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美国人眼中欧洲青年是因循守旧的,这一提法出自1986年3月26《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善意地观察了欧洲青年之后,美国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群冷静、随俗、雄心勃勃、没有反抗意识,远离上一代左派青年运动的青年人.从斯德哥尔摩到罗马,从日内瓦到伦敦,保守主义还没有消失.对比1986年青年人的抱负和1968年反抗的一代的价值观和行为,人们一定会感到震惊.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一群群身穿茄克衫和工装裤的青年学生走向街头,在于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如今的这一代则为学业而拚搏,以求日后能在这个商品世界中谋得一席  相似文献   

2.
美国青年文化现象窥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青年的发展轨迹,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莫过于“青年文化”现象。在西方青年文化大潮中,美国青年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冲击力而格外引人注目,成为我们考察西方青年文化的重要参照系:跨掉的一代——本世纪50年代中期,跨掉的一代在旧金山  相似文献   

3.
美国“60后”的嬉皮士世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中国“90后”的非主流世代亦被称为“垮掉一代”或者“享乐的一代”,二者都表现出标新立异、追求另类、崇尚自由等群体性特征。两个青年群体在生活方式上有许多的共同点,但是在金钱观、性爱观、价值观和信仰观方面又各有不同。分析两种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对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进行比较,将对认识和看待现今中国的“90后”非主流文化现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对"80后"青年的探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每个年代的人,当他们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时,往往备受重视。如今,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后”开始起飞了。谁是“80后”的代表?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少女作家。她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代表,俗称“80后”。并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4位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能代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青年吗?在接受媒体采…  相似文献   

5.
走向整合的西方青年工作方巍本世纪60年代在青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西方社会在内的世界各地顷刻之间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反叛者。在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使藏高乐逃离国家,政府濒临崩溃;在美国,10年前的“沉默一代”变成愤怒的行动主义者,强烈抗...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的富裕以及时代的迅速变迁,许多国家的青年受到“安逸病”的困扰,曾被称为亚洲工作狂的日本人为越来越多的“飞特族”(指为休息和旅游而工作的自由青年)担忧,韩国青年也成了“卫星一代”,既想独立但又因吃不了苦而依靠父母。在西方,年轻人成了欧洲经济衰退的最大受害者。对这些“失望的一代”,欧美媒体在同情他们的同时,也认为正是之前20多年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不能面对困境。如今的青年一代不仅要适应“舒适、富足、安逸生活一去不复返”的既成事实,还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初析电视在青年成长中的影响力黄志坚90年代中期,我国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两个令人瞩目的新特点,一是独生子女数逐年增多,二是电视的影响力逐年增大,以致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现在这一代青年,叫作“独生子女的一代”,“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8.
明天的公民:关于90年代美国青年的结论[美国]理查德G·布朗盖特玛格丽特M·布朗盖特朱可亮,李杰译今阳的青年是另一个“失落的一代”,这个称呼阳经为广大的作家、电影制作人和新闻界所熟知了。这个称呼最初来自于库帕兰在1991年写的一本小说《X代》,他将现...  相似文献   

9.
1964年美国各大学发生暴乱至1968年法国巴黎青年的“五月风暴”,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恐慌。加之中国红卫兵的造反运动风靡全国,这样,形成了世界性的青年政治群动行为。当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仍然如火如荼的时候,西方青年逐步倒戈,投身于报头士列农、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靡下,重金属摇滚乐、闪烁摇滚乐、摇摆舞、霹雳舞等成为青年狂欢的伊甸园。众多的青年亚群体,如“垮掉的一代”、“雅皮士”、“崩克”、“粗  相似文献   

10.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趋势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的趋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从政治代际理论来划分,我们人民共和国曾有五代人一起生活过。他们是:出于本世纪10-20年代的第一代青年,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出生在30-40年代的第二代青年,他们属于“迎接解放的一代”;出生在50年代的第三代青年,他们是在文革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是“红卫兵”一代;第四代青年,出生在60-70年代,被称为“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第五代青年,出生在70-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新新人类”。他们是…  相似文献   

11.
一、是否存在着一种“青年文化”? “青年文化”一词最初出现于美国,意思是指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但到了60年代,这一术语显然已难以概括一整套有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行为与信仰模式了。于是美国当代历史学家西奥多·罗扎克在其《一种反主流文化的形成》一书中,首先  相似文献   

12.
留言占全国职工比例60%以上的青年是我国四化建设的一配基本力量.他们是“勤于思考、敢于开拓的一代”、“不畏世俗、勇于求新的一代”、是“改革的一代”.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衷心拥护、积极参加经济体制改革的,他们在改革的洪流中,在各条战线上正在发挥出愈来愈重大的作用.但这里无须讳言的是,确有10%左右的青年对改革的态度是消极的.对于这一部分为数不多的后进青年,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他们就很容易向违法犯  相似文献   

13.
宋菲宁 《时事报告》2012,(12):73-74
据统计,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的平均失业率为11.6%,西班牙最高,达到25.2%。更严重的是,欧洲国家的青年失业率奇高,目前平均已经达到26%,其中意大利高达35.1%,西班牙更高达46.6%。在持续的青年人高失业状况下,欧洲青年人正从“迷失的一代”变成“愤怒的一代”。  相似文献   

14.
研究文摘     
北京市青年对张海迪事迹的反响和分析张海迪在青年中的反响是强烈的,这种反响具有多年来罕见的集中性,从而证明张海迪是八十年代青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堪称“时代楷模,青年先锋”。这个结果也充分否定了认为当代青年是“冷漠的一代”的错误看法,相反,说明当代青年是冷静思考而又充满热情的一代。当然,这种反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青年中,是有许多细微乃至显著的差  相似文献   

15.
“Y一代”——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代——在政治上正在成为多数力量。人口统计显示,这些“新千年选民”是在人数和富裕程度上首次超过婴儿潮的一代。他们将在2000年9月份大选期间步入成年。届时1400万年龄在18-21岁之间的美国人将第一次享受参加总统竞选投票的权利。乔治·W·布什和阿尔·戈尔都安排了大规模的“青年投票”行动。竞选者清楚自己掌握着某些动向:Y一代以及西语裔美国人和白人妇女可以决定11月的选举结果。但首先是他们参加选举。美国这批最年轻的成年人成长环境相对舒适,沉迷于五花八门的娱乐当中,急于参与公众…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青年运动,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由60年代初期而至70年代中期(越战结束的前后)。这一个时期,可以名之为“嬉皮”(Hippies)时期。第二个时期,由70年代中期而至今天。这一个时期,可以名之为“同性恋者”(Homosexualists)时期。外国人对美国的事物,误解最深的,莫过于美国的青年运动。不但外国人对美国的青年运动误解甚深,甚而在美国内边,一些但凭“耳食”的人(例如一些终日匿处唐人街的华侨),对美国青年运动,也多误解。  相似文献   

17.
张荣萍 《求索》2013,(12):162-164
《梅丽迪安》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动荡不安的美国社会.艾丽斯·沃克成功地塑造了以梅丽迪安、杜鲁门为代表的美国青年群体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特别是黑人青年与性别主义、种族主义的艰苦斗争。梅丽迪安的自我意识和反抗意识的觉醒标志着美国黑人的成长和进步。艾丽斯·沃克希望能用饱满的政治热情与文字唤醒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醒悟.以便于打破束缚黑人妇女的枷锁,争取胜利和民主的英勇斗争。艾丽斯·沃克在《梅丽迪安》中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和不凡的创作才能,在表达艺术的层次上也是匠心独运,敢于向传统、权威发起挑战.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概念,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逊断(TParsons)提出来的,用以表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青年的群圈(层)意识和行为特点。后来,“青年文化”概念便被广泛地接受并正式用于泛指青年群体的特有学习文化,即青年特有的心理、意识和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青年文化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亦称“青年亚文化”。青年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它以青年的特殊利益为动力,是在青年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得到同龄群体认同的独立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首先使用“青年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 T·帕森斯(T·Parsons),他用青年文化来解释40年代美国青年的意识和行  相似文献   

20.
一、成立经过世界台湾独立联盟(以下简称“台独联盟”)成立于1970年1月,由在美国的“个美台湾独立联盟”,在日本的“台湾青年独立联盟”,在欧洲的“欧洲台湾独立联盟”、在加拿大的“在加台湾人权委员会”和在台湾的“台湾自由联盟”合并而成。六十年代中后期,台独运动在北美洲和欧洲有一定的发展,台独组织相继出现,海外台独运动的中心逐渐由日本转移到美国,同时在组织上出现联合的趋向。1968年3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