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政府行政行为的逻辑在于国家意志、乡村社会利益和自身官僚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在现代国家建构的不同阶段,乡镇政府这三种行政行为逻辑即三种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在现代国家建构的初级阶段即民族——国家阶段,强调的是国家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和整合,乡镇政府更多的是代表国家意志,而在第二阶段即民主——国家阶段,乡镇政府应该更多地代表乡村社会利益。当前,中国正处于民主——国家建构的阶段,就征地而言,乡镇政府应更多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这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必然,更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但由于目前征地的相关制度的缺陷,导致了现实中乡镇政府的角色偏位,被征地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须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以使乡镇政府的角色正位,更好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李邵平 《传承》2007,(5):70-71
制度变迁催生政府需要,政府需要演化政府属性,政府属性决定政府职能是乡镇政府职能创新的内在逻辑规律。本文以此为分析视角,着重揭示和探析乡镇政府职能创新过程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破解乡镇治理困境,要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为推进乡镇治理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发挥村民自治与乡镇治理的互动作用,为提升乡镇治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乡贤作为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意味的描述乡村特定阶层的话语,与当下乡村社会现实阶层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当前媒体与学者所热议的"乡贤",一般而言是城市中以知识、文化、道德为内在特质的群体下乡,这种乡贤介入有着自我内在的行动逻辑。乡贤的外生性及其介入乡村的机理,直接影响到乡贤介入乡村后的行为方式——有可能有助于乡村建设,也有可能与乡村建设产生冲突。因此,应该避免"乡贤"与"乡村经济精英"二者混淆使用的状况,并在明确乡贤融入乡村的相应政治、经济条件保障基础上,推动乡村"新乡贤"群体建构,并促进其乡村治理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5.
在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府常常出现对上负责、任务导向等目标替代、"镇—村"组织"共谋"与非制度理性等行为,使得社会政策执行表现出非规范化特征。而社会政策本身所具有的"绩效非显著性",以及在"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中呈现的"资源性"特征,构成了乡镇政府在社会政策执行投入力度与执行导向上出现偏差的内在原因。破解乡镇政府社会政策执行偏差,需要完善政策设计,加强政策执行透明度与群众参与度;需要挖掘社会资本,引导传统乡土治理资源的现代转型;需要强化法治保障,通过技术性创新促进法律和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6.
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国农村各地的乡镇政府普遍处在财政困境当中,因此,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农村税费改革就面临落入“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中。面临着财政困境的乡镇政府在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征收税外规费的行为,这使得乡镇政府正在逐步演化为一种既脱离政权体系又脱离乡村社会基础的索取性组织,这意味着中国的乡镇治理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因此,走出这一危机的路径选择在于实现乡镇治理模式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7.
治理网络公共空间面临保护言论自由和规制网络失范行为的双重任务。基于自由与秩序的原理和平衡论思想与理论的指导,要达成治理网络公共空间的目标、实现网络社会法治化,就必须突破单边主义的思维方式与行动逻辑;努力实现规制网络失范行为与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衡平,达成网络共识,是实现网络社会法治化治理目标的一种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8.
豫政办〔2005〕5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温家宝总理在6月7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提出“约法三章”和“两项制度”,即各地一律不得对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实行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按照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要求,现就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规范乡镇招商引资行为,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问题作如下通知:一、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要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  相似文献   

9.
通过项目制的形式进行乡村治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项目制既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透镜”审视乡村治理中的项目制,其优势在于价值合理性、工具合理性以及二者的统一。即项目制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底色、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认同;增强了国家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内生要素。然而,由于项目主体行为逻辑间的张力,导致项目制辩证性地存在限度。中央政府、基层政府、乡村社会与农民等主体之间行为逻辑的差异,使得“项目”主体的目标定位、行为方式、利益判断存在罅隙。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看,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主体结构,理顺项目主体间行为关系是充分发挥项目制治理优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彭建军  阳慧 《湖湘论坛》2013,(3):103-106
乡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最高伦理价值是构建乡村和谐社会,其伦理价值具有多维性。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打造是乡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价值基础;维护农村社会公平正义是乡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价值本质;以农为本是乡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价值核心。上述伦理价值最终归结于乡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最高伦理价值——乡村和谐社会之构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韩国相关文献的梳理,对韩国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进行概述,进而揭示韩国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相关政策及其成效。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业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工作面临的难题,深入研究韩国的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及其对策,对解决我国的青少年网络使用相关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育珍  朴美玉 《人民论坛》2014,(14):254-256
文章通过对韩国相关文献的梳理,对韩国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进行概述,进而揭示韩国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相关政策及其成效。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业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工作面临的难题,深入研究韩国的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及其对策,对解决我国的青少年网络使用相关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禹  孙宝成 《前沿》2013,(22):193-194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也在不断地上升,大学生整体素质出现下滑趋势,大学生的行为也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了解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产生的动机,并探讨如何避免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乡政与村治衔接互动问题,关系基层民主发展的前途命运。因此,要从以下三方面探索实现乡政与村治衔接互动的新路径。(一)规范乡镇政府指导职能,力避村级行政化。一是把握指导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要转变职能,凡是村自治能自主解决的、市场机制能调节的,就不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要保障村民自治权利,不得随意用行政命令下达指标任务、违法设置影响村民自治权利的规定。二是健全指导服务机制。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统领乡村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内在逻辑涉及因果逻辑、主体逻辑、实施逻辑三个方面,在实践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及规范理念和产业思维。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是要精准规划乡村振兴方案和市场营销方案,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二是要精准识别客源市场和贫困农户,提升地方经济效益;三是要精准开发特色商品和"三农"人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失范综合症”是指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传统规范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迅速瓦解和失效,而新的规范还未找到有力的支撑点和坚实的载体,难以有效运作,使社会失去了对人们行为的有效制衡而造成的一种普遍的行为失范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失范行为无所不在的广泛性,二是失范行为日渐成为一种文化。失范行为经济成本低、风险成本小、机会成本低,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价值,这是“失范综合症”得以产生并广泛扩散的经济学原因。要遏制其蔓延和扩散,应加大失范行为的成本,使它成为一种无利可图的活动;中央要始终保持充沛的权威的合法性资源,形成对社会有效的调控能力;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步伐,为鼓励规范行为作出稳定的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17.
当前,应从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社会和村民行为影响的视角.考察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具体说,就是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和治理理论方法。从经济发展、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制度建设、乡村秩序和行为规范、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和政治文化和政治参与六个方面评估我国乡村治理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目前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加上一些企业经营哲学不端正,趋利而忘义,使得营销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出现,颇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大众利益和社会公德带来了直接或潜在的危害,对于我们建立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本文就企业产生营销道德失范的现象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治理相应营销道德失范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内核。据此,文章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方式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梳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二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最后基于这种内在逻辑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基层党建、构建乡村治理多元机制、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乡村和谐氛围的角度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40年,是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辉相应、互相促进、融合互动的过程。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互动,在于其具有共同的逻辑基础,即时代需求、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人民逻辑。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互动主要体现在,思想解放是融合互动的认识基础、共同的时代课题是融合互动的内在动力、战略部署是融合互动的重要抓手、以人民为中心是融合互动的共同理想志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融合互动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障。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把握和运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合互动的规律和机理,推动二者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