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民心相通继承和贯通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必然选择。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民心相通以其"人民为主体"的理论特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民心相通具有和平理论的属性,是以缔造国家间持久和平为导向的重要理论创新。推动世界各国摒弃冷战思维、超越零和博弈、实现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的关键在于凝聚民心与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全球治理政策是否可以获得广泛的公众支持,其决定因素就是民心相通。确立民心相通这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原则,有助于打通多领域、多层次外交的内在联系,为多种外交形式的实践提供政策指导,并使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正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的关键词、高频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擘画"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创新理念,"命运共同体"是个中精髓。石云霞: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平等相待、互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基于自身实力变化和国际形势处于转型期这两大关键性因素而产生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经历由"发展中大国"向"发展中强国"、由"边缘"向"中心"、由弱向强、由地区性强国向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的转变,正经历由量到质的转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在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下,落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努力构建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大国外交,推动地区和国际机制的建设,推动公正均衡的国际秩序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高飞  肖玙 《当代世界》2015,(11):56-58
<正>当代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复杂深刻的变化,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也开始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孕育着一次重要的转型。中国转型外交的主要目的旨在顺应时代潮流,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提升外交工作的效率,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国家定位转型:发展中国家+全球大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2014年,中国人均GDP达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兼具"使命意识"、"时代精神"、"创新思维"和"战略意识"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得以形成,并对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动力和行动指引,充分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促进新型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在坚持中国特色大国自信和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权益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格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努力维护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价值观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指引下,中国外交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王帆教授的新著《大国外交》是近年来第一部系统性、多维度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的成果。这是继他的上一部著作《新开局:复杂系统思维与中国外交战略规划》之后,关于中国外交理论发展与政策阐释的又一部力作。同时,也是学界、政界、媒体全面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益参考书。由于作者对中国外交领域重要问题保持长期的研究并积极为中国外交政策建言献策,因此,该书的出版问世有助于从专业化的视角向世界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和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一带一路"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开端,也是中国崛起必须通过的重要"考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式实施,中国形成了包括"两条腿"("新型大国关系"与"一带一路")和"一个圈"(周边外交)的大外交。"一带一路"彰显了和平、尊重、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其国际战略意义主要  相似文献   

8.
上海世博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世博外交"之路。这不仅是世博会本身的创新,也是中国外交的创新,即围绕主办重大国际活动而展开的外交。上海世博会在政治外交、经济和科技外交、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深化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提出了世博外交的时代命题,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中国主办特大型国际活动的综合能力,开辟了地方外事融入国家总体外交的新途径。世博外交将具有长期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交30年:从器物到内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强 《南风窗》2008,(20):38-41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外交。中国未来的总体外交思路将由主要为自己发展利益服务的"和平环境"战略,转向同亚洲和世界谋求"共同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换句话说,即使在未获国家统一的情况下,中国也不仅要维持自己地区大国的地位,还要史无前例地向世界展现自己独特的大国魅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张春 《国际展望》2011,(4):60-72
传统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三大历史潮流,领导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最初的消极、被动和单一走向今天的积极、主动和全面,始终致力于和平外交、开放外交和独立外交,并且很好地把握了物质利益与普世价值的平衡,包括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平衡,更侧重物质利益的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与更侧重价值观的发展中国家关系与多边外交的平衡。中国传统外交的这一不断发展,既使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为中国传统外交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责任论”语境下“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责任论"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而兴起的国际话语。正确分析和判断各种责任论的说法及选择新时期适合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成为现实的需要。进一步明确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是应对"中国责任论"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许多发展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新中国外交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在目标追求和实践要求上有许多原创性贡献。从国际关系史上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摆脱了权力政治的窠臼,其理论与实践创新更多。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传统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吸取教训,科学判断世界发展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对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作了新的有益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基于新时代的实际,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许多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国际秩序变革进入新阶段,中国的国家实力影响达到新高度,国家发展规划了新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外交坚定维护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积极引领国际体系变革,展现出自信开放、包容进取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完善外交布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交"三不"原则是指"不干涉内政、不结盟、不当超级大国"."三不"是中国几十年来实行的外交基本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体现,也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前提因素.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和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的现今,是坚持还是要修改甚至放弃"三不"原则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时代观、安全观与秩序观——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以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工作,另外还用一章的篇幅专门阐述了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这些阐述和论述表明,通过过去十三年的外交实践,尤其是经历了过去五年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中国外交新理念的体系框架开始形成。以简单的话语表述,就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基点,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大国合作、睦邻友好、发展中国家团结为内容。其中,时代观、安全观和秩序观构成了正在形成的中国外交新理念的三个重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和平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两大思想是中国当前外交战略的基本内容。两大思想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它们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且更具有创新意义。其主要体现为:屏弃意识形态痕迹,提出以和平、合作、和谐为核心的外交战略新理念;在全球化趋势发展背景下,提出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指导思想;正确认识时代潮流发展,在外交战略中注入了"合作"新要素;体现了具体外交政策和外交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06,(19)
2004年春,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郑必坚提出了“和平崛起”的理论,2005年郑又在美国颇具影响的《外交》杂志9/10月号上发表了《中国在大国地位上和平崛起》一文,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是对部分西方学者和政治制度者秉承的“中国威胁论”的回应,中国希望能借此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制度的多元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中国对外战略逐步实现了从"三个世界"到"一个世界"、从"敌友外交"到"伙伴外交"、从"意识形态外交"到"经济外交"、从"低层次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处"的适应性转变。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是中国与世界在三十年互动中完成的,是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作用与中国自觉选择的结果,它体现了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发展目标和国际行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者间的协同,推动着中国和世界沿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经历了较大调整,"奋发有为"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特征。作为一个源于中国、包容世界的中国学派,自主性外交理论不仅是理解各国重大外交战略调整的综合理论,也是理解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的理论工具。自主性外交理论认为,国家实力的持续增强是"奋发有为"外交的根本原因,同时,国家能力的快速强化和合法性的联动提升则是"奋发有为"外交的直接原因。与一般理论集中关注外交行为本身不同,自主性外交理论还注重阐释外交行为的性质。新时代的"奋发有为"外交不仅是一种进取的外交战略,而且是一种进步的外交形态。当然,"奋发有为"外交在国内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此,以韬光养晦为基础的奋发有为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伙伴关系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二者虽然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但在新时代实现有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伙伴关系外交步入新阶段,伙伴关系外交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主要得益于二者在价值理念、布局方向、建设目标等方面高度耦合,这种耦合也为二者进一步互助互补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未来一个时期,伙伴关系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需从加强机制建设、突出重点内容、推进对欧合作、管控大国竞争等方面着手,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