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岩 《理论导刊》2006,(11):94-96
人际交往是个体的基本需要,在以竞争和合作为重要特征之一的现代社会,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质量及形成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乃至未来的发展,解析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的具体特点,探究影响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种种心理障碍;对于有效寻找对策,消除大学生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压抑、紧张、孤独等不良感受,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而选择更为恰当的交往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质量,使人际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彭铖 《学理论》2010,(23):276-277
大学生学业的压力相对减轻,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人际交往就成了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于此,将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教育以及教师影响四个方面对如何优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路伟  王永江 《学理论》2010,(20):243-244
寝室人际关系是寝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专心学习、快乐生活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尝试性的提出了构建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4)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而微信作为手机社交软件的后起之秀,以其便利和独特的功能,迅速吸引着各阶层人士,成为智能手机用户必备的APP软件。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交行为,改变了大学生以往的社交方式。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成长成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微信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大学生要正确使用微信,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微信进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5.
刘军  程毅 《学理论》2009,(26):151-152
基于实际工作案例的视角,大学生寝室矛盾化解与人际关系重建具体做法分为三个步骤:调查事件事实,聆听双方倾述;报告主管领导,制定应急措施;分析事件原因,妥善解决矛盾。成功化解大学生寝室矛盾与重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要点在于:积极引导大学生知晓寝室人际交往原则,努力把握寝室人际交往距离;有效促进大学生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建立和优化大学生寝室矛盾预案体系和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肖逢连 《学理论》2013,(24):342-343
寝室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环境实质上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小型社会。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中度过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性格的特殊性,在寝室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从大学生寝室矛盾特点、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成长环境、学校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寝室人际关系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9)
人际关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发展,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各种媒体集中出现了多篇有关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报道和评论,这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广泛关注,也使得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人际关系视域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相关的三大问题,对学术界零散的研究现状做三个方面的述评:一是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二是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三是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针对大学生当前人际交往的现状,实施了有关"地域认同度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表明:一方面,地域认同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适应理论为研究视角,从"班级—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探讨上海市S大学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适应样态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该校退役复学大学生通过扮演班级里的陌生人、学校人际交往中的分化者以及军旅文化的宣扬者三种角色,与他人展开互动,表现出"多层弹性适应"的人际关系适应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度同质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种非常态化的人际关系适应样态背后的深层逻辑是退役复学大学生对军旅文化的高度认可与奉行所产生的文化区隔,具体表现为不确定性规避、选择性认同和文化身份凸显三种机制。打破还是维系这种文化区隔是影响退役复学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王丹丹 《学理论》2011,(23):51-52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的发展既可能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构建和谐的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在如何处理好网络人际关系上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普遍重视。为此,家庭教育是重点、学校教育是根本、社会教育是保障,大学生更应兴利除弊,为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付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2)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同时,他们的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着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亲人、同学、老师、老乡、室友、班级、学校、社会以及环境,甚至网友等都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里。  相似文献   

12.
姜溢华 《学理论》2012,(30):189-190
寝室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必须处理以及应对的问题之一。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诸多,例如家庭背景、地域差异、性格差异等。个人差异是寝室群体氛围发展的推动力,而寝室环境又反过来促进个人发展。因此,在大学四年里,如何妥善处理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值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甘肃省兰州市9所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和《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850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困扰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困扰总分及它们部分因子维度上存在年级、性别和户籍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金璐 《学理论》2010,(14):233-234
本研究是以浙江师范大学公共健美操课的四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健美操课中合作学习对人际交往恐惧心理的影响继而影响人际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合作学习及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验,从理论、实证两方面对合作学习应用于健美操教学实践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恐惧心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困惑,我们对西北师范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误区,并提出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我们在调查中采用的方法是莫里诺社会人际关系测量中的矩阵图分析方法和靶形图分析方法;被试对象是全体在校一年级学生;取样的方法是班级抽样调查;调查的时间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即一九九六年五月份;调查使用的标准是情感标准,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振菁  吴莉莉  杨扬 《学理论》2012,(12):51-52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常的人际交往是必须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促进学习和工作的顺利进行。人际交往中的从众、顺从与服从现象在我们身边所处可见,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影响,文章就这三种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了浅析,让我们对这三种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所了解,从而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苏倩 《学理论》2014,(32):273-274
宿舍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地位特殊,和谐融洽的宿舍关系可以成为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理的股肱之臣,冷漠紧张的宿舍关系则成了戕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罪魁祸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校园生活广度和涉猎面空前扩展,大学生人际交往所面对的各类障碍也加速显现。这些障碍正在对大学生正常的校园生活产生空前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关心,帮助他们学会解决大学生活所要面对的各种宿舍人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风险社会"下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人际关系交往、校园生活等愈发严峻的挫折考验,对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形成、行为方式产生和社会心理承受带来了严峻挑战",风险社会"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引导大学生挫折认知、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和家庭重要作用以形成有效联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入手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然变身为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并成功开启了人际交往的新时代。网络中人际关系的特点、信任机制及动机等都与现实社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特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网络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使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感,提高自身自尊水平;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容易使人的心理产生病变,使人际关系产生隔阂。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阐述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蓓 《学理论》2014,(26):268-269
中职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六种典型的不良心理自卑心理:自私心理;自私、自傲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害羞、恐惧心理。分析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政策。为中职生破除交往心理障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提高心理健康品质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