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了诸多价值观上的冲突。这些冲突根源于利益的冲突,尤其是经济利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充分认识价值冲突的表现和根源,以便建构既体现民族国家特色,又体现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当代西方世界主义都是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世界共同体的理论设想。这两种理念存在内涵共通性:都具有普遍主义哲思内核;共同关注全球生产交往中不正义凸显的社会现实;站在支持经济全球化的相同立场;主张以国际合作为基础深度改革全球治理。两种理念的差异性则体现为哲学基础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现实基础上对世界不正义问题不同层面的描述和解释、核心内容上要求民族国家和跨国机构进行差异化改革、实现路径和实际效果上科学空想和显著有限的区别。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于当代西方世界主义形成了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超越,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尤其经济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开放的基础 ,它的本质要求 ,就是要把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自由市场 ,以充分依靠生产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分配。经济全球化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尽管其性质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在发展水平上也有所谓新兴和发达的市场经济之分 ,但都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 ,都从属于某些共同的机制和共同的规则。经济全球化不仅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复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也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国际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历史与现实的呼唤,是巩固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与激发社会活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罗韬 《前沿》2012,(12):4-5
一个社会不同成员可以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但一个国家必须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这是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时间纬度上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优良精神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的传承。在其空间维度上,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只有把握好其历史性和时代性,才能促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岳长林 《创造》2001,(3):32-33
三个代表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提出来的,可以说是面对全球化挑战的积极回应。   经济全球化是以信息技术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更为显见,充分体现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可以从多视角、多层面、多领域进行探讨,关于全球化,目前有以下两点是可以肯定的:1、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全球化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二战后,人类的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使当代成为“真正全球化的时代”。2、全球化是一个多元化、多维的过程。首先,全球化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其次,全球化也表现为一个政治过程。政治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共同文化精神演进的趋势 ,认为霸权主义是多元文化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并危害着人类文明的缔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人类文化精神走向具有高度一致性 ,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将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当今,全球化的世界缺乏有效的全球治理,存在不可忽视的治理赤字。人类亟需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深刻变革,以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经济、安全、环境等多领域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当代构建,为化解国家间的利益矛盾提供了可行性路径,是能够解决全球化问题的合理倡议,为推进世界各国的合作发展、共同繁荣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现象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世纪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其进程将日益加快 ,并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世界的走向。然而 ,怎样全面看待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现象 ,怎样正确把握这把“双刃剑”的作用 ,对于二十一世纪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中国而言 ,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仅从一般政治意义的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一、经济全球化绝非单纯的经济问题  不论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多么不同 ,当前全球化首先和最主要地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看 ,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增长要素在市场法则驱动下所出现的全球…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