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的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两个核心内容,二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衔接和互动直接影响到到村民自治的效果。目前由于村民自治相关法律不完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任务重以及农民自治意识淡薄等原因,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许多冲突,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对村民自治的不当干预。为此,需要通过完善法律、创建服务型政府、提高农民民主意识及建构司法救助机制等来寻求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悖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村民自治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国家宏观政策法规自身、政策法规与基层政府行为之间以及行政权与自治权之间三大矛盾,村民自治政策的实施正处于两难的悖论状态,如果国家宏观政策与相关体制不进行相应的调整,村治政策进一步深入下去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组织的"过度干预",以及村民自治组织的"附属行政化"倾向是当前乡村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现象的根源是国家宏观体制问题。化解乡镇行政权力与村自治权利的冲突必须从改变压力型的管理体制出发,正确区分"村务"与"政务",处理好"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关系,完善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基层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面对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减少了行政权对自治权的制约,扩大了村民行使自治权的责任,需要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对基层自治权的保障.只有强化人大监督权的行使,才能保障村民自治健康有序地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等背景,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完善和修改应当坚持遵守法治、部分修改和分类处理的原则。具体而言,在坚持村民自治的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力图在行政与自治之间保持平衡。一方面,通过落实村务监督机制和促成基层协商格局等手段完善村民内部自治格局;另一方面,通过增强自治权利保障及救济制度、理顺乡村关系等途径以限制外部行政影响。在修法时,法律空白之处应当新增,自治机制薄弱之处应予以完善,不顺应现实及存在逻辑悖论之处应予修改,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由农村村民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村的基层民主制度。经过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这一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趋于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采取对策加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视野中乡村矛盾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现代化是由政府主导的现代化,村民自治也不例外。所以在乡村关系上,多表现为行政支配型。在支配型体制下,乡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从法理角度看,乡村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对社会的过度侵入,行政权、准行政权对自治权的侵入以及权力对权利的侵犯。  相似文献   

8.
西方近代历史的经验表明,转型社会对基层自治秩序最为重大的挑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扩张。行政权的扩张一方面成为"政治现代性"的重要标志,同时,如何控制行政权,避免与社会自治秩序冲突也是政治科学的关键性议题。人类文明中存在两种政治秩序类型:一种为"单中心秩序",建立一元化管辖权,造成中央与地方精英之间的冲突,使自治的体制瓦解;另一种为"多中心秩序",实现中央与地方管辖权的交叉与制衡,形成自治的制度基础。自治秩序的制度前提一定是"多中心秩序"的政府层级安排。因为,只有这种"重叠管辖权"的政体模式才会在政府之间形成围绕自治体的竞争关系,否则,各级政府的关系始终纠缠不清,社会自治也将成为一种乌托邦的想象。  相似文献   

9.
论村民自治权运行中的权力制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权具有权利、权力双重属性。作为权利,村民自治权很容易受到国家行政权的限制、干涉或侵害,这就要求限制行政权在自治领域的效力,削减行政强权对自治权的压制;作为权力,村民自治权很可能侵害村民个体权益,甚至造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这要求国家立法权和司法权适度介入自治领域,防止自治权的滥用与无度。因此,必须合理划分和界定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立法权和司法权介入自治权的运行过程,实现对国家行政权力和村民自治权力的制约,以维护和保障村民权益,使国家权力、村民自治权、个体权利在村民自治权运行过程中达致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不但是我国亿万农民走向民主富裕康庄大道的必由之路,而且是解决当前农村各种尖锐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完成基层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乡镇政府民主化改造的前提条件。加快村民自治建设,有待于《村民自治法》的出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村民自治指导机构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秩序规范机制之一,深刻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一方面,村民自治的积极品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乡土支持;另一方面,村民自治的消极陋习给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内部阻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村民自治必然要借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破解困境:破解自治化与行政化的冲突、程序与功效的缺陷、自我治理疲力难题。为此,要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合理发挥政府作用,主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利用发展窗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主体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是一种权利自治,村民自治主体是自治权的享有主体,区别于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主体。村民自治主体应当是作为个体的村民,而村民集体和村民委员会都不是自治的主体。在界定作为自治主体的村民时,除了有户籍和居所都在本村的以外,还有外来人员和外出人员两种特殊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可以成力自治主体。"户"作为一个特殊村民自治主体而存在,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也是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从村民自治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分析入手,针对当前村民自治运行中出现的基层政府与村委会关系模糊、自治主体素质偏低和虚化以及村委会自身能力欠缺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划清政府与自治组织关系的界限、发展自治主体教育和增强村委会自身建设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与农民群体的自觉、政府治理机制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与落实以及村民自治组织的支持四个方面构成的外部环境密不可分。现实中村民自治组织权力的虚化,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的外部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存在裂痕。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路径外部环境的分析,基层政府应树立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为满足农民的需求,建立快捷有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的伟大创新。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农村的经济状况、社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其成效显著。然而,它的推行给基层民主化进程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农村传统观念、传统习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本文主要从多种角度去理解村民自治,对村民自治的进程和成效做了阐述,并对村民自治过程中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最后对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以来,村民自治在全国普遍推行,并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精英大量流失,村民自治开始受到影响。近年来由于取消农业税以后,村民自治中存在着一些分歧和冲突,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得以突破,以期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村民自治实践的逐步深入,村民自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 表现为对“两委”关系、乡村关系、村民会议制度、村民自治权的救济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过于 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要确保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完善村民自治的法 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是透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研究分析国家力量和各种社会力量在村民自治中的博弈,区分基层政府与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可以为当下的国家政权建设与村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本文以权力分析为线索,深刻探讨了村民自治下的乡村关系,指出制度设计上与现实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构建好农村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农村基层民主是与自治相联系的,这区别于宏观上的国家民主。通过上海市立新村村民的民主冷漠分析,揭示了城镇化进程中,当国家逐步取代农村自身成为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后,农村自治的基础被消解,基层民主的开展也就变成了形式主义的表现。要确立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质意义,农村自治应当从私法自治向公法自治转变。而现行宪法第111条应当成为赋予乡村以自治权的宪法根据,同时法律也应当以自治事项和委任事项为区分,明确国家权力与自治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作为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法律依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在“两委”关系界定、乡镇干预村民自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村民大会机构的设立、村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废除等主要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这些缺陷制约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和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 ,亟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