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0条规定:“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24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执行案件后,应当在三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可见,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执行案件后,第一项工作即是向被执行人发送执行通知书。现在我们谈谈执行通知书的几点弊端。一、有损于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和统一性。根据我国法律.…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终止的,由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履行义务。”这是对法院在执行程序中,由于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发生被执行人变更,法院应如何执行的问题,所提供的一个法律依据.这一法律规定,改变了过去对被执行人的变更,无法可依的状况.本文拟就这一法律新规定结合自己在执行工作中的实践体会,谈谈对被执行人变更的几点认识.一、被执行人变更的概念和特征被执行人变更,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制作法  相似文献   

3.
对证据制度延伸至执行程序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被执行人的确切存在及其执行能力是一个案件能否得以最后执行的关键所在。现实中很多案件难以执行,都源于被执行人难以找到或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难于查清,而如何去寻找被执行人,如何查清其财产状况,以最大限度地化解当事人的执行风险,从法律上分析,则可归于证据规则的问题。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证据制度于执行程序中尚是一片空白,这种法律上的先天不足,给执法带来诸多的难题,并对“执行难”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实有探讨和改革的必要。  证据制度延伸至执行程序的合理性及其价值  我国目前尚…  相似文献   

4.
民诉法第213条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由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履行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80条规定;“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资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往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这是关于开办单位注册资金不卖或抽逃注册资金应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这种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主体的情况,在案件执行实务中并非少见。为了正确…  相似文献   

5.
执行终结作为法律明文规定的一种结案方式。初衷系为解决执行不能问题提供一条出路.避免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能力的执行案件困扰法院的执行工作,减少法院执行案件存量总数。体现司法有限救济  相似文献   

6.
邓辉 《法制与社会》2011,(6):154-154
目前我国缺乏一部统一、专门、系统的民事强制执行法。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在操作上存在缺陷。即法律在设定是应区别对待,被执行人有财产未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逃避执行与被执行人有财产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逃避执行的案件。  相似文献   

7.
法律书签 “执转破” “执转破”,即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的执行案件.执行人员在执行中发现其资不抵债时,经申请人或被执行人的同意,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破产审查. 2016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全国法院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工作视频会议,部署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有关工作.可想而知,2017年,全国从事破产审判的同行们除了面对去产能涌来的案件和审查时限的压力外,还多了一个“新鸭梨”——“执转破”.  相似文献   

8.
在各类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是农民的占较大比例。由于这类案件具有地域广、路途远,被执行人居住松散、收入不固定、其财产状况相对难以掌握等特点,给执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能否处理好这类案件,对于搞好整个执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执行此类案件,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由于历史、文化和风俗等诸多原因,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闭塞的村屯,一般都有一个或几个族长、领袖式的人物,公众的行为常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些特殊人物的约束或影响。也有些人是当地名符其实的“刺头”、“钉子户”,对这…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法院执行房屋开发商为被执行人、开发的房产为执行标的物的案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被拆迁人、购房人、建筑商、建材商等作为案外人,对开发商具有某种请求权,但未经裁判、仲裁或强制执行债权公证,无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不能参与分配,但由于他们的权利的客观存在,有的地位还很特殊,如被拆迁人与建筑商,他们的权利与案件申请人的权利冲突非常突出。法院在执行中显然不能无视他们的现实利益,而如何设置一项法律制度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二、问题的分析在现行法律制度下,上述案件申请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向被执行人送达限期履行通知书的做法不妥编辑同志:现在有些法院在执行民事、经济案件的过程中,首先向被执行人送达限期履行通知书,然后在被执行人逾期未履行时强制执行。笔者认为这种做法缺乏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一、对人民法院据以执行的依据,法律...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中,因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而无法执行的,占有相当比例。这部分案件,靠加大执行力度无法解决问题。为此,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以“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为主要理由,对这些案件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笔者认为,对此类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案件, 应实行债权凭证制度,而不应采取一般意义上的中止、终结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纠纷执行案件中,为数相当多的被执行人为了躲避人民法院查询、冻结、扣划等执行措施,隐蔽帐户、乱开帐户、多开帐户,甚至利用其它手段设立“地下”帐户。加上有的银行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等原因,为被执行人规避法律的行为提供便利,增加了经济纠纷案件的执行难度。因此,在执行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经常遇到被执行人是夫或妻一方的执行案件,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有财产的夫或妻一方却不是被执行人。因为有的被执行人在诉讼前或执行前已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产权、银行存款、上市股票、企业股份、机动车辆、个体或私营企业的财产权属登记为夫妻一方;有的夫妻为了逃避债务已经离婚。要对此类案件执行兑现,若不把夫妻另一方追加为被执行人,实属一大难题。因而在执行实务中,多数法院  相似文献   

14.
执行是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和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采取法定执行措施,强制具有义务的当事人完成义务,保证实现法院判决、裁定及其他法律文书所确定内容的诉讼行为。执行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是法定执行措施的保障措施,是指只有履行人民法院已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当出现或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不能履行其义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及其人员依法裁定变更或追加的被执行人履行原被执行人由人民法院裁判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是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由变更或追加的被执行人,不通过开庭…  相似文献   

15.
近来年案件“执行难”屡见不鲜,极大地损害了法律判决的权威。本文的“实质执行难”是指案件一开始就没有执行的条件,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案件中所遇到的执行情形。本文将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执行难,且是实质执行难,从其特点表现、原因、后果极其解决办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民事执行中,将执行人的债权作为执行标的案件不断增加,因此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说如何确定执行人的债务人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的地位,这是民事法律中需要明确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是就现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来说,在这个方面的规定还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因此文章从被执行人债权执行的理论误区入手,以被执行人债权执行的法律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依据,分析了被执行人债权执行的相关问题,从而提出了完善被执行人债权执行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难执行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法学界一直都在探讨“执行难”的根源及解决办法。事实上,“执行难”并不是法院难执行,很多案件不能执结的原因是当事人当初未能考虑自己的商业风险,是由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无财产可供执行以及根据法律规定不能执行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就法院来讲,执行工作就是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将工作做得扎实细致,程序到位。为此,许多法院都在改革执行案件的内部工作程序,以此取得了执结率提高的较好效果。但除了法院内部机制问题外,还有因制度不完善相应制约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的…  相似文献   

18.
王小明 《法制与经济》2009,(10):78-79,81
人民法院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当事人以涉诉债务为被执行人婚姻存续期间所欠为由,要求追加被执行人配偶方为另一被执行人的案件屡见不鲜,虽然我国实体法对此作了相对较为详尽的规定,但程序法上的缺失导致此类案件实际执行较混乱。本文通过对婚姻存续期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法理基础及最新立法趋势,追加被执行主体的操作程序及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阐述,望能对此类案件在实际中执行中有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代位执行,是指负有偿还被执行人到期债务的案外第三人,经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决定,该案外第三人直接向申请执行人履行被执行债务,并承担被执行人法律义务的一种执行制度。这种执行法律制度的确立,对于缓解目前法院执行难有重要意义。首先是代位执行...  相似文献   

20.
缪新森 《法制与社会》2010,(23):124-124
近年来,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经常有冲突发生,媒体上也有诸多报道。由于执行案件数量增多,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执行难案件,比如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被执行人财产隐藏或转移财产等。但是,还有一些难题体现在被执行人的抗拒执法以及如何引导被执行人配合法院工作等方面。在执行工作中体现"和谐"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和谐"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