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台湾学者之间,关于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转型,曾有过一场“内地化”和“土著化”的论争.“内地化”主要是以李国祁教授为主的历史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清代台湾发展的趋向是内地化.“台湾移垦社会的转型,主要是一种内地运动,即台湾社会变迁在取向上以中国本部各省的社会形态为目标,转变成为与中国本部各省完全相同的社会.”“土著化”是由人类学者提出来的,以陈其南和他的导师李亦园、王崧兴教授以及庄英章教授等为代表.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清代台湾汉人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土著化”.整个清代可以说是来台汉人由移民社会走向“土著化”变为土著社会的过程.……建立在本地地缘和血缘关系上的新宗教和宗族团体取代了过去的祖籍地缘和血缘团体.  相似文献   

2.
朝胜 《两岸关系》2001,(8):21-22
台湾政坛乱象迭出,各类政治团体名目繁多。倍受瞩目的当属那些“台独”社团,他们沆瀣一气,为“台独”主张摇旗呐喊,企图分裂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南社、中社、北社、东社台湾“南社”成立于2000年7月6日,共有55名社员,其中有38名大学教授,其他成员为社团、民间团体负责人。社长曾贵海,是内科名医,副社长郑英耀是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专任执行长为郑正煜。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台湾漳籍地名的产生与存续,都有一个个悠久的历史传奇故事,从中可看到漳州移民在台湾拓垦走过的历史足迹。不仅是漳台血缘关系的明证,更饱含着台湾漳籍先民敬祖怀乡的情愫。  相似文献   

4.
菽庄吟社吟侣众多、活动频繁、声势浩大、成果丰硕,而且还衍生出六个文学社团——寄鸿吟社、碧山词社、板桥吟会、东海钟声社、亦小壶天吟社与薇阁诗社,堪称"东南坛坫第一家"。从菽庄吟社与海峡两岸同时期其它文学社团的交流往来,以及两岸报刊中有关菽庄吟社的载录,也可看到该社在晚清民国期间大陆诗坛和日据下台湾本岛诗坛的影响及地位。借由菽庄吟社为媒介,日据台湾时期两岸文化交流其实"隔"而未"绝"。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是当代中国移民的主要移居目的国之一。截止至2019年年底,华人是西班牙第一大亚洲移民群体,除长期以来不断增长的族裔数量之外,华人社团的发展同样引人关注。与世界范围的华人社团发展类似,西班牙社团在数量上的扩张与特征上的多元化是该国华人社团发展的整体趋势。从量上而言,西班牙华人社团经历了1984年至2000年的“低速发展”与2001年至2019年的“高速发展”两个阶段;从质上来看,西班牙华人社团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华人社团在地理区域上的“细分”与“聚敛”,而另一方面则主要体现在结社主题层面上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入发掘与对移居生活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4,(4):26-32,107
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基础,其参与治理公共事物已成为全球潮流。台湾的社会力从威权时期长期被严厉压制下的状态下奔流而出,成为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力。随着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社会运动型的社团向着比较常态的、正式的非营利组织回归。台湾的非营利组织也获得很大发展,并已参与治理台湾的公共事物,“社区总体营造”和“9.21大地震”的救灾及灾后重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主导和民间自发两种不同的方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社会组织和传统社团的出现和发展。他们到越南谋生,常按其亲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而聚居,形成一些微型的中国村庄或街道,如17~18世纪会安市的“唐人街”,17世纪末18世纪初藩镇(嘉定省)的“明乡社”,18世纪承天———顺化市的“清河铺”等。从这些移民群体中,慢慢形成各种社会组织,然后是业缘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协调他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这就是同乡会或通常所称的帮、宗亲会、各朋党或秘密会社、商会和同业公会、其他权利组织。同乡会是华侨社会典型的组织形式之一,具有群众性和普遍性。这是联结同乡并同一言语人群的社会组织,如福建帮、潮州帮、客家帮、海南帮。但是也有一些社团只联结有亲戚关系的同乡人,如潮州人的义安帮,广东人的穗城帮,福建人的山庄会和里州会等。华侨帮会的形成,常始于修建各种寺庙。在17世纪,福建人就在阮朝的领地上建立山庄会、里州会、同乡会等。起初,这些组织以信仰为目的而建立。为了聚合亲近的兄弟,他们修建了祠堂、庙宇,其会员日益增多,成为福建帮的前身。另一个例子,今日胡志明市第五郡的妈祖庙,是穗城华侨于18世纪修建的,并建立起穗城帮,妈祖庙成为他们的会馆。华侨社团诞生之初,并未受...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1)
正5月25日,以社团法人台湾社造联盟理事长、台湾社区重建协会创会理事长卢思岳为团长的一行20余人赴北京座谈交流。参访团一行在北京台湾会馆与大陆社区专家、学者一道,共同为两岸社区治理、建设建言献策。本次论坛由全国台联鼎力支持,北京市台联、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台湾社区重建协会主办,清华大学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北京海峡两岸社区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协办。举行开幕式5月25日上午,论坛在北京台湾  相似文献   

9.
古远清 《台声》2003,(8):15-17
取材于台湾土地和人民的台湾文学,在戒严时代,一直是研究禁区。当局为了防止“台独”势力渗透,不许由“台湾”命名的社团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谁提“台湾文学”,会被认为不赞同“中华民国文学”,就会被安全部门过问,因而各大学根本不敢设立台湾文学课程。直到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的80年代,寻访台湾文化根脉的呼声高涨和本土思潮迅速占领各种阵地之际,情况才有所改变:1995年5月,“台湾笔会”与众多文化团体联手,邀请一批文化界人士和民意代表,到“立法院”举办公听会、记者会,强烈要求教育部门允许在各大专院校建立“台湾文学系”。…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台湾客人在鄂观摩水电工程及三峡移民 2001年11月9日至18日,“高峡出平湖——长江、清江水电工程及库区移民工程观摩研讨活动”在湖北省举行。通过实地考察,台湾参访团成员纷纷表示,大陆的经济发展太快了,三峡工程太伟大了,明年他们还将组团来湖北参观、学习。 湖北省台办 熊进玉 湖北省宜昌市台办 李建民  相似文献   

11.
姚同发 《黄埔》2007,(4):54-57
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说:“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李亦园先生更具体地指出:“目前所知,第一批从中国大陆迁到台湾的移民,是所谓‘长滨文化’的主人,他们从中国大陆南方迂到台湾的年代约在距今五万年前,或甚而更早的时代。……第二批从大陆前来台湾的移民是大部分现代高山族(俗称山胞)的祖先,他们迁移的年代颇有差异,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2.
台湾开发史的学术研讨杨瑞荣前不久,由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与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和主办的“海峡两岸‘台湾开发史学术研究会’”在武夷山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70名专家和学者从政治史、经济史、移民史、宗教和民间信仰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台湾早期开发的历史和发展。两...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倒扁”运动已持续进行了两个星期,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由台北市扩展到台湾广泛地区,群众的激情不断燃烧,力量在凝聚,声音在提升。尽管他们本身来自台湾岛内壁垒分明的不同阵营,却因为共同的诉求,而汇成了这一股红色的大军。红色大军“反贪腐”自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的社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有大量的漳州府籍人民移居台湾,开发于兹,繁衍于兹。他们在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过程中,始终信奉着家乡带来的守护神——开漳圣王。本文仅对漳籍移民在开发台湾过程中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开漳圣王的崇拜,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华人移民巴西200年来,已经成为巴西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巴西华侨华人人数迅速增长,各种类型的社团陆续产生,社团活动蓬勃发展,"本土化"与"中华化"和谐并存,并与巴西政府高层官员保持密切关系,文化宗教社团活跃,孔子学院发展较快,台湾侨民社团根深叶茂,与大陆社团互动良好。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华人社团类型及其特点,探讨巴西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综观海外台独势力提出的所有理论,当为“台湾自决论”影响最大,曾以其为主导形成了一个系统,囊括了一系列台独论调。80年代以后“台湾自决”主张在岛内流行多年,喧嚣一阵。某些人士强调“台湾自决”原根在本岛,并非由海外移植回来,也许他们的理由是日据时期台湾抗日民族运动就提出“自决”主张,殊不知这一“自决”主张与光复后的“台湾自决”主张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二次大战结束后“台湾自决”主张最初出现于海外,并且是由某些帝国主义分子提出的,海外台独分子的“自决”主张几乎与之同步。至于岛内“自决”主张是自发的,或是移植姑且不予究评,但必须指出的是二者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唐宝洪 《台声》2007,(6):53-54
在最近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举办的“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上,一位来自客家祖地闽西的女学者关于海峡两岸客家血缘关系的学术论文,引起了与会客家学学者的巨大反响。许多台湾学者纷纷主动向她提出到客家祖地闽西实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寻根活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公民给社活动比较活跃,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民间社会团体发展迅速。由于这批社团是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产生的,未经1990年全国社团的清理整顿工作,因而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结社活动。个别社团不能很好地依照其登记章程开展活动。一、给社为了办公司。国家允许法人社团可以开展与其社团业务活动相关或与其宗旨相符合的经营活动,于是,有人便利用办社团之名开办公司,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二、结社为了“捞钱”。少数人利用结社之名和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巧立社团名称,如成立“XX信息研究会”等,召开大声势、大规模的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9.
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人际间的联络和互助。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不亲,一乡人”。在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过去,这种联络和互助多在同行、近邻、同族中实现,乡社因此而形成。乡社形式很多,难以尽述。现仅以高官寨地区为代表,简述如下:一、当会当会是贫苦人家自发的互助性组织,起源于东北  相似文献   

20.
台湾精神生活中的民间信仰台湾民众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是民间信仰拜拜盛行,祖先崇拜诚挚深厚。台湾的民间信仰不同于西方与世俗生活分开的“制度化宗教”,而是一种深层次精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其内容经常与一般的生活混合,普及于文化的各方面。明末清初,闽南、粤东移民到台湾,同时将各地民间种种神明信仰移植台湾,如土地公、妈祖、关帝、观音菩萨、三山国王等等,台湾成为“众神的殿堂”。移民到台湾,在当时航海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要渡过风高浪急的海峡,凶吉难卜。于是,移民随船供奉妈祖,以求平安抵台。到台后,自然把妈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