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日间贸易长期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日建交以来,韩日间的贸易始终韩方逆差,一次也未出现顺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性的原因是韩国产业结构依赖于日本。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依赖于日本,是结构性的。韩国为了摆脱对日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局面,应增强商品品质的竞争力、零部件的竞争力、开拓中间市场、继续维持和扩大对日出口良好品种的市场、努力扩大发达工业国市场、维持适合韩国国情的汇率水平、努力使日本缓和非贸易壁垒和积极吸引日本企业的投资等。  相似文献   

2.
韩国的民族文化特性主要体现四个在方面: 异质性儒家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改 造、“自励”与“排它”下的忧患与团结、尊师重教下的民族竞争力。正是这种民族文化指引指引着韩 国的现代化进程,使韩国经济迅速跃居“亚洲四小龙”的地位。因此理解和把握文化与经济之间的 互动,有助于我们重塑中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研究韩国现代化中的民族文化特性,将对我们提 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民族文化特性主要体现四个在方面:异质性儒家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改 造、“自励”与“排它”下的忧患与团结、尊师重教下的民族竞争力。正是这种民族文化指引指引着韩 国的现代化进程, 使韩国经济迅速跃居“亚洲四小龙”的地位。因此理解和把握文化与经济之间的 互动, 有助于我们重塑中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研究韩国现代化中的民族文化特性, 将对我们提 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TPP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主导和积极推动下有望成为亚太地区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韩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国,是美国主要的拉拢对象。但是,韩国在加入TPP的问题上一直迟疑不决。2013年3月,日本正式成为TPP的谈判国,韩国随即也宣布加入TPP谈判。日本的加入是促使韩国加入的直接原因,增强韩美联盟的凝聚力是其主要原因,而参与规则制定及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则是其根本动因。韩国加入TPP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来自本国相关部门的反对、中国因素以及如何在TPP与区域其他贸易组织之间进行选择。综合考虑,韩国应该努力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达成的同时,在TPP和RCEP之间采取一种"双轨战略";并从根本上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积极应对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调整措施 综合外刊报道,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调整金融业的方案主要包括:放松对外国投资者的管制,提高银行准备金的最高限额,通过新破产法方便回收呆账的抵押品等。希望通过结构调整,使银行恢复正常运行,资金再次进入亚洲公司。 韩国 政府收购了第一银行和汉城银行;增强银行处理扣押贷款的能力;今年2月政府关  相似文献   

6.
徐行 《东北亚论坛》2007,16(2):41-47
自中韩建交以来,大批韩国企业在津投资设厂对天津经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对韩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目前,韩资企业在津发展总体状态良好,但在经营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天津市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和尽快解决韩资企业存在的问题,为韩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从韩资企业角度看,如何发挥特长、增强竞争力,更好地利用天津的优势,加快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天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对韩国企业界有很大的吸引力,而韩国企业家通过在天津的投资办厂和商贸活动也使自身大大获利。相信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一定会优势互补,共创双赢。  相似文献   

7.
王晓玲 《东北亚论坛》2013,(4):98-106,129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进行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改革,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中,韩国出现了新的社会共识:进行经济民主改革、追求"幸福发展"。经济自由主义时代的韩国重视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重视出口额,希望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社会问题。今天的韩国强化财阀管制、扶持中小企业,希望扩大就业、拉动国内消费、缩小两极分化。今后,韩国社会对中韩经济合作的评价会发生改变,对国际经济合作也会更加谨慎。即便进行改革,韩国的社会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善,其民族主义情绪还会不断升温。  相似文献   

8.
韩国大企业集团改革的经验教训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国金大中政府上台执政后,根据大企业集团的特点及功过,对大企业集团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举措是:提高经营透明度,逐步取消债务互保,改善财务结构,实行专业化经营。加强控股股东和经营者的责任。其核心是变非关联的多元化经营为专业化经营,使企业依靠自身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韩国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培育大企业集团的指示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中国的开放政策使两国关系接近近来,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关系引人注目。但中韩两国关系取得实质性的改善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导致两国关系改善的原因,是由于1978年末中国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1980年,中国通过香港从韩国进口了200万台黑白电视机,使两国的经济关系出现了戏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日益激化的城乡矛盾、工农矛盾以及落后的农业状况,1970年韩国朴正熙政府决定开展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经历了起步、迅速扩散、充实和提高、体制转换及自律扩大等阶段。新村运动是建国50年来韩国政府取得的最伟大业绩之一,新村运动改变了韩国农村落后的面貌,改变了国民意识,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然而新村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出现不少失误等。尽管如此,新村运动精神体现了韩国迎接国际化时代的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所必需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韩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网络政治的直接性、平等性、快捷性和廉价性等特点使互联网对韩国政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韩国的网络政治史与现任总统卢武铉的名字是联系在一起的。成熟强大的市民团体和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是网络对韩国政治发挥强大影响力的两大要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能源贫乏的国家,韩国十分重视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新能源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已经成为韩国应对能源问题的重要国策。在韩国政府的系统规划和具体产业政策引导下,韩国大型集团和高科技企业主导了新能源领域五大产业,即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发展,并通过技术转化促进了新能源各个产业产能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政治改革和肃贪倡廉风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韩国第14届总统金泳三于1993年2月25日宣誓就任,从而使韩国进入第七共和国时期。金泳三在就职演说中指出:“韩国目前正患着韩国病,勤劳和创造意识正在消失,价值观颠倒,从而使社会基础动摇。”宣称要创建一个“新韩国”,即在稳定中进行政治改革,消除腐败,振兴经济,完善纲纪法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韩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韩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构架下服务贸易协议》,这是继《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之后东盟签署的第二份服务贸易协议。本文拟论述韩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特点,并分析韩国与东盟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韩国城市化进程,并指出进展的急速性、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政府推动型是韩国城市化的特点。韩国城市化的特点与韩国实施据点发展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当然,韩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加深了社会二元结构、城市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城市基础设施难以承载日益膨胀的人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相关法规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等,但通过研究韩国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中国学者关于冷战后韩国对朝鲜政策的研究现状:对韩国对朝鲜政策的历史沿革的介绍,对韩国对朝鲜政策的特点的分析;对影响韩国对朝鲜政策的因素分析,包括对韩国国内变量、朝鲜变量、其他外部因素变量等的分析。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国内研究韩国对朝鲜政策的不足之处。一、系统地梳理了韩国对朝鲜政策有关韩国对朝鲜政策的历史沿革,中国学者进行了翔实的介绍。曹中屏等概述了韩国政府不同时期对朝鲜政策的演变情况,时间段为第一、二共和国时期至金大中政府时期。①孟庆义等介绍了韩国历届总统对朝统一方案,内容包括李承晚至卢武  相似文献   

17.
韩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出“超日赶美”,不断扩大投入,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韩国的科学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韩国制定了振兴科技的对策,如加强人才培养、调整科研体制、努力开发本国资源、重奖科研人员等,以此推动韩国科学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韩国的外交困境:一个概括性框架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韩国外交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的困境。通过对60余年来韩国外交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以政权存续为主要目标的安保外交时期,这种困境是不存在的;而进入冷战后的统一外交时期之后,韩国在包括对美外交与对朝外交、和平外交与统一外交、同盟外交与均衡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原则上在全社会(包括政治精英和社会大众)还没有形成广泛而稳定的共识,从而使韩国的对外政策在近年来表现出随着政府的换届而不断摇摆、缺乏稳定性的特征,整体反映出韩国在处理朝韩关系及统一问题上的不自信。韩国只有在这些重大的外交原则问题上形成广泛而稳定的共识才有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统一外交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琴 《东南亚》2007,(2):28-33
2005年12月13日,在第九次韩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韩国总统卢武铉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泰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关于落实韩国与东盟全面合作伙伴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06年7月,文莱、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5国与韩国实施减税措施(泰国暂时未加入货物贸易协议),而其他东盟4国将于较晚时期执行。《韩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它表明韩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也使东亚区域一体化呈现出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韩洪锡  邓创 《东北亚论坛》2008,17(3):116-120
儒教文化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在市场竞争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今天,儒教传统文化中的"仁"或"人和"理念在韩国企业经营中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LG集团作为韩国著名的家族式跨国企业,通过"人和"经营理念,不仅保持了经营层内部的团结,而且建立了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实现了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双赢的局面。韩国LG集团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