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脾虚患者SIL-2R含量与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关系。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脾虚患者,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血浆及PHA诱导的72h淋巴细胞培养上SIL-2R含量。结果;脾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PHA诱导的增殖反应较正常人明显下降,淋巴细胞培养上清SIL-2R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其水平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量正相关,但外周血SIL-2R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虚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规律。方法:观察69例排除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肾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脾虚患者,根据“脾虚证分度定量诊断表”,将脾虚患者由轻到重分为Ⅰ,Ⅱ,Ⅲ度3组。分别测定各组的木糖吸收率,BMR、T3、T4、TSH。结果:脾虚程度加重,木糖吸收率下降,BMR、T3水平也降低,与木糖吸收率呈正相关。结论:表明脾虚程度的加重,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证实了脾虚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有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P:探讨脾虚大鼠胃窦,十二指肠组织5-H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脾虚组,正常组,四君子汤治疗组3组大鼠胃窦,十二指肠组织5-HT细胞的数目,面积和平均灰度,结果:(1)脾虚组大鼠胃窦,十二指肠组织5-HT细胞的数目,面积数值均高于正常组,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组降低。(2)四君子汤组的上述指标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无显差异,结论:胃窦,十二指肠组织5-HT细胞的分泌功能亢进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能是脾虚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脾虚患者SIL 2R 含量与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关系。方法:采用3 H TdR 掺入法,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脾虚患者、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血浆及PHA 诱导的72h淋巴细胞培养上清SIL 2R 含量。结果:脾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PHA 诱导的增殖反应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P< 0 .01) ,淋巴细胞培养上清SIL 2R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其水平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量正相关( P< 0 .01) ,但外周血SIL 2R 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1) 。结论:脾虚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SKI)阻抑肾小球硬化(GS),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部分作用机理,为SKI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观察SKI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GMC0自分泌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SKI及其含药血清明显抑制自分泌ET-1,促进其自分泌NO,有量效依赖性;与肝素合用,协同抑制GMC自分泌ET-1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梢蛇血清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正常BALB/C小鼠与环磷酰胺处理小鼠分别灌服乌梢蛇血清20d,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与NK细胞活性。结果:乌梢蛇血清能升高鼠白细胞数与NK细胞活性,对环磷酰胺诱发的NK细胞活性降低有恢复作用,结论:乌梢蛇血清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小鼠第天口服生命胶囊4mg/kg、8mg/kg、16mg/kg,明显增加大鼠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另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黄芪甲甙。  相似文献   

8.
养生宝是以绞股蓝,黄芪,白芍等制成的冲剂。小鼠以生药0.9和2.25g/kg,大鼠以生药0.6和1.5g/kg,ig结果对正常和失血性虚小鼠有明显的补血作用,可提高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大鼠的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及大鼠胸腺和脾脏重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虚时胸腺-神经内分泌网络的改变,进一步明确四君子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脾虚组(B组)、治疗组(C组)、自复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胸腺细胞核T3受体(T3R)的含量、胸腺质量/体质量比值、血清胸腺因子浓度及其胸腺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结果:①B、D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胸腺细胞核T3R含量、胸腺质量/体质量比值、血清胸腺因子浓度及其胸腺细胞IL-2的活性均较A、C组为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C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四君子汤可增加脾虚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又可增加脾虚大鼠胸腺细胞上T3R的结合容量,从而增强甲状腺激素对胸腺的促进作用,促使胸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血清胸腺因子、IL-2,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脾虚大鼠起双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虚证大鼠甘草甜素(GL)的药物动力学(PK)特征,并从胃排空、脑-肠肽两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血平作用于大鼠14d,复制实验性脾虚模型(C组);用四君子汤(A组)和六味地黄汤(B组)治疗以反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GL的血药浓度;用同位素检测其胃液体排空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析下丘脑和血浆中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及生长抑素(SS)的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脾虚状态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正常组、脾虚组、治疗组、自复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血清TRH,垂体、血清TSH及血清T3、T4、FT3、FT4、γT3的含量。结果:(1)脾虚组、自复组大鼠血清T3、T4、FT3、FT4以及下丘脑TRH、垂体TSH含量均较正常组、治疗组低,有极显差异(P<0.01);血清TRH、TSH含量均较正常组、治疗组高,有极显差异(P<0.01)。(2)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无显性差异。结论:脾虚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合成、分泌及调控功能低下,各级反馈不能使各层次激素水平恢复正常,部分反映了脾虚证的本质;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能修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老龄小鼠模型,采用免疫和生化等实验技术,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自由基代谢,免疫功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提高老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改善自由基代谢,能提高胸腺指数,增强脾淋巴细胞增反应和免疫功能;提高脑内5-HT,5-HIAA,NE,DA的含量,调整神经递质水平。上述指标中,艾灸组测值均高于老龄组,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灵芪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观察灵芪颗粒对小鼠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碳粒廓清和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观察灵芪颗粒对正常小鼠溶血素、溶血空斑数和2,4-二硝基氟苯介导的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 灵芪颗粒能明显提高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NK细胞活性和碳粒廓清能力,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并减轻免疫器官(脾、胸腺)的萎缩。灵芪颗粒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的半数溶血值和溶血空斑数,并增强2,4-二硝基氟苯介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结论 灵芪颗粒能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经典学习记忆实验观察益智灵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东莨菪碱模型、乙醇模型和氯霉素模型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微量羟胺法测定脑内碍碱酯酶活性。结果:益智灵胶囊明显改善上述3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能降低脑内胆碱酯酶的活性。结论:益智灵胶囊对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有改善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虚患脂质过氧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菌混合花环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脾虚患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血浆及红细胞膜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脾虚患RBC-C3bRR和红细胞胞膜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明显降低,血浆MDA和红细胞膜MDA明显升高;RBC-C3bRR与血浆MDA、红细胞膜MDA呈负相关,其中红细胞膜MDA和RBC-C3bRR关系更为密切。结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害对RBC-C3bRR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的抗病毒作用。方法:以阿昔洛韦(ACV)为阳性对照,采用对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及空斑减实验,观察黄芪总多糖抗HSV-2 333株药效。结果:在Hep-2细胞系统中,ACV对HSV-2 333株直接杀灭感染阻断,增殖抑制的ED50分别为16.45,18.62,10.85μg/ml,黄芪总多糖的相应数值分别为6.04,5.43,7.50μg/ml,结论:黄芪总多糖对HSV-2333株的治疗指数为ACV的3.7,2.7,3.3倍,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近交系昆明种小鼠以环磷酰胺(Cy,80 mg/kg,ip,qd×1)诱导免疫功能低下,用苓桂术甘汤(42.90,21.45,4.29 g/kg)连续灌胃(ig)给药7 d,分别采用免疫溶血法、四氮唑盐比色法(MTT)和小鼠胸腺细胞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血清溶血素、NK细胞及IL-2活性.结果:苓桂术甘汤能明显促进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增强NK细胞及IL-2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对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三类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防己黄芪汤对大鼠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①选取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取15只为假手术组,其余75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复制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 DI)模型),托特罗定组(0.5 mg/kg),防己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0、5、2.5 g/kg),缩窄近端尿道出口,模型复制第3周开始给药,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尿动力学参数,计算膀胱指数,并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②复制体外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模型,观察防己黄芪汤对其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 DI模型大鼠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排尿点压、排尿压峰值、膀胱指数显著升高(P<0.01),残余尿量明显增多(P<0.01);膀胱发生明显的病理性改变。防己黄芪汤高、中剂量组和托特罗定组大鼠排尿间隔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P<0.01),排尿点压和排尿压峰值降低(P<0.01),膀胱的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1);防己黄芪汤高剂量组和托特罗定组膀胱指数显著降低(P<0.05),膀胱病变程度减轻。0.2 mol/L KCl溶液能显著增加正常大鼠逼尿肌的收缩频率和张力(P<0.01),托特罗定(10-8 mmol/L)、防己黄芪汤(10、20、40 g/L)对KCl引起的逼尿肌收缩频率和张力的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防己黄芪汤可以改善DI大鼠的下尿路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平滑肌的舒缩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观察肠益康汤对脾虚动物肠道菌群失调及胃肠功能异常的调整作用。方法 用大黄诱导脾虚泄泻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予肠益康汤14 d,采用镜检法测定肠道菌群水平,墨汁印迹法检测小肠推进率,电镜观察小肠黏膜。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肠益康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肠益康高、中剂量组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肠益康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显著改善。结论 肠益康汤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抑制脾虚小鼠肠推进功能亢进,并对大黄致脾虚小鼠小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皂苷 ( gypenosides ,GPs)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脾淋巴细胞数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动物的抑瘤试验、脾淋巴细胞计数及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 :G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剂量 10、2 0、4 0mg/kg腹腔注射 (ip)给药条件下 ,其瘤重抑制率 (TWI)分别为 ( 2 9.8± 1.3) %、 ( 51.4± 2 .2 ) %和 ( 50 .0± 1.6) %。同时 ,GPsip给药后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 ,脾NK细胞活性也明显升高。结论 :GPs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