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萍 《中国人大》2010,(6):37-37
2008年,在惩处“三鹿奶粉”事件的强大民意声中,食品安全法高调出台并实施,市面上着实好了一阵子。结果去年又爆出“毒奶糖”事件。“两会”召开在即,又爆出“海南毒豇豆”事件。民以食为天,作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问题,食品安全始终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今年的人代会上,如何防止食品安全“按下葫芦浮起瓢”,让百姓的餐桌更安全也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王萍 《中国人大》2011,(11):15-18
2009年,在惩处“三鹿奶粉”事件的强大民意声中,食品安全法高调出台并实施,食品安全着实好了一阵子。然而继去年爆出“毒豇豆”事件后,今年“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又接踵而来。中国食品安全为何频频“按下葫芦浮起瓢”?  相似文献   

3.
李冰 《中国减灾》2011,(10):38-3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几年前的“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事件还未淡出人们的视线,不久前的双汇“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等事件相继被曝光,“五一”前又爆出重庆涪陵火锅馆染色鸭肠事件。这些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郭跃进 《世纪行》2012,(3):18-18
食品安全乃基本民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断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不足,需要完善。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可以用“以打为主”四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5.
如今,打开网络搜索“食品安全”有关新闻,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瞠目结舌,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隐患直逼人们的健康防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让百姓吃的放心,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民生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必须在“防、管、查、堵”四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题会议,会议传达了有关部门关于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有关工作安排,通报了“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等非食用物质作为添加剂引起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会议要求,库房不得进购、存放任何非食用添加物;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要以必要性、安全性和合法性为前提,不得随意使用和超计量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开门七件事,其中六件是与食品有关的,食品安全是关系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但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调查显示:仅2004年一年,我国就先后发生了阜阳毒奶粉事件、广州毒酒事件、致癌毒米事件、湖南黄花菜事件等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日趋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不仅让老百姓心有余悸,不敢轻易下口,而且日益凸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当前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重相悖。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世人震惊,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三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更受关注。人们在为“三鹿事件”痛心的同时不禁要问用什么才能保证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吃的安全?食品安全立法能否防止“三鹿事件”重演?  相似文献   

9.
食以安为先     
王天辉 《人民政坛》2009,(12):22-2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每个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的警示尤为深刻,食品安全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今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专题调研并听取了省政府的专项工作汇报。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天津人大》2013,(3):48-48
近日,莱西市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活动向社会“广而告之”,充分发挥电视台和《莱西市情》等新闻媒体的作用,连续三期播放和刊登“食品安全事件有奖举报的公告”,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设定举报奖励标准,严格为举报人保密。通过执法检查“广而告之”,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虚假诉讼层出不穷……当下,“信用贫困”现象已经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形成谁也不敢相信谁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2.
王萍 《中国人大》2011,(11):11-14
今年4月至5月,当“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甲醛血旺”等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时,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正深入到四川、湖北、上海、陕西、江苏、吉林、内蒙古等地,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本市食品安全呈现“两高一低”——食品安全评价抽检合格率保持94%以上的高位、监督执法保持高压、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处于6/10万以下的较低水平。但另一方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非常相似,往往是媒体纷纷曝光、社会强烈反应、政府强力监管、事件逐步平息。政府被动监管、事后监管的“套路”在其中显露无疑。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余悸未消,2008年,同是奶粉行业的石家庄三鹿集团又爆出一桩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与4年前炮制出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地下作坊不同,三鹿集团乃是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国家知名企业,是国产奶粉的“龙头”。三鹿奶粉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殊荣,三鹿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1年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5.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爆发,让很多媒体再次“旧事重提”:4年前,劣质奶粉事件在安徽阜阳爆发。一批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让国人对食品安全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16.
吴昊 《公民导刊》2011,(6):54-54
每每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无不与食品非法添加有关,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等食品事件。而此次查处的“染色豆瓣”以及刚破获的遵义“石粉鸡”也不例外,虽然尚未引发安全事件,但无疑存在安全隐患。打击非法添加,当是查处问题食品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17.
周莉  周逸青 《前沿》2012,(22):112-114
本文选取“工业明胶”事件中的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事件中微博舆论的竞争性特征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微博主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参与形态和态度表达和关系互动都存在着竞争性趋势,这种趋势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展和解决具有多种影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草根群体逐渐成为微博舆论最重要的建构者和传播者,也是勾连各舆论主体互动关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孟小鸣 《协商论坛》2012,(11):25-2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大头娃娃”、“毒大米”、“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一次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困食品安令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和城市食品临管的严格,劣质有害食品进入城市正规商场、趟市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崔丽  程刚 《中国减灾》2008,(3):26-27
从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到苏丹红、注水肉等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每每牵动着全国百姓的心。“民以食为天”啊! 2007年10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食品安全法(草案)》。这个被国人看作“天”的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有毒奶粉到染色馒头……近年来频频暴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意味着我国食品监管遭遇了空前的“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