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霞 《当代广西》2014,(5):38-39
正3月1日,我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2月26日召开的"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暨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正式发布此消息。广西成为继浙江、江西、安徽、天津、北京之后,全国第六个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区)。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部署了调整完善生育的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首次重大调整。和全国其他省(区)、直辖市一样,单独两孩政策何时实施,如何实施,成为我区群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单独二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当时,因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了三十多年,许多人担心"单独二孩"会使我国人口增长会出现骤然高峰期。国家卫生计生委预测政策调整后的一段时期,出生人口将会适当增长。2015年全国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会超过13.9亿人的"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也不会突破国家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也表示,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为今后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区  相似文献   

3.
在经过多年的期盼后",单独两孩"政策终于正式落地了。在2013年年底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并审议了国务院有关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同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并作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决议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者其常委会应当根据人口与计生法和本决  相似文献   

4.
"单独二孩"政策是对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青年人对"单独二孩"政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受到经济条件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对于国家参与婴幼儿的抚养和青少年的管教保护有着较强的现实期待。因此,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在青年福利政策视角下加强对青年生育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是过去十几年以来对计划生育政策重大的、战略性的调整,更是时代发展使然,它符合现阶段国情,并顺应了民意。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翟振武,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并参与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有独到的见解。翟振武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有  相似文献   

6.
<正>人口计生政策重大调整:启动"单独二胎"百姓视角:媒体工作者小王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妻子"报喜":"我们可以生二胎了!"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受访者大都支持这一政策调整。《决定》看点: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解读:"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低生育水平,又要考虑民众意愿,还有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启动‘单独二胎’是应对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公共财政不仅要补助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筹集,还要承担其可能存在的赤字风险。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负担日益加重。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及其引发的系列问题,国家接连调整生育政策,那么,调整生育政策能减轻城乡居民医保的财政负担吗?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生育政策调整前后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负担的变化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如果不调整生育政策,2090年时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负担是当年公共财政支出预测值的119.78倍;第二,如果按照"单独二孩"政策的实际生育意愿计算,预测期内累计财政负担相比原政策将下降3.35个百分点;第三,"全面二孩"政策下,生育意愿越高,累计财政负担下降越快。当生育意愿达到100%时,累计财政负担相较原政策将下降62.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随后,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单独两孩"政策正式获批。2014年,"单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下简称单独两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稳妥扎实有序推进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妇联2015年初结合"单独两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开展了《"单独二孩"政  相似文献   

11.
正2月25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并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至此,上海成为继浙江、江西、安徽、天津、北京之后第六个正式施行"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如何稳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落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据悉,上海从1979年起在全国率先推行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同时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夫妻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2004年4月15日,《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正式施行,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轨道。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市计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  相似文献   

12.
"单独二孩"作为一个压力测试和政策试验,有助于对未来生育政策的改革方向和策略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鉴于"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胎"效果的类似性,我国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率仍然将低于人口更替的生育水平的现实,从现在开始实行"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调整是可行的。从充分满足民众的生育需求和维持宏观人口发展均衡可持续的目标来看,建议从2019~2020年开始,在"全面放开二胎"以后逐步落实向"家庭自主生育"转变,以及实现计划生育向家庭计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互动邮箱     
正chinatoday@china.com.cn或@今日中国China Today v"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之后贵刊2014年第二期《人口大国之困》一组文章报道了放开"单独二孩"政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的热点话题,虽说现在"单独二孩"新政已经出台,但这个话题热度依然未减。据专家估计,"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后,在中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他们是一方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  相似文献   

14.
李壮 《青年探索》2016,(6):70-77
生育意愿是研究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议题。生育意愿,包括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生育目的、再生育意愿。通过对全国2313个青年农户面访调查,分析青年农民生育意愿的特征,进而为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分析表明:(1)当前农民生育潜力巨大:65%的农村青年期望生育两孩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中低至中等收入家庭生育二孩意愿较低;(2)二孩政策下性别偏好趋于优化:与长期一胎政策影响下强烈的男孩偏好相比,政策允许下"儿女双全"观念占主流,男孩偏好降低,尤其是倾向生育两孩的青年人。多种因素构成的性别社会不平等导致女性养老功能弱化,是当前性别偏好的深层原因;(3)再生育意愿差异大:六成农村青年选择再生育,已经生育一孩的家庭生育意愿弱化。基于此,我们提出转变农民性别观念、改善计生工作方式、规划系统性保障措施、完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等对策,以引导增强更多青年的生育意愿、达成"全面二孩"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刘聪  尘兴邦 《前沿》2024,(1):113-126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切实可行的生育政策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一大重要举措。在厘清新时代中国生育政策的逻辑走向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倡议联盟框架揭示并解释由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全面三孩政策迭代变迁的过程,从而助推生育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研究发现,生育政策迭代变迁是政策子系统、外部事件、相对稳定变量、政策学习、信念体系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深层内核信念是促进生育政策稳定迭代变迁的根本原因,政策学习是引发生育政策迭代变迁的重要机制,外部事件为生育政策迭代变迁提供直接动力。此外,印证倡议政策联盟分析中国公共政策问题适切性的同时,也需要对框架体系适当修正,构建本土化的倡议联盟框架,形塑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单独两孩"政策将正式落地。截至2014年5月,随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着各省级行政单位(除西藏外)"单独两孩"政策的逐  相似文献   

17.
人口政策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变量,"全面二孩"政策会对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未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和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两种生育方案下未来中国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进行预测对比。发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将有助于减缓我国人口规模急剧下降趋势,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实现未来劳动力资源的持续供给,平衡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趋于均匀至少需要84年时间;出于成本考虑,"全面二孩"政策可能会造成生育阶层化,进而影响未来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解决生育阶层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是继"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一项具有广泛牵动性的战略决策。为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实落细,6月19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举办"解读三孩生育政策推动构建包容性配套支持措施"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9.
"全面两孩"政策的出台是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长人口红利,推迟老龄社会进程的重大决策。但是有关生育政策调整的研究,却常常忽略作为生育主体的适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和面临的生育焦虑。工作家庭冲突理论认为,生育是影响职业女性职业进程的重要事件。本文以高校青年女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开放二孩政策下,这个特殊的高知群体所面临的生育焦虑。探讨了在社会性别标签下,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对高校青年女教师的不同角色期望,以及工作与家庭之间的边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模糊性对高校女教师群体的双重挤压。与此同时,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和母职标准化更加剧了职业女性生育的压力。因此,生育政策的调整要连接其他社会政策,建立以家庭为主的多中心儿童福利供给机制,全面降低生育给职业女性个人带来的性别代价。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面二孩"的政策背景,利用对全国12个城市5 297名一孩育龄人群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双独、单独、双非三类不同政策属性一孩育龄女性的规模、年龄结构和生育意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类一孩育龄女性的比重分别接近10%、25%和70%;三者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前二者相对年轻、后者相对年长的特点。而三者的再生育意愿相差不大,希望生育二孩的比例均在40%~50%之间。结合三者年龄分布与生育意愿的分析结果,研究提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高龄孕产妇的比例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社会应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