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庆铂  刘萍 《学理论》2009,(10):89-90
青少年犯罪是一大社会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特点、类型,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介绍。旨在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矫正其犯罪心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鲍刚 《学理论》2008,(8):53-55
在西方犯罪学领域,职业犯罪学家们往往分为不同的思想和观念派别。每个理论流派都有自己的犯罪观,对犯罪心理成因的研究林林总总。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动态的角度试着对几个西方重要理论流派的犯罪心理成因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其中并没有包括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和犯罪心理学理论。对这些犯罪心理成因理论的整合,有助于我们汲取他们各自的精华。扬弃各自不舍理成分,加深对犯罪心理成因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分析的社会控制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评述并应用社会控制理论,揭示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动态心理过程,运用该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的初步整合,丰富犯罪心理形成的探索,并讨论该视角提供的犯罪心理成因分析的研究路径,提出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画像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犯罪后的侦查破案中,还可以根据犯罪心理画像三大外显反应——行为、表情、语音——识别预测犯罪活动。梳理目前已有的行为识别、表情识别、语音识别研究成果,探讨运用心理画像识别预测犯罪的可行性,对如何运用行为、表情、语音识别犯罪活动进行图文式详解,有利于加强犯罪心理画像在犯罪预防领域应用的论证,不断完善充实犯罪心理画像理论,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当今社会。当然,目前运用心理画像预测犯罪依旧存在制度难题、技术难题、道义难题等问题有待攻克。  相似文献   

5.
台湾社会转型中青少年犯罪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括了台湾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并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三方面分析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最后对台湾青少年犯罪的治理措施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动态的社会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本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时空发展观思考分析新世纪中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预防和控制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泛滥之后的第三个社会公害,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以遏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抽样调查,谈一下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司法统计来看,青少年犯罪仍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犯罪在人口学、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方面的特征,有助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有一个更为明确和细致的把握。通过述评相对剥夺感理论、文化冲突理论、挫折一攻击理论和社会解体理论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阐释,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司法防控、心理防控和社会防控三个角度分析了防控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略论网络环境对犯罪动机的强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的高发性表明网络环境对于犯罪心理的形成会有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标志是犯罪动机的建立。在网络环境中,人的需要、犯罪条件、个体消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响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都有条件得到强化,从而使犯罪动机产生的几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测试的系统构建主要包括测试主题的确定、测试结构的构建、测试结论的综合推导等核心内容。这三个方面是犯罪心理测试的基本构架,确定测试主题、构建测试结构是综合测试结论的前提和基础,综合测试结论是确定测试主题、构建测试结构的目的和归宿。本文在汲取国外(如美国、日本)成熟犯罪心理测试理论和做法的基础上,对国内近20年犯罪心理测试的发展进行了概括,系统地阐述了犯罪心理测试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1):30-37
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较完整地介绍了越轨社会学领域中有关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种种理论取向 ,结合对中国社会现实情境中可能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的社会趋势的分析 ,对各种越轨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简要评估。进而建构出了一个在中国社会情境中研究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整合性理论框架 ,并给出了如何控制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总结了美国学者从 1 90 0年至 1 990年期间对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所提出的主要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要结果。所涉及的理论包括 :心理分析、社会解组理论、结构限制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对青少年犯罪行为有重要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朱诚亮 《学理论》2009,(31):140-14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了初步结论,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蔓延扩展的趋势,必须形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立体网络,建立预防为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屏障。  相似文献   

15.
情商是个体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低情商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气质、性格、人际交往等催化其形成反社会的人格品质,且对犯罪心理和动机具有激化作用。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过程中,情商高低直接影响其在犯罪现场的行为表现。剖析情商对犯罪心理的作用特点,有利于更深层次地认识犯罪心理的产生、形成及变化规律,为揭露、打击犯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讨,过去更多地归结于社会的、环境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诸因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残缺、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诱因。本文试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犯罪标记行为是指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或情感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案犯实施的犯罪标记行为往往蕴含了大量的犯罪信息,认真、仔细、准确地分析该行为对侦查的顺利进行颇具价值。概括而言,在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串案分析并案侦查、提高犯罪心理画像的效度、辅助审讯等方面,犯罪标记行为分析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研究工作者常常把为满足个人的物质欲望,从而以非法手段获取和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的犯罪,统一称之为青少年物欲型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这类犯罪常表现为盗窃、抢劫、卖淫、走私贩毒、拐卖人口等犯罪形式。在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谢芳琪 《学理论》2012,(21):58-59
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青少年的犯罪数量迅速增长,不言而喻,其反社会行为逐年递增。青少年一直是社会中备受争议的群体,面对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下一代所表现出的反社会行为,我们必须探讨他们的心理成因,从生理、家庭、社会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心理状态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20.
犯罪记忆检测技术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记忆检测技术包括犯罪心理生理的诱导技术、记录技术和识别技术等核心技术。诱导技术借助适宜刺激诱导被测人员产生犯罪心理生理反应 ,因此需要对测试案情进行科学分析 ,并建构有效的测试结构。记录技术将诱导产生的生理反应记录下来供测量分析。目前使用频繁的是多导仪 ,记录皮肤电反应、心动反应、呼吸反应等生理反应。识别技术通过测量、比较记录下来的生理反应来确定事件相关反应的性质 ,即是否属于犯罪心理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