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头鹰”是俄罗斯联邦国徽上的代表性标记。量早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大帝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曾经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其中生活着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斯拉夫人等。它一个头望着西方。另一个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现在.对于在东西方中寻找平衡的俄罗斯来说.“双头鹰”的寓意是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2.
“京沪对话”之一:港台文化与大陆青年北京主持人:扬长征上海主持人:金大陆·主持人的话·从本期起我刊与上海的《青年学报》杂志同时推出“京沪对话”系列笔会,旨在发挥两大都市文化学人集中的优势,共同探讨、交流与青年有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头一炮我们打出“港台文化与大陆青年”,本想引出个“精神家园”的大问囹,但一个回合下来,不过是抛砖问路而已。精彩的对话永远在每一个“下一次”,就看京沪同仁们的胆量与智慧了。“京沪对话”之一:港台文化与大陆青年  相似文献   

3.
四十余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台湾海峡金门溪边海岸旁的隐密树林里,成立了一个专门训练台湾情报员,筹划突击大陆沿海并搜集中国情报的间谍机关一“西方公司”。四十多年后,几位当年曾被“西方公司”雇用的金门当地人现身说法,披露出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内幕。m回巴o日到回o日回“西方公司”于1950年朝鲜战争起,就参与台湾对大陆的情报搜集工作。当时在亚洲地区,只要有共产党的地方,就有“西方公司”渗入搜集情报。因为当时美国人对共产党不太了解,且其身型体态调异于亚洲人,无法如愿地从事海外情报工作,所以必须借助坚决反…  相似文献   

4.
“猎头”,一个颇为神秘的职业。毕业于地质大学、起步于销售领域的王常江凭借自己颠覆性的作为在这个神秘的行业“猎”得了一片天,而颇为让人动容的是他身上体现的浓浓的民族情结。 “鹰的锐眼,豹的速度,象的自信,狮子的高贵,狼的凶狠”,集诸多动物特性于一身,这就是“猎头”。而王常江,则是“猎头”的“头”。他所创立的浩竹不是最早成立的本土“猎头”公司,但在行业中深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走向华人文化的“共生圈”陆新和(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师)港台文化对大陆青年冲击的第一波是1978年、1979年。中国当代的城市青年文化也正是在那时萌生根芽的。其主要象征是长头发、喇叭裤、花衬衫,以及如此打扮的年轻人手提“四喇叭”(录音机),高声播放着邓丽君小姐的甜蜜歌声,在夏日的街头来回溜达。他们是最早的港台文化传播者。这些人或多或少有着一些曾经令人胆战心惊的海外关系。作为港台流行文化的代表者,邓丽君最早对大陆青年进行了“改造”,这是从他们的“音乐耳朵”开始的。紧随其后的是刘文正、侯德健、罗大佑等人的校园歌曲。清新悦耳、充满乡土气息的校园歌曲和邓丽君小姐的甜歌蜜曲一起培养了大陆大年第一代“歌迷”。在以后的10年中,他们中的杰出者成长为大陆第一代的独立音乐人和大陆自己的歌星,创造出真正属于大陆的流行歌曲。他们还培养出今后来的港台明星们兴奋不已的大陆“追星族”,构筑起整整10多年大陆青年流行文化的基本框架。几年以后,又一位香港明星在上海掀起了一阵波澜,此人就是周润发。电视剧《上海滩》的播出,引得全上海的时髦小伙们一个个全戴上了礼帽,穿起了长大衣,互相间称呼起来也一个个“文哥”、“阿力”的,连拿香烟的手势也改成  相似文献   

6.
几百年前,大陆人“从唐山过台 湾”,落地生根,建设台湾;50年前起,海峡两岸隔绝达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约15年前,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到祖国大陆探亲;而今天,台湾人纷纷到祖国大陆当“台干”、做“台劳”,经商,工作,生活,寻梦。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台资企业越来越多,从台湾岛内到大陆台资企业工作的台籍干部与工程技术人员也不断增加,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台干”。目前在大陆的“台干”是越来越多的趋势。 过去,尽管大陆“台干”的工资待遇较岛内高得多,但毕竟是远离…  相似文献   

7.
行政处罚要守“王法”陈麟辉我曾看到过这样两个情景:某日,小贩们正如往常那样吆喝着各类早点。突然,一支综合执法队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一拨人不由分说地踢翻炉子、桌子,另一拨人拉住来不及逃走的小贩逐一罚款。随后便是小贩们一边重新操起生意,一边望着这支队伍的...  相似文献   

8.
深夜,独自坐在路旁的竹椅上。抬起头,望着远方那明润、轻盈的月儿,心儿不由自主,又回到了亲切、温馨的“阳光”之家──保安班。对于一个出生平淡的农村孩子来说,他最大的期望与幸福,不外乎得到一份蕴藏着“阳光”的温暖,那只有在纯洁的亲情和友情的滋润下才能够真正的感觉到。不怕大家羡慕,我觉得自己就好像被阳光和露珠漫润着的小草,充分享受着阳光的抚摸与关怀。“人生的路,永远不存在着笔直,更不存在着一帆风顺。”当然我也不例外。然而,我在困难面前从没有惧怕过,更没有屈服过。我想你会问我其中的奥秘。并不是因为我有着…  相似文献   

9.
王小波 《前沿》2008,(8):116-118
《法律选编》是中期拜占庭帝国编纂的一部重要法典,它引入了基督教的许多观念,客观而实用,在晚期拜占庭和近代东正教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罗得海洋法》、《士兵法》和《农业法》是该时期编纂的另外三部希腊文法典,分别调整海商、军事、农业法律关系,在中世纪的拜占庭乃至周边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0.
“张黑子”传奇本刊记者赵桂萍,王明义鹤岗,黑龙江东部一个省辖市、出煤。鹤岗也出人。到过鹤岗的人,如果正赶上电视里秀梅唱歌,当地人保准一脸自豪地说:“这是我们鹤岗人。”鹤岗还有一个人物,中等个头,略胖,脸色黝黑,大眼睛,40多岁了还留着个学生头。此人姓...  相似文献   

11.
符芝瑛 《台声》2004,(9):66-67
在此岸想着彼岸,在彼岸望着此岸。 大陆热持续燃烧,台湾名女人何丽玲带着独特号召力,从秋风送爽的西湖畔出发,进军餐饮事业。虽然有“星巴克”、“真锅”等强敌环绕,她以自创品牌“两岸咖啡”切人,并且锁定精致餐饮文化市场,信心满满,敲响登陆第一锣,倾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咖啡西餐连锁顶级品牌,并且预计两年内开出300家。 “两岸咖啡”出自何丽玲的构想,意含深远。识别图标为咖啡杯加一道类似彩虹或桥梁的弧线,象征着这个事业奠基于两岸的合作,两岸同胞也可以藉此相互沟通,增加了解。  相似文献   

12.
提起“秘书”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想起下面这两个老套的形象中的一个——一个是在修着指甲的“浪女”,另一个就是狂热地守卫着经理办公室入口的凶猛“老龙”。  相似文献   

13.
何标 《台声》2014,(1):41-41
在京台北学者陈君与访问大陆学者林君,常相切磋论道,一日,谈及“中国威胁论”,对话如下:奥巴马口吐真言 陈君:西方报刊上“中国威胁论”屡见不鲜。其实中国大陆一向韬光养晦,埋头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鹰儿寨     
鹰儿寨邹义伦楼群,夜已深,已静。我站在七楼的阳台上,望着群星闪烁的幽丽的夜空、多少次了,这样的夜。一个人的身影在我脑际驰骋,我思索着,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轨迹。虽然我与他素未谋面,虽然他正处华年而不幸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同我又是这般稔熟,仿佛他就在我身...  相似文献   

15.
“官多多”现象泛滥,已成一种病态的社会文化。此前武汉某小学有位班主任曾搞过类似的另类创新,一个45人班级官衔多达60个,招致公众激烈批评。如果说小学生的“人人当官”尚有游戏性质,堂堂陕西省书协弄出如此多领导,真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难怪网友惊呼:“‘大秦帝国’,这是要横扫天下书坛么?”  相似文献   

16.
“我们村有一个地方,过去人人讨厌,现在人人喜欢。我带你去瞧瞧!”笔者到田东县祥周镇祥周村下乡,村民李善晓坚持拉笔者去看个究竟。七拐八弯,来到村旁,但见这样的一处风景:这头长着茂盛、漂亮的藤草,那头长着好看的水生植物;铺着彩色地砖的通道蜿蜒其间,千干净净;四周围着不锈钢栏杆,栏杆和通道之间长着绿油油的台湾草。  相似文献   

17.
“本土化”、“台湾化”这两个政治术语现今在台湾被大量运用着,其含义却早已转化了。“台湾化”成了台独分子政治诉求的一种主张,“本土化”则被视为排斥大陆籍人士、扶植台籍人士和重用追随李登辉的政客们的政策。早先,国民党大陆籍人士所提出的“台湾化”,虽说指的是“起用台籍人士扩大政治参与”的意思,毕竟有些语焉不详,让人产生省籍差别的错觉。在台湾,让台湾籍人搞“台湾化”,岂非要把大陆籍人赶下海。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8,(8):22-23
“这么神奇的建筑,是怎么想出来的?”人们望着远处“鸟巢”的碗状看台、扭曲钢结构的外圈和对外通透的结构,都会发出同样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罗洁 《今日广西》2007,(4):14-17
说起东南亚,我们不能不对它表示敬意。 过去的东南亚曾被人称为蛮荒之地。西方人一直以来视东南亚为“远东”的一部分,称这里的大陆和岛屿为“印度与中国之间”和“印度以东的群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在此建立“东南亚战区”,东南亚才被看作是一个单独的地区。 之后几十年,该地区是世界上战乱动荡最频繁的地区,而今的东南亚却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目前,通常认为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10个国家(东帝汶暂不算在内),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多,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的东帝汶也提出加入东盟。  相似文献   

20.
风风韵韵帽宜人 当你打量一个人会先看哪里?很多人回答:脸面。如果这个人是戴帽子的,那末就“面”为其难了,打量过去的视线往往先被帽子吸引过去。没错,帽是“头”的显性标志,是“发”的守护神,帽、发从来就有不解之缘——前文说了头发,在此免不了还要带到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