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耕"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读"说明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崇尚知识的人文精神。读书,贵在立志立德,贵在志之所趋所向。对于读书,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要做到"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善读"有字"与"无字"之书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2.
正学习是做人提高素养与做事提升质效的一个先决条件,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毛泽东成为传世伟人、做出丰功伟绩的重要先决条件即是他那贯穿一生的孜孜不倦卓有成效的广深学习,堪称为学有方、有道。他的为学始终崇尚:既学有字之书又学无字之书。向书本、历史求教,学思相促毛泽东是擅长向书本、历史学习而得法受益最多的典范。他正确的学习观与有效的学习法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1915年6月25日,他在一封《致湘生信》中写道:"为学之道,  相似文献   

3.
李喻 《先锋队》2012,(1):27
始终与人民在一起,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和鲜明特征。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这个做法很好。好就好在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不但要善于读一成不变的书本,还要善于读"活"的书本;不但要会读有字之书,而且要会读"无字之书"。这本"活"的书本,这本无字之书,便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裴小明 《党史文苑》2011,(6):43-44,47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学习成才的典范。毛泽东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精神、"博而精"的读书取向、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读书风格、注重"讨论式阅读"的读书方式、"使看书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的读书热情、"学以致用"的读书目的,对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玉海 《当代贵州》2011,(25):70-70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充电”。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目不读。”就当今的发展形势而言,读书应该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大事。但是,读什么书?这需要我们进行“过滤”和筛选。我认为,读书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党内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读书之道主要体现在持之以恒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广读博览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注重研讨相结合、实践导向与用活书本相结合。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新时代,重温毛泽东读书之道,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启示意义: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读书内容要系统全面,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兴趣和恒心。  相似文献   

7.
在许世友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要数毛泽东。他对毛泽东的敬重、忠诚、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把自己喻为毛泽东的"匣中宝剑",毛泽东指向哪儿,他 就杀向哪儿,士为知己者死,剑为识己者啸。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及具体要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是共产党人不断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从毛泽东到胡锦涛,没有一个领导集体不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从毛泽东"大的公平正义观"到胡锦涛"促进公平正义观",反映出共产党人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姚桓  韩勤英 《前线》2012,(11):58-60
彭真早在1941年6月至8月,就向党中央系统汇报过晋察冀边区党的建设的经验,之后长期从事党的建设的领导工作,担任过中央组织部部长,又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他对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思想贡献。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首先倡导的,彭真对此也有贡献。他担任延安中央党校副校长时,希望学校有个校训,为此找到毛泽东,毛泽东说"应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后来毛泽东为中央党校校训题的词正是"实事求是"。彭真的革命一生,是始终坚持这四个字的,而且他对此的理解和阐述非常深刻且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无字书?这就是要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为什么要读无字天书它的重要性在哪里?其一,有字的书源于无字天书。古今中外,任何科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叶兴 《学习导报》2012,(3):58-59
近读《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感触颇深。如果说,当年是权延赤等作家使毛泽东"走下神坛",那么,这本书则以其无可争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使毛泽东这位伟人更为"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2.
正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极为注重农村调查,正是由于对中国当时社会情形有着透彻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才能在"众人皆醉"的社会氛围中,号准中国农村的脉,准确把握革命规律,从而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佃农生活举例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期,毛泽东就非常注重社会实践,既重视读"有字之书",又重视读  相似文献   

13.
读好无字书     
秦中 《学习导报》2009,(4):20-20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每人必须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身为中郎将常何门客的马周.替其只会舞枪弄棒的主人常何写了一篇文章,得到了太宗的极大赏识,太宗召见他并问及如何读书时.马周说.人要善于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另一本则是无字之书。要了解历史、了解前人的得失就要读有字之书。要了解风土人情、了解社情民意就要深入庶民之中,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14.
叶兴 《新湘评论》2012,(3):58-59
近读《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感触颇深。如果说,当年是权延赤等作家使毛泽东"走下神坛",那么,这本书则以其无可争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使毛泽东这位伟人更为"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5.
读好无字书     
秦中 《新湘评论》2009,(4):20-20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每人必须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身为中郎将常何门客的马周.替其只会舞枪弄棒的主人常何写了一篇文章,得到了太宗的极大赏识,太宗召见他并问及如何读书时.马周说.人要善于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另一本则是无字之书。要了解历史、了解前人的得失就要读有字之书。要了解风土人情、了解社情民意就要深入庶民之中,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向实践学习"是其主要学习内容之一,而调查研究便是"向实践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时值纪念张闻天同志诞辰110周年,重温他的调查研究思想,学习他坚持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进一步大兴党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是毛泽东、邓小平的一贯主张;立足本国实际,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是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观的主要特色;反对"全盘西化",批判地向外国学习是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观的一贯态度。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0,(12)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党长期以来遵循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之风能够在党内广泛兴起,成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是同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环境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着的,他的调查研究理论有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发展过程。早期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早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就注重社会调查。他怀着救国救民的热忱和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大志,一方面博览群书,另一方面坚持走出书斋,向社会学习,向民众学习,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去读“无字天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问知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把书读"活"。"出神入化"的读书本事读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读法和用法,在于是不是拥有从书本到实践、从主观到客观进出自如和出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有两本书必须要读,一本是有字之书,即书本知识;另一本是社会和人生这一本书,没有文字,即“无字之书”。一个人要想一生有所作为,做出一番事业,只读有字之书是不够的,还要读透读懂“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