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12月15日,美国驻伊拉克部队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美国历时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画上句号。18日,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美伊合作重心转向安全防务合作。伊拉克在美军撤离后政治危机凸显,教派冲突风险加剧,外部势力竭力填补势力真空,极端势力趁机作乱,未来局势发展变数增多。一、美军全部撤离伊拉克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开始进驻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后中东形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烈 《亚非纵横》2004,(1):41-45,40
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进一步实现了其战略构想——在全球地缘战略中建构扼住中东、控制两洋的"哑铃态势",推导出规范世界秩序的"中东模式",但是并没有给中东带来和平,相反使局势更力口动荡。解决巴以冲突并不缺少"方案",关键在于如何落实方案,如果以色列继续坚持强硬立场,那么无论谁出任巴总理都将难有作为。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之后,国际社会更不应无视巴勒斯坦人民继续生活在以色列的军事占领下。动荡的伊拉克充满变数,未来局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伊民族矛盾、伊拉克重建问题、伊拉克各派势力的矛盾、主要大国与美国的争斗等4种矛盾的相互作用。此外,伊拉克还存在被肢解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17日,伊拉克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导致逾百人伤亡。2月18日,“基地”组织分支“伊拉克伊斯兰国”宣称对此负责。目前,伊拉克马利基总理领导的什叶派政府与逊尼派、库尔德族等教派纷争激烈,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凸显,伊朗等外部势力对伊拉克负面影响持续,“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等极端势力重趋活跃。但是,伊拉克马利基政府仍控制着国内军警力量,伊拉克未来局势尚不致失控。  相似文献   

4.
刘会清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7,68(11):61-65
自从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美国学者、政要及其策士们就对"美国如何退出伊拉克"命题提出自己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创建,从而形成了"退出伊拉克战略"的种种构想。其实布什政府并不想让美军长久驻留伊拉克,从伊拉克脱身是布什政府的战略考量,但是现实的战略困局使美军在伊拉克驻留至今。徘徊于"退出"与"驻留"的两难境地,导致美国陷入霸权诱惑与战争泥潭的历史宿命之中。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美军从伊拉克撤离后,美国对伊的掌控有所松动。伊拉克国内的民族、教派矛盾迅速浮现和激化。伊朗乘机加大对伊拉克的渗透,沙特也积极支持伊国内逊尼派势力对抗伊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深化与伊拉克的关系。但鉴于美国在中东地区仍驻有相当规模的威慑力量和美伊之间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美国对伊拉克局势的主导权并未动摇,两国伙伴关系已显雏形。未来制约美伊关系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伊能否实现民族教派和解,推动国家重建发展进程。从目前趋势看,伊拉克国内形势在相当长时间内难有根本性好转。同时,不排除美利用伊拉克干预叙利亚危机和遏制伊朗的可能。从长远看,美伊的战略伙伴关系效益将日趋显现,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问题与美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是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和中东政策调整的产物 ,这次调整既有九一一事件的冲击、新保守主义势力上升等现实因素 ,也有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迁等历史动因。美国虽然在伊拉克顺利地实现了“政权更迭” ,但在伊拉克政治、安全、社会等方面的重建却面临严峻局势 ,这种局面又对美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以伊拉克问题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辩论是今年大选的一个主要议题。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和小布什政府的政策调整不仅对这次大选有直接影响 ,而且影响新一届政府在伊拉克乃至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7.
沙特俄罗斯关系发展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传华 《西亚非洲》2002,55(5):25-29
俄罗斯希望与沙特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但1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缓慢,一直处于冷淡状态,主要原因有两国在石油领域的矛盾和斗争,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迟缓,俄罗斯担心沙特支持其境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分裂势力,沙特担心俄罗斯向其邻国尤其是伊朗和伊拉克出售武器,美国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28日,美国为首的联军占领当局在巴格达戒备深严的"绿区"秘密举行了一个小型仪式,提前两天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主权。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把相关的法律文件交给伊拉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迈哈迪·穆罕默德,宣布占领当局解散,权力移交给伊拉克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后重建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的最终结果是 ,萨达姆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伊拉克战后重建主要包括 :政治重建、经济重建和安全重建等。战后重建的主导权被掌握在美国手中 ,由占领当局一手操纵和控制 ,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后重建进展十分缓慢 ,经济重建资金严重短缺 ,安全局势危机四伏 ,反美袭击一浪高过一浪。现状显示 ,战后重建难题远远多于战前和战时 ,移交主权、恢复国家主权、还权于谁 ?结束占领、审判萨达姆等 1 0大问题难以解决。伊拉克人发誓 ,只要美英联军不撤军 ,反美袭击就不会停止 ,战后重建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07年2月,驻伊拉克美军及伊拉克政府军联手开始实施代号为“法律与秩序”的安全行动计划,加大反恐力度,力图扭转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持续动荡的安全局势,摆脱困难处境。计划实施后,巴格达局势出现短暂的缓和,暴力袭击事件有所减少。但是近期来,巴格达市区却连续发生了几起严重的袭击事件。伊拉克伊斯兰极端势力在掀起新一轮恐怖浪潮,未来伊拉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造成巨大冲击。战争的结果使该地区 各种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加速民族与宗教矛盾和冲突的发展,以及其极端势力和国际 恐怖势力的结合。伊拉克正成为宗教极端思潮和运动的新策源地。美国推行改造中东的 计划,将催化伊斯兰教世俗力量和极端势力的逆向发展,引发激烈冲撞。该地区民族和 宗教冲突将进入新的活跃期。防止大国插手,警惕民族自决原则的嬗变和滥用,对我国 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初以来,以萨德尔为首的伊拉克什叶派揭竿造反,加入伊拉克反美武装行列,不但造成美军伤亡人数激增,而且使伊拉克战后乱局更趋复杂化。什叶派在伊拉克人口居多数,其任何变化都将对美国主导的伊战后重建及地区局势产生重大影响。此次萨德尔扯旗造反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关闭了他主办的一家反美宣传刊物,并逮捕其一名重要助手。萨德尔属于什叶派中的激进势力,并不能代表整个什叶派,但萨德尔事件却揭示了美国在伊拉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后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琴 《西亚非洲》2005,3(6):15-20
伊拉克战后的政治发展主要集中于3项内容:恢复国家主权、实行联邦制和建立民主制度。政治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反占领、捍卫主权和建立民选政府。主权是政治发展的保障,没有主权就无政治发展。美军没有尽快撤军的打算,占领状态致使伊拉克收回全部主权无期限地延迟。联邦制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存在若干难题,伊拉克政治结构潜存着分裂因素,政治结构一直按照种族、教派分配权力,民族和教派意识得到强化,成为政治认同的原则,而国家政治认同被削弱,这使政治分裂的可能性增大。不可否认,美国在伊拉克推行民主难度很大,存在诸多障碍,前景并不乐观,但也不能排除由外力推动的伊拉克民主成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移交主权后的伊拉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 2 8日 ,美国领导下的联军当局向伊拉克提前移交主权 ,但伊拉克并未收回完整主权 ,联军的军事占领也没有结束。伊临时过渡政府对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只享有发言权 ,无否决权 ,联军享有治外法权。伊政治结构三分天下 ,什叶派占据了主要权力 ,逊尼派得到了名誉权。联合国第 1 5 4 6号决议授权美国领导下的多国部队继续在伊拉克驻留 ,多国部队有了联合国的合法外衣。伊拉克收回的仅仅是有限主权 ,包括有限立法权、有限司法权、有限安全权、有限国防权、有限石油资源权等。目前主宰伊拉克命运的是美伊双重领导机构 ,美伊两个权力中心并存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把稳定地区局势,重建地区秩序置于倡导自由民主之前,以治理伊拉克乱局为核心,统筹安排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和巴以冲突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16.
事物多样性是世界客观现实。各国国情也是多样的。根据自己国情自行决定本国的社会 制度和发展道路。是各国的固有权利。任何别国不得干涉。美国从自己霸权利益出发, 侵占伊拉克,进而提出“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企图以伊拉克作为跳板和样板,将美式 “民主”、“自由”制度和价值观强加给所有中东国家。这违反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完 全脱离了中东地区的实际,是注定行不通的。现在美国表面上在伊拉克进行了“权力移 交”,实际上仍对伊实行军事占领和变相统治,使伊乱局难以缓解。从美国制造伊拉克这 个所谓“民主”、“自由”的“社会与政治实验室”之结果看。美国如果坚持推行“大中 东民主改革计划”。只会加剧这一地区的动荡和混乱,美国也将更深地陷入漩涡、泥潭而 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把稳定地区局势,重建地区秩序置于倡导自由民主之前,以治理伊拉克乱局为核心,统筹安排伊拉克问题、伊朗核向题和巴以冲突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18.
汪波 《西亚非洲》2007,(4):5-10
伊拉克战后重建中的政党政治发展,主要体现为伊拉克不同种族和宗派政治势力的扩大与冲突。为适应战后所谓“民主化政治重建”的需要,各种族和宗派势力都积极建立政党,通过参与选举来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但面对战后现实的政治环境,各政党须靠建立民兵武装维护和扩大势力范围。同时,政党还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其他物质利益吸引支持者。这种集政治、军事和经济为一体的政党政治发展,会进一步加深伊拉克种族和宗派势力之间的分化,削弱国家的中央权力,对伊拉克未来的国家建立和政治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15个月了,但伊拉克局势仍动荡不已。这场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 了深重灾难,也使美国泥足深陷,难以自拔。在情非得已的形势下,美转求联合国,通 过了有关伊问题的1564号决议,并向伊临时政府移交权力。由于美仍对伊实行军事占领 和主导伊重建,伊拉克问题的性质并无根本改变,局势仍然严峻。从总体和长远看,美 国赢得了战争,输掉了道义,失可能大于得。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政府执政两年来,其中东政策主要围绕伊拉克重建、伊朗核问题和巴以和谈三大问题展开,力图有所突破,然而至今尚未达成目标。奥巴马政府虽然能按预定时间结束伊拉克战争,但却面临伊拉克安全形势难以好转、伊政治框架运转困难、美国在伊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多重挑战;美对伊朗软硬兼施的政策未能取得成效;在巴以之间促和的努力再次因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而遭到掣肘。美国的对外政策重心能否由"大中东"地区持续顺利地转移,依然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