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孩子读书没人管,老人生活没人理,土地撂荒没人种,这是外出务工农民最担心的“三忧”。忠县巧用“三制”解“三忧”,让28万农民工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15):50-50
要下基层、体民情、解民意。农村基层干部要了解所处一方百姓的生存环境、生活现状,首先必须迈开步子、沉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村舍民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走访,想法子、探路子,积极为地区发展建设寻找突破点。要通过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群众疾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  相似文献   

3.
王全成   《党风建设》2001,(2):21-21
反腐败斗争历经八年的风雨历程,可谓逆水行舟,每一步都似有险陷之忧,业内人士深知其中的艰难。人民群众对党中央部署领导的反腐败斗争寄于很高的期望,道理很简单:腐败行为不仅秧及党和国家利益,而归根结蒂秧害的是百姓的生产与生活,甚至生存。腐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加大反腐败力度的由头也就源之于此。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2,(1):1-F0002
上门走访,解决眼前之“急”;项目扶持,解决长久之“难”;资源倾斜,解决现实之“愁”。农安县的“帮扶”帮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相似文献   

5.
企业之“苦”与银行之“难” 2005年初,对于重庆东方农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智泉来说是既喜又忧。喜的是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忧的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资金却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6.
孙之 《前线》2013,(4):80-80
“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约法三章”,让笔者闻之眼前一亮。而这“约法三章”,来由是政府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自己就得过“紧日子”。“好日子”百姓无不向往,无不期盼。而今百姓,沫浴改革开放之阳光,大都过上了“好日子”。就像《今天是个好日子》那首歌唱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咱赶上盛世享太平。”“好日子”不是从天降。在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记账单上,分明写着政府一系列的利民富民政策,也写着政府行政开支的历年缩减。政府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民生,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已成为政府多年的施政理念。  相似文献   

7.
赵亚兴 《奋斗》2007,(1):58-59
人活着,总得要吃饭。天天吃饭,自然有时也会想到“饭从哪里来”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有个皇帝,大概是想让太子从小懂得“稼穑艰辛”.问他“饭从何来”,太子睁大眼睛,傻呼呼地说“饭从米来”。大多数人恐怕还没糊涂到这个份上。头脑清醒的人,还是常提醒自己别忘了“吃百姓之饭”。河南内乡县县衙的三堂前,悬挂着康熙十九年由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似文献   

8.
说“忧”     
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可以说多种多样,喜、怒、哀、乐,憎。恼、爱、忧,每一种感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就拿“忧”来说吧,它在字义上无非是忧虑、担心的意思,但深究起来,也有不少值得回味和探讨的地方。大千世界,“忧”时刻伴随着芸芸众生。孔子认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表明“忧”在时间跨度上具有连续性;曹操对“忧”的体会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忧”从内心产生,具有客观性,并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抗拒得了的。不同阶层的人,其所“忧”的内容千差万别。自古以来,忠臣良相忧的是国家社稷,人民疾…  相似文献   

9.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旧时的楹联至今仍不失警示意义。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一位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好官.其造福百姓的作用绝对不容低估。他们无私地为民造福.盖因他们牢记着“自己也是百姓”。  相似文献   

10.
清道光二十一年,通渭县鸡川乡牛家坡人牛树梅考取进士,先后任四川雅安、隆昌、彰明知县,茂州知州,宁远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职。由于他为官清明,巴蜀百姓称其为“牛青天”。心忧百姓,廉政为民。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四川宁远发生大地震,全城毁灭。知府牛树梅的小儿子被压死在父亲的破旧官邸中。牛树梅以民众疾苦为重,化悲痛为力量,全力组织灾民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当地百姓深受感动,称颂“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他体察民情,生活俭约,轻车简从,反对迎来送往。同治元年,赴任四川按察使前,…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6):51-51
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广大党员应把经受“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作为现实而紧迫的课题来认识和对待,以忧党兴党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努力提高居安“止危”的能力。如果我们不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相似文献   

12.
西尧 《奋斗》2010,(2):62-63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树立忧患意识的箴言和警句。人世间,堪为忧患之事甚多,如忧国忧民、忧地位忧前程、忧生计忧安康等。近读《礼记》,发现还有一种“忧学”的思想使人感到寓意深长.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3.
倪洋军 《党课》2014,(5):109-110
岁末年初,自上而下、各行各业的“送温暖”活动,又铺天盖地开展起来。在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一周年之际、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时,如何将“送温暖”活动做实、做细、做好,真正将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儿上,窃以为应该坚持做到“三多三少”。  相似文献   

14.
“杞忧”碎语李镛徽一『杞忧』者,『杞人忧天』之简言,典出于《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唐代诗仙李太白《梁甫吟》诗云:『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清代诗论家赵翼《冬暖》诗亦云:『阴阳调燮何关汝,偏是书生易杞忧。』...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9):32-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曾突出强渊忧患意识,不仪号召全党同志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相似文献   

16.
“三汤道台”——清代著名清官汤斌,为官多年,崇尚简约,两袖清风,他在担任陕西潼关道台期间。廉洁自律,居家简朴,一日三餐不离清水豆腐汤,加之他为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有了汤斌“为政清白像豆腐汤,生活简朴像黄连汤,于世道人心则像人参汤”的说法,“三汤道台”的雅号就此广为流传。当地几位秀才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两袖清风,百姓爱怜当局者;一身正气,三汤可配后来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机关干部生活在一种内无衣食之忧、外无天敌之困的政治生态环境中,机关干部好比“圈养之羊”  相似文献   

18.
“绿色金子”的喜与忧──来自绞股蓝故乡的报告省下派干部 平利县委副书记廉永杰几百年来,这里有这么一个传说:在连年饥馑、人互相食的年月,它曾救活了一方百姓。──题记。早就听说:平利是“神药”绞股蓝的故乡。到了平利,正值绞股蓝生长旺季,只见河道两旁、平川...  相似文献   

19.
“会议”变味之忧□建章会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就会议而言,无疑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一项活动。令人费解的是,在不少地方,却有人借会议之名,玩出了许多的“花头”,使许多会议成了滋生腐败的代名词和用来招摇撞骗的摇钱树。其手法之多...  相似文献   

20.
岳阳市广大乡镇干部心挂百姓忧乐,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需,“住乡村、吃派饭、骑单车、办实事”,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赢得了农民兄弟的交口称赞。酷暑7月,记者衔命驱车岳阳采访,进机关、下村组、入农户、到田头,亲历亲闻,深为岳阳市乡镇干部转变作风的事迹所感动。目前,岳阳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处处呈现着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农民的脸上,既写满了丰收后的喜悦,也写满了对干部们的“满意”。他们争相对记者说,过去,乡镇干部“手拿大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