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遵循一定准则,经政府规划、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能够为居民提供紧急疏散、临时生活服务的安全场所。作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能够起到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作用,对降低灾害损失影响、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增强我国城乡安全韧性、提升基层抵御灾害事故风险能力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市防灾和公共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和外部风险不断提升,对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建设和管理有了新的审视和反思。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概念内涵、空间布局、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大多停留在建设与布局层面,忽视了应急避难场所运行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建设,也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上级关于加强避难场所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避难场所建设,不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对避难场所的建设、管理和培训。同时,该区还充分挖掘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突出平灾结合,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今年安徽省特别将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纳入救灾工作的重点。2007年上半年,安徽省已在6市率先完成应急避难的规划和示范场所的建设,并争取在3-5年内建立完善全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5.
王勇 《前进论坛》2009,(3):51-52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规模不断扩大的城市,面对各种灾害袭击,其脆弱性也在不断显现,尤其是城市整体防震减灾功能滞后于现代化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应急避难场所是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紧急情况下,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一般为公园、广场、开阔地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应急避难场所是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时民众暂时避险、临时生活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为切实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加强顶层设计,以科学编制规划为引领,切实加快完善了应对多灾种耦合风险的应急避难设施布局,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现了应急避难场所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相似文献   

7.
陈淼 《中国减灾》2023,(23):34-35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受到各种灾害侵袭而暂时离开居所的人群临时提供的、利用各种空旷场地和大型场馆所预先设立的躲避灾难、居留和生活的公共场所。本文结合郑州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数据及有关经验,分析该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及管理提出建议,为郑州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提升灾难事故应急处置及紧急转移安置能力水平、促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科学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成都市结合各区(市)县实际,以风险普查为契机整合多行业部门基础数据,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服务效能,并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为接下来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构建完备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提升城市韧性提供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是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圳市宝安区应急管理局通过在辖区内组织开展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检查,全面摸清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以宝安区为例,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从评估检查、制度规范、资源配套和培训演练等方面,对城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高站位推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为更好适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在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上做出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1.
康斌  熊林峰 《中国减灾》2023,(19):36-37
<正>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提高城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底数核查、规划设计、平战结合、宣传教育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同时也对下一步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地方,平时可供居民休闲和健身,但在地震等突发灾害性事件来临时,就"摇身一变",成为紧急避难的场所。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应急避难场所,熟悉的是那块绿色的指示牌,上面有一个疾走的人像;陌生的是怎样才能在灾害来临时安全有序地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齐瑜 《中国减灾》2005,(3):34-36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近两年加快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步伐。居住在北京,当地震、火灾、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什么地方应急避难最安全?离居住地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哪个?本文为您揭示——应急避难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1976年7月28日,北京地区受唐山7.8级地震的波及,部…  相似文献   

14.
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防抗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着力统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到238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1.6平...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12月,为指导和规范各地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动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城乡应急避难场所,促进构建全国多层次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本文通过对该指南出台的背景、起草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为读者理解该规划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急避难场所评估是对已投入使用或经规划建设将投入使用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的全面调查,评估场所的安全性、空间设置合理性,以及管理运维和分级分类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估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对是否符合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要求进行技术评价。本文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评估相关研究现状、规范化建设评估框架构建和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读者和有关部门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胡艺杰 《中国减灾》2023,(23):32-33
<正>近年来,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标准体系框架稳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不断夯实。各省、市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切实发挥避难场所减灾避险、群众安置、稳定社会等重要作用,及时、高效满足了应对重大灾难事故的应急管理需求,提升了公共安全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有力措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具有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面对应急避难场所改革发展新要求,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以下简称"地震地质司")在制度体系、标准引领、信息化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邢台市针对市区地理位置属自然灾害频发地段,易发生大地震、大暴雨、大洪水和地质灾害等特点,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园、广场、体育场、停车场空地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起来,建立28所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为解决好市民有场所避难、能够及时进入避难场所、熟悉避难场所和提高避难能力的问题,该市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害突发时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社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礼乐街道结合本地实际,强调全民参与、有效利用、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切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从而大大提升了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