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陈晋 《党的文献》2005,(4):116-118
1973年底,有过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调动前,12月21日,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讲起了<红楼梦>.从记录稿看,他是对着许世友说的:"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随后,话锋一转:"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指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  相似文献   

2.
1973年底,有过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调动前,12月21日,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讲起了《红楼梦》。从记录稿看,他是对着许世友说的:"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随后,话锋一转:"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3):78-78
年度报告"你的年度报告我看了。""怎么样?""和《红楼梦》有一拼!""我的文笔有那么好?""不,满纸荒唐言。"评价法官:"知道市民对你的评价吗?"贪官:"知道。有一年春节,为了表明我清廉为政的决心,请人写了‘来客欢迎’,‘送礼不要’的对联贴在门口。  相似文献   

4.
考核的学问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这个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冷子兴一提起王熙凤来,便赞不绝口,贾母、贾政、宝玉、宝钗,以及平儿、鸳鸯、袭人等,谈起王熙凤来,都认为此人颇为贤良、相当聪明、十分能干。但是,小厮兴儿对她的评价却不怎么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同一个人,评价却相差这么大。说她好,有根据;说她坏,也有证据。如果要让王熙凤当州官之类的职务,那么尽管找冷子兴之流来考核了。如果要选大管家,你尽管找贾母、贾政、宝玉他们来考核了。如果…  相似文献   

5.
袁养和 《党员文摘》2008,(12):18-19
华西农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有人曾不止一次地向华西人打听:你们的老当家吴仁宝手里是不是藏着“秘密武器”?华西人回答说:“我们老书记哪有啥‘秘密武器’?‘法宝’倒是有一个.这个‘法宝’就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6.
12月15日的《人民日报》第7版,刊登了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做《吴仁宝求是》。文章中提到吴仁宝的远见卓识:“华西要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口袋富”,“脑袋穷”的“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7.
为干事者呼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温总理饶有兴趣地和季老探讨起“和谐”这个话题。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总理点头称是,并说:“《管子&#183;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  相似文献   

8.
快乐大叔 《党课》2009,(2):94-95
有句俗语,叫“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嘛,想必大家也明白,无非是说年轻人看“水浒”会受书中那些草莽英雄的“坏”影响,弄不好也会干出落草为寇、打家劫舍的事儿来。而人上了年岁最怕学曹操的为人“奸诈”,  相似文献   

9.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上有些贪官贪得无厌,蚕食鲸吞国家资财,甚至甘冒“殃必及身”的风险。《老子》云:“罪莫大于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是一个很豁达的人物,他把罪恶之源归纳为“世俗之欲”,把祸患产生归纳为贪而“不知足”。世界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认为;“贪心,就好比一个套结,会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都封闭了。”这个比喻十分形象逼真。因此,《天下粮仓》中的二品粮道总督苗宗书要掉脑袋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我一生的前程毁在一个‘贪’字上了,这个‘字’真该千刀万剐。”人,生而有欲。但是,欲望一旦超过了理智、道德,超过了法…  相似文献   

11.
郭庆晨 《奋斗》2005,(6):55-55
中国人历来是看重节操的,尤其是看重晚节。人生一辈子,晚节不保,是最令人伤心的事情。《宋稗类钞》栽:“韩魏公为相。在北门,重阳有诗曰:‘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公居常谓保初节易,保晚节难,故晚节事事尤著力,所力特全。”韩魏公名韩琦,朱熹所著《名臣言行录&#183;韩琦》中,也收录了韩琦的这首重阳诗和“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慧语     
“中国现在特别讲特权。比如两个人吵架。一个就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看,不是讲什么道理,而是比谁了不起,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压倒你。不讲尊重、平等。”——经济学家茅于轼  相似文献   

13.
越剧这个剧种擅长表现古典题材,所以我们演古装戏比较多,也考虑编些现代戏。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编剧徐进就选了《红楼梦》这个题材。记得第一次演出是在共舞台,那是1958年的2月18日,正好春节期间,连演了54场,场场爆满,据说观众有8万6千多。到了1959年,我们团带了《红楼梦》《追鱼》和一台小戏到了北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夏衍、周扬和孙维世请我们吃饭时,夏衍说:“这次献礼的节目中,就你们的越剧和红线女的粤剧最受欢迎,好多人来问我要票子,我只能躲起来了。”孙维世说她看戏是很理性的,一般不会哭,但看了我们的《红楼梦》,还是禁不住眼泪盈眶。  相似文献   

14.
王瑞军 《当代贵州》2011,(31):64-64
在我的书房里,悬挂看一幅书法作品:“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问词话》中的一段论述,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的三个阶段: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荣誉和名利”时,汤敏一脸认真地说:“当你成了‘先进’,人们对你就会有新的看法和评价,不论赞誉还是抨击都很正常。关键是你怎么看自己,如果以‘先进’自居,那肯定很快要退步。真正的先进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做出样子。”  相似文献   

16.
老臣救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4):45-45
春秋晋国平公时。老臣祁奚是一位以正直无私闻名的人。当时范宣子在晋国权势显赫。大夫栾盈与范宣子争权,结果事败.奔逃楚国。范宣子认为大臣叔向也是栾盈的同党,就把叔向投入监牢。叔向是晋国的贤臣,为人称颂,这次蒙冤,很多人想救他。朋友们在探监时说:“现在只有大夫乐王鲋可以救你。他在国君面前的说的话没有不被采纳的。”叔向说:“《诗经》上有句话‘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坐监也是一种清闲的生活啊!可是真能救我的.只有祁奚大夫,乐王鲋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陈仓 《党建文汇》2005,(10):56-56
夜览书摊,昏灯之下,竟见一本《安全受贿指南》,并注有“内部参考,万勿外传”字样。打开一看,前言中道:“近些年来,很多官场朋友,都在为受贿安全问题而烦恼。收吧,风险太大;不收吧,心有不甘。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大把地收钱,又能安全地做官?我们的答案是‘有’。本书就是总结了上千个成功官员的经验和失败官员的教训,整理出‘安全受贿100法’。读此书,保你发财;用此法,保你安全。因为我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一边受贿,一边做官,不断受贿,不断升官,永不暴露,终身安全’。”  相似文献   

18.
“富二代”这个名称.不知是谁创造的.公开用在媒体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被概括其间的子弟.对这个称呼并不满意.似乎还觉得含有贬义。市场时代.头顶“富”的光环,少不了趋附者、谄媚者.从其口中获得的虚荣.比这个称呼美妙得多。有的不满地说:“什么‘富二代’?我们是‘第二代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邓小平紧紧抓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这两个基本方面,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早在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987年,他在《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一文中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提出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2,(1):59-60
邓聿文在第21期的《小康》上撰文指出:据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几年前曾说过一段令中国人很不爽的话,大意是:不用害怕中国,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以古证今,撒切尔夫人的这个话或许有些武断。不过,撒切尔夫人的“轻看”中国也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