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两个先锋队”的统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征;这种统一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题,“世界历史”与“国别史”的辨证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现二者的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在强化党的阶级基础同时,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新党章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与全体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从阶级性的角度来规定党的先进性;而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从代表性的角度来体现党的先进性。因此,两个先锋队”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充分体现和内在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能体现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失去党的先进性,就会失去“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就会改变党的阶级基础,削弱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达到了阶级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的高度统一。永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先锋队性质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 ,坚持党的先进性与党的阶级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强调执政党必须坚持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统一的思想。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执政党两个不可缺少的基础。阶级基础决定政党的性质,决定着政党是为什么人  相似文献   

5.
先进性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在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性质的基础,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突出标志和根本特征,它是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曾有过准确的概括,无论是阶级的先锋队,还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或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总之,对党的“先锋队”性质的认识是共同的,强调“先锋队”就是强调先进性。但是,先进性又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党的先进性性质也是个历史和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82年光辉历程反复证明,坚持党的先进性,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无往而不胜,反之就会受到挫折甚至走弯路。党的先进性需要党员干部去落实、去实践和体现。坚持和实践党的先进性,就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两个先锋队”的模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实践党的先进性,必须首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与党员的先进性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党的先进性是针对整体而言的,它可以为党员的先进性提供前提和保障;而党员的先进性则是针对个体而言的,它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可以为党的先进性奠定重要基础。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论迷,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个先锋队”理论 ,体现了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对党的历史方位转变作出正确判断的新结论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现象也成为这一问题研究的素材。然而这一划分本身在消费时代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通过回溯源于西方的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阐释这一二元划分的思想基础,在消费社会及媒介构建下这种思想基础遭遇的颠覆,进而得出结论:二者的二元划分已经不能成立,由此产生的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来,学界、政界以至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政绩”与“政疾”本来是两码事“,为政者”所取得的成功为“绩”,存在的问题为“疾”,两者不该混淆。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明明是“政疾”的东西,摇身一变,冠冕堂皇地成了“政绩”。例如,有些地方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  相似文献   

14.
感受"另类"     
当我们把城市中的一切都变成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现“另类”可爱。“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当一个物件的分类不好归位时,人们常常叫它“另类”。的确,音乐评论人实在无法将臧天朔的《老玉米》归入哪一类?通俗,民谣,还是ROCK?那些崇尚伟哥的男人们扯着嗓子在歌厅里一路狂吼:“要有一副好身体,就请你吃老玉米……”似乎唱出了阳刚。“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另类”前卫,而“时尚”大众。“另类”并非时尚,但可以变为时尚。面对传媒一…  相似文献   

15.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了制度性规定,使这项权利由原则走向制度迈开了第一步.然而,要建立完善的罢免撤换制度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即罢免或撤换的主体与对象;罢免或撤换的依据;受理机构与程序.  相似文献   

17.
18.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20.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