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毕业生压力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最主要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构建和实践"1+1+3"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一个引领: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引领;三个结合:学做结合、研创结合、校行企结合。将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专业,必将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并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脱节是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培养方案的现状和企业需求两方面阐述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对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受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有效扩大毕业生就业,已引起中央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突出任务。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发展脉络,探讨高校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困境及走出困境的路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测评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存在令人担忧之处。在选拔毕业生时,用人单位强调毕业生的诚信意识,任用和提拔时更注重团队合作、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开发符合学校实际和被用人单位认可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模式,建立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考核体系,培养出"德技双馨"的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就业助力     
5月21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联合开展的"2013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上海正式启动。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除了正在求职的高校毕业生,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民工、退役军人以及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有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形势任重而道远。就业乃民生之本,事关千家万户。解决了一个大学生的就业,就能缓解一家人的经济困境,甚至能使一家人脱贫。截止今年,  相似文献   

6.
在对应届高职毕业生择业心态的调查发现,当前高职毕业生在择业准备、职业的自我认识和职业价值观上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要针对高职毕业生这些择业心态特点进行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使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适应性强、人格健全、受社会欢迎的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工会工作现实存在的"事难办"、"人难用"、"活难干"、"钱难要"的"四难"情况和"依政策立身"、"依兼职立言"、"依活动立名"、"依维权立信"的特色工作方式及其客观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合理分配各职能的比重,减缓资源有限的压力"、"研究建立民办高职院校工会评估机制,将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总结推广民办高职院校工会的创新做法,满足教职工的多样化需求"、"出台政策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工会,提高工会干部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意见和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也不乏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广东省为本地大学毕业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使他们在金融危机下,增强应对就业能力,不再感到就业之"寒"。  相似文献   

9.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毕业后就业或持有效学分直接进入普通高等教育就读双重目的。我国职业教育10多年的实践证明,就业与升学之双元目标普遍存在。政府应正确引导双元目标,赋予高职院校更大的专业设置权,实现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尝试第三方评价;允许并培育部分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给贫困学生公平学习机会;建立专本科学分衔接机制,向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  相似文献   

10.
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作为"热"专业"冷"就业的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是由社会、学校、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要从多层面采用多手段、利用多渠道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