012,(12):76-77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涌现了许多经典的理论名句,这些句子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很快记住,入脑、入心。那么,百姓最耳熟能详的理论名句有哪些呢?人民论坛记者在征求20余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系统筛选梳理出改革  相似文献   

11.
陈圣彬 《前沿》2006,11(4):257-259
人必须借助语言来进入世界,语言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中国哲学是通过汉语来表达和流传的。汉语言系统(包括形象语言和语言结构)潜在地引导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汉语的影响可以从中国哲学的特点中看出来。中国哲学的意象性、直观经验性、模糊多义性及其对哲学的追问方式,都紧密地和汉语相融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正"磨课"就是教师为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在整个教研组的协助下,以课堂案例为载体,对课堂中的某个问题,或者某个环节采取集体研讨的方式进行反复的推敲,打造出一堂精品的课程。这个过程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感悟课堂、感悟学生。在整个磨课活动中,有更新、有收获,老师们相互切磋,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一、打磨教材,让语文教师的专业向深度发展打磨教材是我们着手磨课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步骤,教材的掌控是语  相似文献   

13.
冯良方  林黛安 《思想战线》2002,28(2):137-138
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中文系、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0月 2 0日至 2 3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 2 3个省市 90个院校的 16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就中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论题、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等问题作了集中、深入的研讨。在一定程度上 ,这次会议具有总结 2 0世纪、开拓 2 1世纪高校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重要意义。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赵义山 (佛山大学 )…  相似文献   

14.
纪学征  楼捷 《青年论坛》2007,(6):142-146
本文主要研究重述在交际型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中介语发展的作用.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重述的比较,本文阐述了重述根据其特点而隐/显性不同的观点并提出显性重述具有更好的语言纠正效果的观点.本文最后就显性重述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也许成功的某些关键因素来自于让下属对他们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充满信心,并且使他们的行动能够与组织的宏观战略相适应,在此基础上,才能激发出最大的生产力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首先必须能够用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来阐述宏观战略,使得下属觉得这一切确实与自己利益攸关。这种阐述不能只是简单地向某人说明做某件事的缘由,还应该尽量用对方的说话方式来加以表达。不管其在组织中处于何种位置。能够圆熟地掌握多种表达方式的领导往往拥有超强的能力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学生由于从小受到父母和特定语言环境的影响,自开始学说话起就讲本民族语言,对汉语比较生疏,更别说用汉语写作文了。笔者曾任教的大姚县者纳么办事处就是个典型例子。该办事处有1千多人,彝族占%%,长期的彝语语言环境使学生不习惯讲汉话。所以,当地四、五年级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与城市二、三年级的汉语表达水平相当。尤其突出的是,一些彝语汉译写出的语序竟与汉语表达语序相颠倒,给用汉语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带来了困难。笔者在民族聚居的山村学校实践摸索中,结合民族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了一套解决彝语…  相似文献   

17.
申滢 《桂海论丛》2008,24(4):13-16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群体利益博弈不可避免,如何协调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制定出更符合人民大众利益的政策,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关键任务。在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面前,政府首先要整合和消解利益群体矛盾,提升政府能力建设,同时,政府需要提供利益表达机制的制度框架,让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语言关系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科重要的应用研究课题。作者从我国彝区彝汉双语教育问题入手,对我国彝汉双语教育现状、教育模式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等作了论述和分析。认为彝区彝汉双语教学只要逐步解决和完善教学中母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的衔接,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和教材设计以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和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我国彝区将能够开创具有彝区特色的彝汉双教育体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华 《理论月刊》2007,(4):132-135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目的是发掘第二语言习得内在的规律,而教材的选择,内容难易的顺序,到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应遵从这个基本规律,所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们每一个外语教师是必要的,如何将各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也是每个语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事情。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它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影响以及外语教师如何在课堂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进行充分有效地教学,促进新的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学从理论的视角解释了语言的模糊性,为第二语言教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其发展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二语言教师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真正内涵的思索,以及对第二语言学习材料的选择。介绍模糊语言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发展以分析模糊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革命性启发,提出: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和研究者要具有一定的模糊思想意识;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要在模糊的语言中寻找语言学习的真正内涵;第二语言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应基于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