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易旭夫  陈晓刚  林霞  谢英 《证据科学》2005,12(3):170-171
目的 探讨医源性相关异物医疗纠纷特点。方法 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1990~2003年间18例医源性相关异物残遗留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为48天~47岁,平均27岁,医源性相关异物残遗留以县、市级医院为主,门诊、妇产科及外科多见,可以外伤后异物残留未诊断、治疗中医疗异物遗留体内、治疗机械断裂或诈病形式出现。结论 与国外的情况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彦  朴大燮  崔弘 《法医学杂志》2004,20(3):171-171,174
周围神经损伤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损伤恢复速度缓慢[1],严重的损伤常需手术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置不当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给法医临床学鉴定带来一定困难。作者对我室自1996年1月至2002年2月受理的本地区34例周围神经损伤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鉴定中涉及的有关问题。1案例资料1.1一般情况34例周围神经损伤中男性27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为61岁,平均年龄30.5岁。其中15~47岁28例。每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有完整的诊疗和鉴定材料存档。1.2案由与致伤物本组34例中,故意伤害15例,交通事故损伤9例,医源性损伤7例,其…  相似文献   

3.
医用纱布留置腹腔时间推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异物多核巨细胞数、细胞核数、Ⅰ/Ⅲ型胶原纤维及Ⅰ型胶原纤维/嗜银纤维比例的变化,推断异物(医用纱布)遗留腹腔时间。方法采用F344大鼠腹腔留置医用纱布的方法制作异物遗留腹腔2,8,30,120d的动物模型,肉眼观察大网膜包裹异物程度,HE染色观察异物多核巨细胞数、细胞核数变化,天狼猩红偏振光法观察Ⅰ/Ⅲ型胶原纤维比例变化、银染法观察Ⅰ型胶原纤维/嗜银纤维比例变化,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纱布留置腹腔时间延长,异物多核巨细胞数、细胞核数及Ⅰ/Ⅲ型胶原纤维比例、Ⅰ型胶原纤维/嗜银纤维比例逐渐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型胶原纤维/嗜银纤维比例与纱布留置腹腔天数之间存在Power函数关系:Days=23.5[Proportion]^1.6,r=0.972。结论异物多核巨细胞数、细胞核数、Ⅰ/Ⅲ型胶原纤维及Ⅰ型胶原纤维/嗜银纤维比例变化规律有助于异物(纱布)遗留腹腔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4.
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伤残评定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后评残的中心问题是颅脑损伤后遗留的脑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本文就近几年对颅脑外伤后的伤残评定案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般资料1 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45例中男性为 37例 (82 % ) ,女性为 8例 (18% ) ,年龄为 17~ 71岁 ,其中 2 5~ 5 5岁 36例 (80 % ) ,职业为农民 2 7例 (6 0 % ) ,干部 2例 (4% ) ,旅行人员 1例(2 % ) ,工人 8例 (18% ) ,个体户 7例 (16 % )。2 交通事故类型45例中 ,机动车撞击自行车致人头部撞伤者最多 ,为 31例 (71% ) ,机动车撞击行人 5例 (11% ) ,机动车相撞 7例 (16 % ) ,翻车 2例 (4 4% )。3 损…  相似文献   

5.
张婷  宋鸣 《法医学杂志》2009,25(4):315-316
1 案情 案例1 某男,38岁,信用社工作人员,凌晨被同事注射药物后昏迷,醒后该男子自己报案.提取被害人尿液及现场遗留的注射器内残液、白色粉末作为检材.  相似文献   

6.
吞服异物自残致消化道损伤5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王书亭 《法医学杂志》2004,20(3):169-170
被抓捕时或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正在关押的服刑人员,为了达到减免责任、获得释放或保外就医的目的,时常会有自残的举动,其中吞食异物较常见。我院近10年来共接诊此类人员600多例,均经胃镜套取,93%以上在短时间内套取成功,上消化道未造成损伤。但仍有因各种原因造成套取异物失败的,这里报道57例。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共5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在19岁至80岁。1.2异物存留部位和时间异物位于食管9例,胃内31例,十二指肠12例,4例为异物一部分留在胃窦部,另一部分已经进入十二指肠,1例已进入小肠。异物在上消化道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法医学鉴定腹部术后止血钳长期遗留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例术后止血钳长期遗留的法医学鉴定,提出止血钳长期遗留X光摄片的特征,同时对相关医院如何预防及法医鉴定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造作阴道异物引发医疗纠纷曾有报道 ,造作阴道内大块纱布异物则少见。案情 :吴某 ,女 ,39岁。于某年 5月 15日 ,自诉 4月前因“功血”在某二甲医院行子宫切除术 ,手术顺利 ,伤口拆线后回家休息。回家后一直感上腹胀痛、心慌、便秘、失眠、多梦 ,术后约一月时阴道出血一次 ,流出血量约 5 0ml,术后约二月因阴道瘙痒在当地自购妇炎灵栓剂医治 ,4天后痊愈。昨日小便时从阴道脱出一个圆筒状医用纱布异物 ,表面有黄色脓液。因认为系某二甲医院手术后遗留 ,故而引起医疗纠纷 ,要求某二甲医院给予治疗和赔偿 ,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作者受当地县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2例术后止血钳长期遗留的法医学鉴定,提出止血钳长期遗留X光摄片的特征,同时对相关医院如何预防及法医鉴定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156例脑外伤后智能减退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庆  王建国 《法医学杂志》2001,17(2):95-95,98
颅脑外伤后智能减退是脑外伤后的并发症。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 ,往往涉及到伤残等级鉴定问题。本文对 156例颅脑外伤后的智能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对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智能减退的相互关系及评残中的注意点作一初探。 1资 料 1.1性别、年龄   156例均为人身伤害案件,并委托某精神病医院进行智能鉴定。其中年龄在 15岁以下 2例 ,20~ 50岁 134例 ,50岁以上 20例。男性 142例 ,女性 14例 ,男 :女 =10:1。 1.2智能鉴定时间   伤后 4~ 6月 41例 ,7~ 12月 104例 ,12月以上 11例 ,平均时间 8.2月。 1.3颅脑损伤类型   轻型( GCS13…  相似文献   

11.
Qin HJ  Li F  Ma SL  Mo YN 《法医学杂志》2006,22(1):65-66
围产期母婴死亡所致的医疗纠纷在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中占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本文从死者性别年龄、涉及医院、尸检结果、医疗行为过错情况等方面统计分析了49例围产期母婴死亡的医疗纠纷尸检案例,揭示了围产期母婴的常见死亡原因、医疗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等,希望能对该类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医疗纠纷的正确处理和防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朱传红  刘良  乐虹 《法医学杂志》2005,21(4):249-251,254
目的建立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质量评价模型。方法收集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近10年410例涉及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的案例,对影响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质量的10个关键指标,运用SA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出6个能反映所有原指标变量主要信息的主成分,并依此结果推算出评价法医学系医疗纠纷的鉴定质量评价模型。结论在建立“医疗纠纷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按影响鉴定质量的主成分设计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医疗纠纷中死亡争议案件尸检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尸体检验对死亡争议事件的医疗鉴定、赔偿处理上的价值,以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的矛盾。方法对温州市4个市、区、县2002—2004年的182例死亡争议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尸检率,临床、尸检诊断,尸检对医疗鉴定及争议事件处理上的作用,及其在不同级别医院的具体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182例其中尸检46例,尸检率25.27%。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争议事件112例,尸检率19.64%。临床死因诊断与尸检死因诊断不符合率37%,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为多。46例尸检中,医疗鉴定32例(69.5%),经济赔偿29例(63%)。未尸检136例,医疗鉴定20例(14.7%),经济赔偿121例(88.9%),两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尸体检验对死亡争议案件的医疗鉴定与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死因鉴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资料法医学同一认定的鉴定原则、思路及方法。方法总结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92—2012年受理的30例医学影像资料同一认定案例,对影像资料数量、种类,鉴定利用的识别点及其类型、间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胸部X线片为最常见的鉴定资料类型。利用的识别点共有33处、6种类型,包括:自身惟一性特征、骨骼自身结构的变异或发育畸形、疾病或退行性变、创伤后病理变化、医疗后果和正常形态的多处一致。结论影像资料常规审查是案件受理前提之一,同一认定时结合资料类型、投照部位及案情特点选择相应识别点,自身惟一性识别点最佳,多种类型识别点联合使用,识别点多处表现一致得出肯定结论者可应用于鉴定实践。  相似文献   

15.
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交通事故中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进行法医学分析。方法从检测方法、血液采集方法、采集时间、血液保存、尸体腐败、饮酒量与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等方面进行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的法医学分析。结果检测方法、血液采集方法、采集时间、血液保存、尸体腐败等因素直接影响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结论为保证交通执法的公正性,对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应当作法医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体损伤后医疗因素的影响会改变人身损害后果,加之目前我国法理及法律方面的不完善,使此类案件的审理出现一定困难,同时对法医学鉴定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8例案件的分析,讨论了人体损伤后医疗因素影响的特点,并结合法律的观点,提出法医学鉴定中需探讨的问题:1、医疗因素与人身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2、医疗因素有无过失以及责任性过失和技术性过失的区分;3、外伤与医疗因素在人身损害中参与度的判定。从而提高法医学鉴定的科学性,为公正审判服务。  相似文献   

17.
周敏  黄云  邓振华 《法医学杂志》2009,25(3):192-194
目的研究妇产科医疗纠纷鉴定案件的一般规律及其医疗过失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2002--2008年在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鉴定的82例妇产科医疗纠纷医疗过失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产科医疗纠纷司法鉴定案例逐年增多;发生纠纷的医院以市(区)级与县级医院为多见,发生纠纷的案件中又以分娩和手术者为多见;医疗过失的主要原因为医疗技术缺陷与医疗管理缺陷。结论法医学鉴定时应参照临床医疗规范,考察医师义务履行情况,重点观察有无医疗技术缺陷或管理缺陷。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suggest measures aimed at discrimination of the functions performed by forensic medical experts and the services rendered by burial firm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pathology departments of hospitals and bureaus of forensic medical expert evaluations, which should be reflected in official documents, should be confined to manipulations needed to solve the professional problems and removal of sections. Cases when utilization of certain chemicals or manipulations aimed at restoration of the body are prohibited should be listed in detail. The order of transfer of the body from pathology department or forensic medical bureau to the burial firm and to relatives should be regulated with consideration for the results of autopsy. The moment of the end of autopsy studies is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9.
Yang SM 《法医学杂志》2010,26(6):440-442
目的探讨涉及患者死亡医疗纠纷的过错成因,分析其司法鉴定的切入点。方法收集了涉及患者死亡且多次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例24例,从一般情况、科室分布、责任程度划分以及差错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此类案例在技术方面存在患者自身疾病隐匿、接诊部门处理过程简单、科室之间配合不力、紧急情况下措施不果断等问题。此外,告知义务的履行、转诊时机把握以及常备抢救设施的维护等管理方面漏洞也是医疗纠纷的多发环节。结论本文可为进行此类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提供帮助,也为避免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5例医疗纠纷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对25例医疗纠纷案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医疗失误16例,其中有不良后果的10例,均发生于手术科室;无医疗失误9例。结论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过程中认定医疗失误是基础,认定医疗失误与不良后果的关系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