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将海明威作品的情绪归为“迷惘的一代”;继而,“垮掉的一代”又随着嬉皮士、吸毒者的增多而成为那一时代的欧美青年特征。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浪潮,美国的反越战等风暴,法国、西德的学生运动,形成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共性:“反抗的一代”。 90年代,欧洲青年们的思想生活轨迹又伸向何处? “他们是收起锋芒的一代”。欧洲问题专家说。  相似文献   

2.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趋势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的趋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从政治代际理论来划分,我们人民共和国曾有五代人一起生活过。他们是:出于本世纪10-20年代的第一代青年,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出生在30-40年代的第二代青年,他们属于“迎接解放的一代”;出生在50年代的第三代青年,他们是在文革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是“红卫兵”一代;第四代青年,出生在60-70年代,被称为“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第五代青年,出生在70-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新新人类”。他们是…  相似文献   

3.
精致生活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生活,但对于“伪精致”青年来说,他们渴求这种生活而不可得,只好通过对现有生活进行视觉包装的方式,才能在灵魂深处营设一块虚幻的“精致之地”。“伪精致”青年对既有的生活进行伪饰和扮靓,有其深层次的缘由,而在“伪精致”背后所潜隐的生活压力和精神焦虑也值得探究。要使青年“伪精致”转变为“真精致”,“伪精致”青年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精致”梦想,社会各阶层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爱,而党和政府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和帮扶。  相似文献   

4.
1949年大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心醉神迷。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他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带进城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意识形态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5.
沈毅 《人民论坛》2023,(1):70-73
“选择恐惧症”日益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选择”,当代青年群体拥有相比于过去青年更多样的就业道路,却也更加不知、不敢做出人生中适合自身的各种选择,特别是一些学历较高的青年甚至出现了“逃避就业式考研”以至“逃避就业式读博”等新现象。部分青年在职业或学业方面的“选择恐惧症”,常常是各个行业过度“内卷”的后果,而客观层面较低的退出可能性与主观层面家庭主义导向的过度成就动机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过度“内卷”的再生产。“选择恐惧症”不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东亚地区日韩等国早已显现了“内卷”现象与青年“选择恐惧症”问题。某种程度上,缓解青年对于未来焦虑而难以决断的“选择恐惧症”,需要更为完善的分配制度与更为宽容的多元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吴端 《青年探索》2014,(1):69-75
青年是一个不断创造其自身存在的自由主体。新的一代总是处于创造自己社会生活条件的过程之中,而不是从现有条件出发去开始他们的社会生活。青年不是在上一世代的生存环境中再生产自己,而是从中展开尚未完成的人的全体性的构想。如同真正的人是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一样,青年应该理解为是他自己超越与创造的结果,是面向未来的自我形成。只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才有可能深入青年的生活实践和经验世界,解释青年世界的超越与创造。  相似文献   

7.
"新世代"青年的生活轨迹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代”指出生于七八十年代、以独生子女为主的青年。他们与市场经济同步成长,行为时尚化,价值观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作为跨世纪的“新世代”青年,其生活轨迹具有以下特征: 生活逻辑:“我就是我”──“新世代” 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自懂事起,就生活在一切靠自己奋斗的社会。与历代青年相比,他们摆脱了传统思想与旧体制的束缚,没有铁饭碗的保障与福利制度的安乐。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承受着谋生的风险与压力。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更多的独立自主的机会和发展自身实力空间。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与…  相似文献   

8.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青年们会发现“世纪末情绪”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心理与生活方式,影响着周围的社会。他们有时神往着新世纪的曙光而冲动、兴奋和激越,有时又因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世纪的巨大“不确定性”而困惑、迷惘和烦躁。报刊、电视充斥着“百年回顾”、“世纪断想”;他们在憧憬着人类进入下一个一千年的美好前景时,也在传播着各种预言世纪末日的书籍、学说。这种由于时间变化而在青年心目中产生的震动,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理性分析青年“世纪末情绪”,对于研究青年的社会心理、认识青年的观念变迁,有重要现实…  相似文献   

9.
朵渔 《同舟共进》2014,(7):20-23
中国现代教育的发轫期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翌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陈独秀为《新青年》写的发刊词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新青年》浸染了整个时代,成了一代青年的启蒙圣经,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开启功莫大焉。据周策纵估计:“五四”时期,即1917到1921年间,全国新出的报刊有1000种以上。杜威说,这些报纸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问号”,“在一个信仰既有权威的教条,又是使人感觉满足的国家里,这种提出疑问的热潮,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留言占全国职工比例60%以上的青年是我国四化建设的一配基本力量.他们是“勤于思考、敢于开拓的一代”、“不畏世俗、勇于求新的一代”、是“改革的一代”.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衷心拥护、积极参加经济体制改革的,他们在改革的洪流中,在各条战线上正在发挥出愈来愈重大的作用.但这里无须讳言的是,确有10%左右的青年对改革的态度是消极的.对于这一部分为数不多的后进青年,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他们就很容易向违法犯  相似文献   

11.
关注"民工"的社会地位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工”中主要是青年,他们也有城市青年一样的梦想。城市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是他们向往的,或者是想尝试的。正是“民工”这股力量,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丰富了城市的生活。“民工”,他们工作之余在干什么,想什么,国家及社会各方面都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2.
对单身"寄生族"文化异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单身寄生族是指那些到了该自立的年龄,却不思离开父母自力更生以及结婚另组家庭;依旧住在父母家享受父母的经济及生活援助,在经济生活、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对传统家庭存在依赖的单身青年群体。1997年2月8日,在日本的《日经新闻》上首先出现了“寄生族”这个名词,它的原意即为英文“parasitegens”。现在这一群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渐渐浮出水面。“单身寄生族”生活的基本条件依附在富裕的上一代羽翼下,住家里吃家里,薪水用来满足自己的吃穿讲究、到处游乐等“贵族”享受,到了适婚年龄却还不愿独立门户,是“食客”的一代。他们有…  相似文献   

13.
小镇青年具有鲜明的“城乡两栖者”身份特征。他们是城乡旅行者,在城乡之间循环迁移,却落脚小城镇,完成生活方式现代化。小镇青年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社会形态以及一家两制的社会机制支持下,完成了“城乡两栖者”的身份塑造。具体而言,他们在城乡生活选择上,具有开放性;在劳作活动中,呈现出创业和务工双向循环的特征;在“两栖”消费实践中,推动了消费的结构化转型。以“人的城镇化”为尺度,“城乡两栖”生活体验和小城镇的生活实践,是小镇青年通往现代生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谈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强调“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目前高校在校的青年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21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所在。高校作为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文化发展传播基地,在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肩负着特殊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合作的双重影响下,青年政策现在潜在地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欧洲委员会急剧而迅速地扩张以及随后15年里欧盟成员国稳定地增长促成了欧洲对于青年群体和青年政策的一种更加系统的关注。不过,从某些方面说,“青年政策”的产生和发展与其说是欧洲局势本身的产物,不如说更多地是青年生活中更广泛问题的一种结果。目前,一种跨部门的、整合性的方法,用以探究青年的需求和满足他们的愿望——已经渐渐地抓住了欧洲的想象力。这一成就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在《欧盟青年政策白皮书》和欧洲委员会对国家青年政策的国际性评估项目中。  相似文献   

16.
颜静燕 《今日广西》2008,(17):75-76
有人说,男人不当父亲是长不大的。几年前还被看作“小孩子”的“80后”一代,如今一晃也站在了“奔三”的门槛上。当人们将目光从“90后”转向“80后”时,才发现他们已经开始面对生活。结婚生子为人父,这些人生大事居然眨眼间就完成了。 魏斌、程诺和皮蛋都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魏斌和程诺相识于一个车友会,起初只是点头之交,后来他们先后当上了爸爸,话题也从如何保养爱车变为了怎样给宝宝换尿布。而皮蛋则是魏斌的初中同学。  相似文献   

17.
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初析电视在青年成长中的影响力黄志坚90年代中期,我国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两个令人瞩目的新特点,一是独生子女数逐年增多,二是电视的影响力逐年增大,以致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现在这一代青年,叫作“独生子女的一代”,“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8.
美国“60后”的嬉皮士世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中国“90后”的非主流世代亦被称为“垮掉一代”或者“享乐的一代”,二者都表现出标新立异、追求另类、崇尚自由等群体性特征。两个青年群体在生活方式上有许多的共同点,但是在金钱观、性爱观、价值观和信仰观方面又各有不同。分析两种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对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进行比较,将对认识和看待现今中国的“90后”非主流文化现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走向整合的西方青年工作方巍本世纪60年代在青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西方社会在内的世界各地顷刻之间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反叛者。在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使藏高乐逃离国家,政府濒临崩溃;在美国,10年前的“沉默一代”变成愤怒的行动主义者,强烈抗...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文摘     
北京市青年对张海迪事迹的反响和分析张海迪在青年中的反响是强烈的,这种反响具有多年来罕见的集中性,从而证明张海迪是八十年代青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堪称“时代楷模,青年先锋”。这个结果也充分否定了认为当代青年是“冷漠的一代”的错误看法,相反,说明当代青年是冷静思考而又充满热情的一代。当然,这种反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青年中,是有许多细微乃至显著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