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辉 《前沿》2009,(4):136-140
宏观调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阶段产生的一种新型国家经济权力。在现代市场经济阶段,必须对宏观调控权实行法律控制。宏观调控权如果未受到法律控制,那么宏观调控的法治化必定无法实现。对宏观调控权实行法律控制,不仅是这一权力合法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抑制该权力异化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2.
金融机构的特殊性使其破产制度需要司法权和行政监管权的共同参与。司法权的公正保护和行政监管权的系统防范,构成金融机构破产制度的权力分配基础。严格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应以司法权为中心,以公正的法律程序保障破产的有序实施,并充分发挥行政监管权的防范和管理作用,合理统一两者在金融机构破产中的职责定位。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力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解决一系列行政问题的强制力与影响力。行政权与立法权、司法权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的主要内容。行政权力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立法参与权。指政府参与立法过程的相关权力。在我国,政府拥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二是委任立法权。指立法机关制定一些法律原则,委托行政机关制定具体条文的法律制度。三是行政管理权。主要指制定和执行政策权,掌管军队和外交权,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权,管…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权力是国家赋予警察为履行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依法实行的强制力量。警察权力属于国家权力的范畴,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权,警察权力法定是现代国家逐步走向法治、民主、文明的标志。警察权力是国家的强制之权,是国家强制力的具体体现,是国家管理权力中最严厉的权力。警察权力的核心是刑事侦查权和社会治安管理权。警察权力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其他行政管理职能得以行使的保障。警察权力与人权并不冲突,警察机关依法、正确行使警察权力的最终目的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警察权力与警察权威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付霞 《创造》2002,(4):14-15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难点和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依法行政的渴望更加迫切,特别是“入世”后,给行政管理的法制含量和法治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要依法治权依法治权是依法行政的基础。行政活动的开展、行政职能的实现总是以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为前提。因此,要以依法行政,首先必须依法治权,实现行政职权运行的法制化。第一,要依法设权。行政权力设定是由有权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的,其本身具有法定性。但在现实中,一些行政组织、行…  相似文献   

6.
彭江华 《人民论坛》2011,(7):102-103
我国已经确立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应的次级制度法治政府建设也在加速。对法治的知识考古说明,法律具有授予国家权力的作用,法治需要对权力的不信任。因此,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我们转变以往对权力的认识和态度。怀疑权力的正确使用是监督权力、限制权力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治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开展行政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是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途径和保障。因此,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一、依法行政的现实意义(一)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主要是市场主体)之间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  相似文献   

8.
李军  蒋兰香 《求索》2010,(2):129-131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权的核心内容。法治所要求的并不是消除广泛的自由裁量权而是法律能够控制它的行使。从立法、行政、司法维度寻求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综合控制体系,要求法定权力应合理、善意且仅为正当的目的行使,并与法律的精神乃至内容相一致,已成为法治国家的共识。比较法视野下,运用法律原则予以规制仍是可取之道,但随着民主和法治的发展,法律原则理论与实践均应实现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银监会通过履行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责,行使市场监管权,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银监会的市场监管权,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权;这种准立法权、准行政权、准司法权又决定了其不同于第三部门权力,是受国家管理的、履行国家经济监管职能的"第四种权力"。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国家治理能力体系问题,其本质是对国家权力存在方式的追问。在中国语境下,现代国家治理伴随有经常性的"行政审批",其特征在于"长官意志"的利己偏好,期望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同时也要遵守制度边界。"长官意志"对接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公务人员需要打造人格魅力,积极履行职责;立法方面要完善法律规章,理清权力界限;各部门要疏通权力梗阻,强化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11.
行政督查是内部行政行为,行政法的本质要求行政督查权要接受法律的规范与控制,现代控权理念要求行政督查组织法与行为法并行不悖、缺一不可,法治行政要求行政督查符合法律优先、法律保留、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权责统一原则,行政自制理论要求行政机关自觉通过内部行政法规范和控制行政督查权。现行中国行政督查的依据、职能、主体、程序及法律责任没有满足上述要求,行政督查尚未实现法治化。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行政督查法治化的路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法治建设是转型时期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法治建设成功与否可以抽象地用法制的统一性、执法的有效性、法律的权威性这三方面情况加以衡量。司法解释制度即规范司法机关运用司法解释权的制度规范,从其功能上讲,正是为了保障执法的有效性、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因此,司法解释制度运作良好与否,对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制度的背后乃权力的运作。要判断司法解释制度运作状况,主要是看司法解释权的运作是否规范。司法解释权,是指司法机关在执行法律过程中,对法律在其形式和立法意旨的限度内进行解释,使其具有操作性、可执行性的权力。从权…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行政强制执行法律制度开始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差别,形成了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问题实际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问题,即行政强制执行权在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对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的选择,影响着法院和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分配,也影响到彼此之间的职权范围。以我国最新颁布的《行政强制法》为依据,分析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中非常重要的执行主体问题,希望能够完善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以进一步推进行政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姜瑞林 《前沿》2010,(14):96-98
国家权力的分立制衡理论与其具体的实现模式并不是惟一的。国家权力架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从其所依存的政治背景下进行考察。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法律监督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被赋予检察机关,体现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我国权力监督薄弱的情况下,应当发挥检察机关对公权力的法律监督,尤其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公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实施,依法行政、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的观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必须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从而为在我国建立行政公开制度并以此推动依法行政的进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行政公开制度在我国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发展民主法治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建立与完善行政公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权的实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民主和法治已经耳熟能详的今天,认真反思一下我国法治建设的民主动因,不仅对于民主建设,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法治是民主的内在要求。从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看,民主对法治的内在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表现。在现代人民民主社会中,从人民权力到国家权力的行使有多个环节,人们不可能行使国家权力,只能通过代议制机构委托政府行使。为了保障人民主权,就需要有法律制度来规范权力的行使,使权力的行使不违背人民意志。法治就是在这样的需要下产生的民主的法律制度。第二,法…  相似文献   

17.
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进行。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一、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一)依法行政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关键。依法治国作为宏大的社会工程,要求所有社会关系主体都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收费作为政府非税收入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做法,它在各国财政收入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我国当前行政收费的无序和膨胀状态不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也有违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迫切需要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加以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超 《前沿》2007,(5):99-101
赋予证人一定条件下的特免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证据法律制度,也是人权保障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国外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从立法上对我国的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进行初步建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治是以法律对权力的限制、约束与规制为其逻辑起点的。没有对权力的一种制度化的理性约束与驾驭就很难有法治化。因此,法治的核心问题是控权,对干部的法制教育也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