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聘任制是在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基础上,以协议的形式,明确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任用方式。实施聘任制给高职院校教师的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寻求合理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避免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是高职院校聘用制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吴殿朝 《行政与法》2007,(12):89-91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作为高校教师与学校法律关系建立的根据,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的自身特点,因此,本文从法律层面阐述了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聘任合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从而进一步规范大学教师聘任制,以促进教师聘任制更好的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终生教职制度对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高校的教师管理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教师晋升和流动的高度竞争性,而与这种竞争性体制紧密相联系的制度是终身教职制度,它的实施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制度对我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是通过探讨美国终身教职实施经验,得出几点对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教师聘任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国外发达国家实施高校聘任制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对我国教师聘任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聘任制改革过程中,高校法律地位的不确定以及教师与高校法律关系性质的模糊直接形成对教师合法权益进行法律救济的障碍。文章在明确高校法律地位、高校与教师之间法律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教师与学校不同的法律关系为其提供不同的法律救济途径使其权益得到应有的救济。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聘任制改革过程中,高校法律地位的不确定以及教师与高校法律关系性质的模糊直接形成对教师合法权益进行法律救济的障碍。文章在明确高校法律地位、高校与教师之间法律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教师与学校不同的法律关系为其提供不同的法律救济途径使其权益得到应有的救济。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校内申诉是一种前置性、专门性、法定性的内部行政救济制度,它在保护高校教师的教育权益上具有优越性.但由于法律和制度的欠缺,这一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指出必须明确高校教师校内申诉的主体和申诉范围,规范校内申诉程序,并建立相应的权利保障制度来实现教师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聘任后评审制是继终身聘任制自身问题暴露,外界纷纷要求进行改革后出现的。在保证学术自由和教学质量,保证教师队伍长期致力于科研与教学方面,终身聘任后评审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美国高校教师管理最具特色与权威的聘任制度。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学教师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度的分析与讨论,希望对我国高校教师任用制度改革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校要想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教师与学生的信赖,实行依法治校,切实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是必然的选择,同时也是规范办学的需要,更是学校长期发展的基石.但在民办高校的实际运行中,教师权益保障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从法律、政府、民办高校的决策者和民办高校教师组织自身等多维度来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聘任制是在政府雇员制基础上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法》的创新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关于职位聘任的内容,把聘任制作为公务员任用的补充形式。在我国,聘任制的实施是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依据的。早在公务员聘任制实施之前,各地政府就已经用政府雇员制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加以试用,聘任制是在吸收雇员制的优点和对缺点改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韩红颍  高凛 《行政与法》2010,(8):112-115
目前我国关于女性就业方面的法律规范保障不够全面,加上现实中职场中的不公正的潜规则的影响,致使损害女性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在对我国目前女性就业权利的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救济机制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涉及到第三人的案件大量存在。但是现行行政处罚法中并没有明确地设定第三人制度,这对案件的处理带来诸多障碍。设立第三人制度有利于案件的正确处理,有利于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处罚决定的接受和执行。第三人的设立符合法律公平正义原则和行政法基本原理,可以降低执法成本及节约社会资源。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法律应赋予第三人具有参与权和救济权等权利,这样便于第三人积极参与行政处罚程序,保证其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先予执行的功能是对民事诉讼起保障作用,其保障具体包含了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和"有效"保护两方面的内容。但现行先予执行的立法仅体现了对当事人的"及时"保护,缺失对当事人"有效"保护的规定。先予执行立法定位的偏颇和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不仅使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也使先予执行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务中很少得到施行,欲解决先予执行的现存问题,仅进行制度性的修补无济于事,必须基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和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对先予执行制度进行重新立法定位,将先予执行界定为是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早日实现、是对未生效的判决赋予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论环境利益“双轨”保护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传统法律理论认为,公共利益的保护是政府的职权和责任,只有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本文认为,除了政府可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外,也应当允许社会公众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直接参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即建立环境公益的政府和公众的双轨保护制度。为此,特别应在环境保护立法中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赋予公众独立的环境保护主体资格和相应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5.
“警察人性化执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玉功 《时代法学》2007,5(5):87-94
警察人性化执法,是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在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改变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以人为本,实现执法公正的一项专门活动。在警察人性化执法中,严格执法是前提,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警察自身的合法权益)是核心内容,人文关怀是方式,实现执法公正是终极目标。而"懦弱执法"、"人情执法"、"不平等执法"和"首次不罚"的执法都不是警察的人性化执法。警察人性化执法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完善公安法律制度;二是提高人民警察自身的素质;三是加强监督,从严治警。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忠诚 《河北法学》2004,22(12):74-77
行政诉讼目的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性理论,不仅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指明方向,而且为具体制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法学界,对行政诉讼目的的认识,主要有三重目的说、双重目的说、监督说、依法行政说、权益保护说等。认为,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我国行政诉讼的目的,行政诉讼的首要目的则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理论界关于患者近亲属参与医疗决定的利弊之争由来已久,实践中各部门和院方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然而,以往各学者的论证也只是将焦点放在患者单方的利益,而少有人关注患者近亲属的合法权益。他们把患者的医疗活动看得过于理想化、无涉他性,完全忽视了患者医疗权利的追求要受到其家庭利益和其近亲属利益的限制。权利的行使是有界限的,在关注患者自主权时,既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也要对患者近亲属的合法权益进行考量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邓新龙 《政法学刊》2013,30(1):47-51
劳动力派遣就是一种新型用工关系,劳动力派遣涉及到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的特殊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违规使用劳务派遣工,逃避劳动合同责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派遣中劳动者权益如何保护,劳动力派遣关系如何进行法律规制,是促进我国劳动力派遣制度完善并切实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涉讼司法鉴定收费制度的检视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荣静 《证据科学》2012,20(3):341-352
我国司法鉴定机构正经历着体制性的变革,司法鉴定事务的逐步立法规范,新的运作方式使现在的鉴定机构已成为市场主体,鉴定人也成为从鉴定费中获取收益的个体。过高的鉴定费用成为公民运用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的瓶颈,因而对鉴定费规制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鉴定费问题突出表现在收费法律依据、收费标准、收费管理以及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几个方面。鉴定费的收取制度应沿此问题的解决路径出发进行建构,其实质是公民诉权的保障和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20.
在法律上承认和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防止非法罢工,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罢工权不是孤立的,劳动法领域中的罢工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团结权)、集体谈判的权利密不可分。劳动者享有法律所保护的合法罢工权。罢工基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局限于劳动关系领域,并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在法律上确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罢工权后,如何保护依法罢工的劳动者的利益是法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劳动者罢工权是否能真正享有的保障。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应当赋予劳动者罢工权,但当罢工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的时候,罢工权就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