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法学》2019,(3):3-22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经历了以国防建设和政权安全为出发点的国家安全法制初创与曲折发展时期、以传统国家安全观法律化为重点的国家安全法制形成与完善时期、以及自2012年至今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等三个时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从国家安全法制建设到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从国家安全的法律之治到国家安全的良法善治、从传统国家安全观到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以政权安全为中心到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从侧重保护国家安全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注重反间谍工作到维护总体国家安全、从国家安全机构法到国家安全基本法、从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内涵和外延丰富、时空领域宽广、内外因素复杂。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系统分析其整体逻辑,根据“发展时景-安全时景-关系时景”的分析框架,从“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系统分析传统安全观、综合安全观、新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成逻辑,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研究总体国家安全的内部逻辑,从“统筹四对重要关系”探讨总体国家安全的关联逻辑。结果显示,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向公共安全的下沉,社会治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民生福祉是国家安全的首道防线;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为空间关联,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为主体关联,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内容关联,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为命运关联。  相似文献   

3.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有机安全观,关注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得边境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维护边境安全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应有的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赋予边境安全丰富的内涵,边境安全丰富的内涵对维护边境安全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戍边角色多元化。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戍边角色多元化不仅意味着戍边角色在数量上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戍边质量的提升。笔者通过分析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戍边角色的多元化应涵盖以下主要力量:边防部队、边境地区基层组织、边境地区群众、邻国边防部门和软力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战略思想。作为治国理政新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境界开阔、高瞻远瞩、内涵深邃、涉及面广,涵盖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多个领域。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出发,对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进行论析,探讨其价值意蕴、现状成效和实践径路,试图为互联网迅速发展给网络文化安全带来新挑战的当下提出一些实用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建设一个繁荣、安全、秩序井然的新时代网络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5.
赵宇 《政法学刊》2006,23(4):119-124
冷战后,中国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安全环境。新安全观需要新思维。在以合作求安全、以协商求安全,建立新的安全机制维护安全和坚持反霸反恐并重的思维。新安全观强调重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而国际警务合作是对付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有力武器之一,因此,应该用新安全观的视角来看加强国际警务合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陈怡 《法制与社会》2013,(17):184-189
国家不法(不当)责任是国际法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二读的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强行认定阿富汗应当为此次恐怖袭击承担国家不法(不当)责任,并打着"反恐"的旗号,擅自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战争。随后,世界各国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恐"活动。"反恐"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不法(不当)责任的制度造成了影响。然而,根据国家不法(不当)责任的构成要件,恐怖组织的行为并不等同于国家的行为,阿富汗既没有构成国家不法行为,也没有违反相关的义务,其并不需要为"9.11事件"承担任何责任,美国的做法则是对国家不法(不当)责任含义的曲解和任意摊派。  相似文献   

7.
全面依法治国是维护人民安全的前提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对老百姓而言,最直观的安全就是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正是要突出法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急法治是考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之一,应急法治调整对象的宽泛化要求运用类型化方法,由全民反恐入手,重点治理社会安全事件。"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屋建瓴、应运而生,蕴含着以民为本、良法善治和公私相济三大价值,成为引领我国应急法治建设的新航标。良法善治的安全观首先要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塑造整体联动的应急治理机制,逐步完善行政应急法律体系,提高公安警察的执法水平;同时,以民为本、公私相济的安全观契合"政府与公民关系平等化"的法治追求,鼓励广泛的公众参与,提倡治安承包的再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近的反恐刑事立法明显呈现出预防性特征,它体现的是国家对恐怖主义犯罪政治宽容度的降低和刑法对秩序和安全价值保护的强化,在当下的我国,其不失为国家的理性选择。但刑法必须维护法律基本价值在反恐领域的有序而合理的组合关系。国家要警惕幽暗而缺乏宽容的刑事政策借反恐之名进一步扩张,"敌人刑法"的观念是一种危险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未来反恐国家战略与刑事政策现代化之路,在刑法领域,有赖于合理平衡安全价值与公民自由的关系;在社会政策的整体性方面,需要国家妥善处理刑法与其他社会政策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落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应当深刻领会和准备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树立安全至上、政策指导、源头治理等工作理念,以“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为抓手,不断增强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检察监督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能力,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贡献检察力量。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与国家人权机构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权国家日渐向国际社会开放其边界的全球视野中,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具有了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在人权普适价值的指引下,人类找到了在谅解、宽容、平等的基础上和平对话、共促社会正义实现的新的可能性。建立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构是将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推进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中国建立国家人权保护机构是我国应履行的大国责任,此机构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履行人权保障责任、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 Statute has proven to be more difficult than initiallyanticipated. Most States Parties have either not incorporatedthe ICC crimes into their domestic laws, or they have done so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wording.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implementing legislation of several states to demonstrate how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CC crimes might prevent statesfrom exercising their primary jurisdiction in criminal proceedings.In turn, this might affect the admissibility of a case beforethe ICC.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also explores whether flawedimplementation of the ICC crimes amounts to unwillingness orinability of the state to genuinely prosecute. This articleargues that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tut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to the future of the ICC.  相似文献   

13.
民情腐败论     
王斐弘 《河北法学》2003,21(2):27-29
民情是各种社会现象赖以生存的土壤 ,而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的时候 ,却常常被忘却了。对司法腐败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 ,须以法社会学的视角作换位思考。腐败的民情基础 ,不正的社会风气 ,不但是公序良俗、清廉司法的天敌 ,甚至也是建构良好国家秩序的天敌。  相似文献   

14.
15.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12,(12):17-25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制化,是中国民族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自己的基本经验。民族自治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法律与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大于一般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配置。  相似文献   

16.
监察机关对全体公职人员行使监察权,这是我国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通过预防和惩治腐败来对公职人员实施的专门性监督。在国家宪法层面上,各级监察委员会属于对公职人员行使监督、调查和处置职能的国家监察机关。监察机关不仅要对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调查,而且其调查所取得的证据材料还可以直接在刑事诉讼中被作为证据使用,监察机关的调查权具有侦查权的性质和效果。监察机关的留置措施在取代"两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法治进步,但仍然属于在正式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之外,兼具刑事强制措施和隔离审查措施的特殊调查手段。监察法在加强被调查人的权利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缺憾。未来,对惩治腐败与保障人权加以兼顾,对于监察机关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仍然是一项重大的法治课题。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统一司法考试二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意义在于养成法官、检察官、律师三种职业之间内在共同性和职业共同体的意识及其统一整个国家范围内的法律准则。为实现这一制度的预期效果 ,司法考试的内容应重基本的法律理论与技术 ,并且有相当难度 ;报考者最低应有法律专业本科学历 ;考试方法既经济可行又能科学检测应考者的法律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 ;而且有必要建立考试之后的司法研修制度。  相似文献   

20.
In previous work, I have described the history and ethics of human experiments for national security purposes during he cold war and developed the bioethical issues that will be apparent in the "war on terror".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bring these two previous lines of work together under the rubric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ate," a concept familiar to Cold War historians and political scientists. The founding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at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first articulations of informed consent requirements by national security agencies. M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trengthened consent standards, though conventionally thought to be antithetical crisis, can be seen as an attempt by the postwar national security state to protect itself from critics of expanded governmental power. During the coming years the renewed mission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ate in the war on terror should impel students of bioethics to consider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