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名家评刊     
信仰之争当下中国,信仰已成一个重要话题,同时也酿成了不少信仰事件。在刚去又来的2010年与2011年之间,就陡然横挂着一组山东曲阜"教堂门"事件,让人困惑不已。本来,讲求信仰是一时代与社会的要求,仅仅是因为中国人的信仰及其关系过于宽泛而枝蔓,上天入地,人间权力,阴阳  相似文献   

2.
宋勇梁  高崇慧 《法制博览》2015,(7):131-132,130
"法律信仰"是一个舶来概念,来自于西方,而"信仰"这个词也具有深厚的历史与宗教的背景,可"法律信仰"这个概念在中国一经提出就陷入了自身难以解决的悖论,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信仰的关系它们之间如何联系在一起,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历史和价值体系注定使中国无法照搬西方的原有概念,寻求中国法律信仰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是我国研究法律信仰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彭翮翔  张波  刘强 《法制博览》2014,(2):313+312
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向导,对全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大学生信仰在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当前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危机。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访谈调查、分析目前我校大学生信仰状况以及影响大学生信仰形成的主要因素,旨在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未来生力军,其法律信仰关系建设成败。然其法律信仰却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法律教育缺位和社会法治现实洗礼的冲击,其法治漠视和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性审视其法律信仰现状,从诠释、认同、践行诸多方面探索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体系的构建,帮助其跨越法律信仰的迷茫和危机。  相似文献   

5.
"信仰"、"信仰危机"、"宗教复兴"等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的热门词汇。今年以来,"李一现象"的出现更是使得信仰问题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大众话题。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中国之所以出现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是因为信仰的缺失。那么,当前中国老百姓的精神状况是怎样的?靠复兴宗教是否能让中国人在精神上返璞归真?信仰是否可以救国?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一种对正义追求的高尚情怀。当然只有良法才能产生公信力和认同感,良法必须满足功利性、符合正义要求以及具有权利内容。梳理信仰与法治的关系是法律信仰重要性的体现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环节。最后,笔者分析现阶段实现法律信仰存在传统法律观念限制、立法膨胀、司法体制弊端、法律工具主义阻碍因素,提出增强权利意识、法治精神同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社会优位理念。  相似文献   

7.
索国兴 《法制博览》2014,(2):138-139
法律信仰的实质是对法治的信仰。"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客观上为实现法治提供了科学详尽的理论支持,主观上,如何实现民众由被动接受到主观认同的转变,从而引领整个社会走向法治,日益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信仰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较之于外在约束,发挥着更独特、有效的作用。针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境况,该文将通过分析现存问题,进行学术考量,阐释确立法律信仰的可行性和途径,以期为最终实现法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鑫 《法制博览》2015,(8):150-151,132
践行法治思维是建构法治中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首要问题和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和科学的法治思维,就不会深入理解和贯彻法治中国的深刻内涵,而法律信仰的培育与树立,是践行法治思维的首要命题。因此,没有对法律的信仰或没有深入科学地对所信仰之"法"做到正确理解,法治中国建设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境。文章以司法队伍建设为研究视角,从而正确厘清所信仰之"法"与践行法治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信仰”的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信仰"现象,可说是事关中国变迁、权力民主、民族强大、精神关怀、社会正义,甚至涉及对改革开放的价值评价诸问题,使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10.
大寨造大庙     
李向平 《南风窗》2007,(18):34-37
世人议论纷纷、大寨人讳莫如深的普乐寺,以缩影的形式,揭示了一个经由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层层累积而成的中国信仰难题。值得忧虑的不是谁在造庙,而是这座寺庙的发展如何中规中矩,如法如仪,如何给大寨人的共同富裕与多元信仰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1.
王杨 《法制博览》2015,(5):136-13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培育与树立宪法信仰关系到整个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目前我国公民宪法信仰依然比较薄弱,或者说宪法信仰还在初步形成中。本文结合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困境以及重要性,提出完善树立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的建议,希望有所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信仰多样化的形势下 ,党和政府应当大力倡导信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科学理论基础上提炼和升华的理性信仰 ,它为人类提供了终极价值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和与时俱进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一定的“恒久性” ,人类可以向它无限趋近 ,也许永远不能与它重合 ,这正是我们的信仰所在。  相似文献   

13.
许多政治精英、商业精英、民间社会精英或宗教精英,在表达各自的私人信仰的时候,大多碍于自己的身份、地位,无法公开表达,只好借助于各种非宗教的形式,私下里了却自己的心愿。公共场域之中,他们只能把信仰收藏在个人的私密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杨凤岗 《南风窗》2010,(7):91-92
"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简单继承了西方启蒙运动对人性的盲目自信,西方近代以来基于种种世俗主义的社会试验,被中国拿来接连不断地以自己的社会做试验。改革开放30年来,信仰危机的阴影一直悬挂在中国人的头上。在《信仰但不认同——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诠释》一书中,李向平教授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5.
李向平 《南风窗》2010,(3):52-53
"少林寺上市"风波,让我们看到了宗教资源的公益性质正在被异化。表面上看,这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冲动,但从深层次来说,这是用政治方式控制各种神圣资源的配置与使用。神圣资源公有,其信仰方式就不得不表现为公有或国有。  相似文献   

16.
许齐娟 《工会博览》2009,(2):135-135
地藏信仰始于南北朝之乱世,千百年来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的道场,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地藏信仰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地藏信仰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深深地相契合。这种契合促进了以九华山为地理核心的地藏信仰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刘阳 《南风窗》2013,(1):91-93
从托克维尔对美国的观察来看,法律之所以在美国得以执行,不是因为法律成为信仰,而是有信仰的群体自愿使自己服从法律。进一步说,法律就是法律,信仰就是(对真理的)信仰。法律不会也不必成为信仰。这并不是托克维尔在中国的第一次流行。上世纪80年代起,他的著作就成为许多中国知识人热衷引用的思想资源。当然,他是经典作家,而且他的话题涉及的法国与美国,属于中国人最有兴趣了解的欧美大国。更重要的是,他所谈及的如革命、民主、法治,正是中国当代最热门也最纠结的话题。在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教授的记忆里,再上一次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甄静慧 《南风窗》2014,(18):88-90
<正>信仰有个要求,就是让人的心灵和身体都兴旺,只是每个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都不一样,需要合适的工具,关键是怎样帮助人达到心灵的健康和灵性的成长。郑玉虎长期修炼瑜伽,研究躯体心理治疗。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寺庙里内观。"10年前我做心理成长,起因是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西医的治疗不够彻底。我就想: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导致这个疾病?怎么养成的习惯?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跟我的性格有没有关系?注  相似文献   

19.
现实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海外利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受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海外利益的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首要考虑.以现实建构主义视角分析,中国海外利益的内涵是权力变迁因素和国际社会规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中国在主导或影响世界的同时也为世界所重塑.在海外中国利益的实现过程中,中国需要摆脱传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偏见,以折中的态度应对外来压力和挑战,探求实现海外中国利益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权力来界定的国家利益概念是西方经典现实主义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出发点。近年来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我国的国际政治学研究和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也逐渐成为广泛运用的学术范畴和论证出发点。能否就此断定,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或者说出发点,已经转为或者说应该就是中国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