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艾芸 《党建文汇》2008,(11):28-29
最近贵州瓮安“6·28”事件、云南孟连“7·19”事件的发生,震动全国。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将更多的眼光投向基层,投向基层干部。所谓基层干部,一般是指县级以下的于部。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他们,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就不可能在农村中得到落实;没有他们,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不可能在群众心中扎根。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8,(1):33-33
孙玉杰在2007年第11期《学习论坛》杂志上撰文指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当前社会矛盾中的一个新的苗头,一些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自己并没有直接的利益拆求,  相似文献   

3.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弥天烽火中,陈毅与游击区的群众结下了浓浓情愫,并视他们为“重生亲父母”。正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与支持,陈毅在游击区多次虎口脱险。陈毅生前始终没有忘记游击区的人民群众,曾深情地回忆说:“没有人民的积极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团结,要想坚持下来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好像已经不能阻止很多事情在中国发生了。诸如暴力拆迁、业主“抗议降房价”、宠物狗爱好者“拦车救狗”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表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讲道理,为一已之利、之偏好而无所顾忌,甚至具有某种无赖心态。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3):36-37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转型期,同时也是社会利益的深刻调整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导致部分地区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严重冲突和极端事件。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党员干部没有及时解决群众的疑问,没有及时将群众心中的问号“拉直”,群众不了解真相,当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碰撞时,才会误信误判、产生怨气,从而爆发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及时将群众心中的问号“拉直”,是当前做好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茂名PX事件之前,政府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各种科普座谈会、专题讲座等等。这些工作都基于一个判断:群众不同意PX项目,是“因为不了解”。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12,(8):38-38
宝坻区周良庄镇周良庄村是一个有138户、475口人的小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周良庄村干群关系和谐,村庄干净整洁,文明新风扑面,群众安居乐业,做到了“十个没有”:没有邻里纠纷、没有群众信访、没有入户盗窃、没有违章建筑、没有垃圾死角、没有乱贴乱画、没有占道经营、没有少年辍学、没有邪教活动、没有刑事案件。为实现这“十个没有”的佳绩,村党支部一班人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8.
靳鹏飞 《党课》2013,(18):59-59
当前一些地方存在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真正了解群众意愿,拍脑袋做决定,把自己摆在了群众的对立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个“面对面”:  相似文献   

9.
日前,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反思“孟连事件”时指出:“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领导干部的文化、学历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反而降低了。”李纪恒副书记指出的这类反常现象,仔细想来,实际生活中并不鲜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瓮安发生“6.28事件”,老百姓对“瓮”字解读为“公安被瓦解了”。事件发生三年来,瓮安县委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稳定是第一责任,努力在加快发展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实现了从“大乱到大治”,针对瓮安县的发展变化,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批示:瓮安县的变化真让人高兴。教训是财富。解决好“发展为了谁”,干群就能一条心。  相似文献   

11.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孙中全 《先锋队》2011,(9):24-25
不久前,永济市开张镇枣圪塔村部分村民到市纪委上访,反映村主干的问题。对这个事件的深入调研,引深了我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的理解.引发了我对解决农村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处理农村问题的核心是维护农民利益,只要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一个秋天的傍晚,一位群众敲开一位党员的家门。群众:“这是春天你借给我买豆种的钱,我卖了蓖麻和大豆,有了收入。”党员:“你先别还我,赶紧把农业税交了。”群众:“都按时交了,这是余钱。”党员:“那你得找到一个致富的门路,光靠种地不行。”群众:“不种地别的也不会干呀。”党员:“你看人家有的养兔,有的养狗,还有的养鹅,收入是你的好几倍呢。你不会,乡里每月都有培训,而且还有很多的扶持办法。”群众:“弄不好赔了怎么办﹖”党员:“我帮你,咱俩住得近,有些项目可以一起干。”群众:“那钱……”党员:“明年你致了富…  相似文献   

14.
过去有句老话,叫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得到的溢美之词,不能算定评。待他离任之后,群众对他无所顾忌了,这时的评价才最真实、最公正,也大体可以作为这个官员在任期间品行好坏、政绩优劣的鉴定。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是人民的公仆。对于每个干部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人民群众心中自有评价。一家杂志曾刊登这样两条对比鲜明的新闻:一是某区委书记调动工作时群众含泪数政绩;二是某县委书记易地做官时,群众鸣鞭炮送瘟神。原因很简单:前者“心里没有自己”;后者“心里只有自己,唯独没有群众”。…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02,(7)
两年前,群众见干部横眉冷对;两年后,干部和群众亲如一家。这是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汲取“伤农”事件深刻教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换来的可喜变化。违法伤农:教训刻骨铭心2000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部分党员干部“铲苗种烟,违法伤农”的严重事件,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和重庆市委的高度重视。巫山县委认真落实领导批示精神,抽调了县级机关和县直部门45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深入官阳镇指导工作,全力解决“思维不合拍,工作不适应,管理不规范”等突…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牵挂群众的冷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的干部,群众认为就是好官,反之,趾高气扬高高在上,贪图享受为官不廉,心中没有群众,只为自己谋私利,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群众认为是“坏官”。老百姓对这两种官,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据报载,山西省稷山县翟西村十多位农民专程到县委大院,给县委书记王琦同志送去了写着“人民好公仆,群众贴心人”的玻璃镜匾,感谢王书记在村里包村蹲点时给村民办实事和好事,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村民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老百姓用了“送…  相似文献   

17.
基层群众反映:现在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一些举措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到身上”。正基于此,今年5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6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在第-41: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去年以来,重庆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专项活动,就如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既是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掌握群众工作方法的核心问题,也是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热情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之源,更是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为追求真理、实现梦想而团结奋斗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8年8月份以来,全国发生的攸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不断。三鹿奶粉事件、山西襄汾溃坝事件还没有平息,黑龙江、河南又接连发生了两起矿难。对此,胡锦涛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党员干部思考,也值得我们整个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1,(4):7-7
欲望是一个中性词,谁都有欲望,没有欲望是一个不正的人,有了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使之成为杀人的“泥石流”。对于我们共产党干部来说,我们行动的动力就建立在一个崇高目标和“欲望”之上:就是一切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富裕,有了这样的“欲望”和目标,我们就会抛弃一切杂念,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而实现人民富裕,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