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监测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监测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渠道,企业应重视网络媒体的舆论动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增强危机管理的能力。本文基于对网络舆情监测的分析,明确了网络舆情监测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方向,并主要从成立网络舆情监测部门,锁定舆情监测主渠道、收集舆情信息,形成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根据舆情分析报告、制定危机管理应急预案,借助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管系统等五方面子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芸 《法制与社会》2011,(22):175-176
如今,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借助网络媒介迅速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给我国政府应急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情放大器,网络舆情更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近年来,网络舆情危机已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人民网多次推出"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为地方政府打分。面对网络热点事件,我国政府还有许多应对不当之处,导致公信力下降,给政府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我国政府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陈波 《行政与法》2006,(10):3-5
建立社会舆情预警机制对于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探索舆情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对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社会舆情的特点,勾画了社会舆情预警机制的基本框架:社会舆情信息机制和社会舆情问题解决机制,以便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力皲  邓瑶 《法制与社会》2014,(22):135-137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公民利用网络平台表达意见、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逐渐加强,随之而来网络涉警舆情及舆情危机也越来越多。为有效防控和化解舆情危机,湖南长沙市公安机关陆续采取了建立公安门户网站、增强网络信息发布、严密网上监控、强化涉警舆情预警机制等措施,但仍不尽人意。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营造警、媒友好关系,来确保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博已成为我国社会舆情的重要来源。微博舆情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要正确面对微博舆情,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舆论正确走向,以有效化解突发事件,提高执政公信力和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6.
范明珠 《法制与社会》2012,(11):145-146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政府应运而生。我国政府也紧随趋势,致力于电子化政府的建设,电子化政府背景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也渐渐开展起来。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良好的开展对政府工作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才能使电子化政府的工作更有活力,才能促进政府舆情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逐渐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不难发现,其中很多网络热点与政法机关有关,与案件相关的信息总能引起人们格外的关注。检察机关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同时又担负着对刑事案件的审查逮捕、提起公诉,国家工作人员渎职侵权、贪污受贿案件的侦查,民事、行政等案件的审判监督,公安的侦查活动和监狱监所监督等工作,涉及的面较广,流程也相对复杂。某个环节或细节上稍有不慎,经过网络持续发酵,就可能演变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检察机关则被推入网络舆情的风口浪尖。因此,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预防和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收到最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是当前各级检察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叶芳  戚自军 《法制与社会》2010,(26):185-185,207
网络舆情就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观点、立场、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主要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置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下多样化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对社会信息舆论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阶段舆情工作处理模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认真分析现阶段我国政府舆情应对所面临的挑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已是时代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同时也能为建立完整的舆情应对机制提供良好范本,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政法学刊》2015,(1):108-1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现实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疏导存在理念有偏差、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机制不健全、疏导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政府应通过更新理念、健全机制、完善网络立法、向意见领袖借力、严把网络关口等措施,以期提高网络舆情的治理和疏导水平。  相似文献   

11.
崔杰锋 《法制与社会》2011,(24):169-170
进入2011年,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广泛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布信息或对事件进行评论。因为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为舆论事件的信息传播和信息点评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条件,这直接催生了众多网络舆情事件,使之热点不断。如‘躲猫猫”、“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撞车杀人案”、双汇“瘦肉精”事件等等。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应对舆情,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根据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验进行阐述,望能为我国的互联网舆情应对工作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界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从2000年后逐步展开和发展,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主体不明等,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重大,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舆情发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着力于探讨如何建立我国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呈涌喷状发展,部分地方政府已具有主动应对网络舆情的意识,且建立起网络问政平台。但总体来说,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仍存在网络舆情应对不积极、网络舆情监测力不足、信息公开不及时和引导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其根源是由于地方政府存在认知偏差、管制色彩浓重、应对机制不成熟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等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的和谐互动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法院工作日益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司法审判面临严峻舆情危机的挑战。公众熟知并密切关注的杭州"5·7"交通肇事案的个案研究表明,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两者之间具有实现和谐互动的内在基础。要实现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和谐互动,法院必须把握好三大基本原则:坚持正面及时回应,坚守司法底线,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构筑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和谐互动关系,具体机制和举措包括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研判机制、舆情应对联动机制、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建设等以及实现对司法舆情的程序性回应与吸纳、加强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制度     
《中国监察》2011,(17):34-35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研判制度 今年以来,该州纪委、监察局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筛选和处置等工作作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依托网络平台,建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研判机制。  相似文献   

16.
“舆情再审”:司法决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阳 《中国法学》2012,(2):180-191
李昌奎案件作为"舆情再审"的典型样本,引发我们对司法决策中舆情风险的思考。在形式合理性法治中,司法与以社会舆论为载体的民意冲突不可避免。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构建型法治推进中,死刑案件的司法决策便是舆情风险的高发地带。由于司法权威尚未牢固树立,中国司法机关的舆情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化解司法决策中的舆情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树立司法权威,而在当下,为实现对已有司法权威的存量保护,强化司法与社会诉讼过程中的沟通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汪邻 《法制与社会》2015,(4):143-14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加.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多发频发,并呈现出多种新特征.通过合理分析当前网络舆情事件现状和网络舆情事件引导面临的困境,政府应不断提升公信力,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畅通网民利益诉求通道,合理引导网络舆情事件,不断探索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方杰 《法制与社会》2012,(21):194-195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逐步成为了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作用于司法领域的涉法网络舆情,是人民群众监督司法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涉法网络舆情一方面具有监督司法活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干预司法审判活动,损害司法公信力的负面作用。近年来,虽然国内法院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和管理日趋复杂的涉法网络舆情。因此,进一步加强涉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公众获取信息、参与重大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检察机关长期处于法律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线,接触公共事件概率高,陷入舆情危机可能大,探讨如何增强基层检察机关应对媒体、形象公关的能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应从舆论传播特征、媒体策划手段及媒体相关知识等方面,加强对基层检察机关人员的培训,增强媒介素养,以提升其应对舆情危机的能力,树立检察机关公正为民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浅谈网络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剑扬 《法制与社会》2011,(19):150-151
在信息化进程加快与改革发展攻坚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一并成为了我国国家安全体系中新增的两大支柱,网络安全能够为社会政治稳定营造良好信息环境、提供可靠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通过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舆情两大维度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前者属"硬实力",后者在社会定位、真实性、情报价值、意识形态阵地方面发挥作用。以保障网络安全为途径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应放眼全局、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严厉打击普通网络犯罪、科学管理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