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经历了从工具化诉求向特色化转向的演进与嬗递过程,其发展与转型过程中主要存在五大关系张力:学科源流西方化与本土化的纷争、学科特色化与规范化的争论、理论创新与经验研究的区隔、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歧、学科交叉与学科泛化的困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必须推动研究立场从二元对立转向双向融合,研究取向从价值无涉转向价值关联,研究范式从学科垄断转向多元开放。  相似文献   

2.
姜利标 《学习与实践》2009,(10):144-147
新时期,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是建立在当代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所取得的成就之上的。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动向,可以为未来的中国社会学发展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理论社会学的理念导向更趋成熟,理论社会学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以及理论社会学的应用研究的兴起,是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重大进展标志.此外,理论社会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主流题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支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精神的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持续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介吸取与反思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性运用、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等,将成为下一个五年可以预见到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创造性提出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新时期,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围绕这一概念作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揭示了该概念工具的学术生命力。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即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建构中理想类型的大胆尝试;类型比较与历史多样性方法的运用;对中国传统方法论精髓的巧妙融会。并由此说明,差序格局概念工具的理论贡献,无论是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实地调查抑或理论建构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晓珊  陈洪 《桂海论丛》2005,21(5):17-19
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是中国的经济行为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文章在立足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理论角度、分析并评述了中国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并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情况与社会的现实需要,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学需要加强重视的几个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6.
郑杭生 1936年9月出生于杭州,浙江乐清人。社会学和哲学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秘鲁卡西拉索大学名誉教授。近年来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1987·独著)、《社会学概论新编》(1987·主编)、《当代西方哲学思潮概要》(1987·主编)、《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1988·主编)、《社会指标理论研究》(1989·与李强、李路路合著),《民主、自由、人权》(1990·独著)、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度契合的新发展观。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编辑部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于2017年7月6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共享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8.
张晓瑾 《前沿》2012,(21):117-121
历史社会学目前是社会学界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将在未来的社会学研究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探讨历史社会学形成的内在逻辑:认为历史社会学的产生的理论根基是历史学本身的解释性需要,以及社会学内部的历史主义传统;历史社会学形成的现实原因是现代化的到来,迫使社会学与历史学共同研究现代性这个课题.对于历史社会学的发展,笔者认为历史社会学面临理论不足与流派对立两个问题需要解决.最后笔者对未来的历史学进行展望,认为未来的历史社会学将走向进一步的理论综合.  相似文献   

9.
概要介绍了中国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的研究背景。基于文献调研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趋势三方面对中国电子文件元数据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主体以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为代表,引领和推动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确定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对国际和国外标准进行介绍和比较研究、制定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的框架、规范元数据的语义与语法、借鉴国际标准实现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的本土化等;未来研究呈现出研究主体合作化程度加深、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国际化和本土化研究接轨等趋势。  相似文献   

10.
法律知识的研究是厘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构成、来源、基础、核心体系等根本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社会学可以在分析法律知识的生产体制和创新机制、法律知识传统、法律知识的社会接受模式、法律知识与其它社会知识的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知识社会学在上述领域的渗入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健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瀚 《前沿》2010,(22):44-46
韦伯"中国法"问题是他在建构宏大的社会理论过程中对中国与西方加以比较而形成的.韦伯认为中国法是家产制法律结构,其司法审判是家父长制的,并在私法、自然法观念、法学教育、法律家阶层等方面存在缺陷.后世学者关于韦伯"中国法"理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对中国传统法律和司法的态度问题和中国法律变革的方向和路径选择的问题.而韦伯"中国法"理论的意义就在于为中国突破当下社会转型和法律变革的瓶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条可行路径提供了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陈刚 《长江论坛》2008,(5):64-67
韦伯出于彰显西方法律发展独特性的理论诉求,认定中国传统司法乃是一种“卡迪司法”。关于此一论断确当与否,学界时有论争。林端与黄宗智分别由理论的向度与知识的向度,借由对与韦伯持近似立场的滋贺秀三理论的批判,达致了对韦伯理论的反思。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二者都忽视了价值的向度,使中国古代传统依旧处于“相对化”的境地,未能完全超脱韦伯的理论脉络。故而,由价值的向度,从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论去体悟传统,进而提炼更熨帖历史真实的分析概念,或许使超越韦伯的另一条可能进路。而善意地审视传统,则使达致此一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共十三卷,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起、组织编纂)问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孜孜不倦的努力,向我们奉献了这份集智慧、精神、思想于一体的丰厚财富。100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历经沧桑变迁,而社会科学的发展变化也是跌宕起伏、纷繁复杂。毋用置疑,将这一过程系统地进行细致而又严谨的梳理,一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任务的繁重也可想而知。日前,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布会上,各卷的主编交流了编后感。从中能体会编者们的编纂思路及寄予其中的期许。本刊选辑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者认为,缺乏社会性别视角关照的现有的社会学体系是有较多盲点、不足乃至缺陷的.因此,必须对这一体系进行弥补、改造以至重建,以形成新的社会学知识.十几年来,随着日益增多的纯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课题/项目的进行,"社会性别"的理念和方法正逐步进入中国大陆的社会学研究中,形成本土的成果与经验.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学若干领域,如方法论、人口流动、劳动与就业、公共政策与组织、文化与传媒、发展、健康、婚姻与家庭、妇女犯罪与对妇女的犯罪、社会工作等近十几年研究成果的梳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妇女与家庭研究中心于2000年12月15-19日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社会性别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以进一步推进社会性别理念与方法在社会学领域更深入和广泛的运用,进而发展中国大陆社会性别与社会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越轨"与秩序--社会学与人类学相关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百庆 《思想战线》2002,28(1):88-93
“越轨”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时同时关注的一个特殊视野 ,是一种违反重要社会规范的行为。许多人类学、社会学家 ,如涂尔干、莫顿等 ,在自己的理论中都对“越轨”和秩序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阐述。各国学者分别在社会结构论、标志论 (标签论 )、本土方法论、象征互动论等理论中探讨了“越轨”的行为。秩序是保证社会有序运转的条件 ,人类学家非常关注社会秩序内部的复杂性和各种因素对秩序的影响 ,重视秩序在不同层面上的相互交织和关系。他们认为 ,秩序和“越轨”都有其情景性和相对性 ,行为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产生出循轨或越轨两种表象。在现代社会中 ,研究这两个范畴 ,是为了找到让社会更有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浙江是"中国奇迹"的一个重要标本,浙江的经济绩效和社会活力举世公认,但浙江的所有制结构又使一些人充满疑虑."浙江现象"的最大特点,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创业权利,率先建立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走全民创业之路.四千多万浙江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自主创业,自我积累,自愿联合,自强不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主政治、民办文化、民间社会,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到了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比较安全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全国领先并且差距较小,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活跃有序,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政府管理科学有为."浙江现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社会阶段,社会公共安全问题面临着种种挑战。义乌市公安机关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党政总揽、公安有为、服务主动、控制有力、群众满意”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安全工作经验。从社会学视角考察,该经验的形成,植根于义乌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同时,该经验的形成,也是当前社会控制机制建设的一种良好模式,满足了转型社会时期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需求。当然,随着社会情势的不断发展,该经验也需要在社会安全体系、社会安全机制和社会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百年中国社会学的历史里,费孝通先生和吴文藻先生所创立的社会人类学派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构了一种新颖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二是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研究目标;三是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研究地位。费孝通先生还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应走一条以“草根工业”为特征的内发型发展之路。从费孝通和老一辈社会学者学术实践的历程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社会学发展的3个明显特征:实践性、本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11月26日,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与上海海事大学社会科学部联合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理论研讨会.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夏军主持研讨会,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彭东恺致词,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刘泽雨、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时平,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吴解生、孙力、杨志英、王子奇等,与来自沪上高校、党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尽管有多个学科和不同背景的学术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社会记忆研究仍然是一个缺乏固定范式的、没有中心的、跨学科的事业。要纠正这种相对混乱的局面,我们有必要推进多项工作,将社会记忆视为一个有用的传统和一个可加工的范围,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我们需要追溯这项事业的家世,回顾围绕社会记忆之基本定义产生的争论,勾勒出历史的视角,并评价与社会记忆静力学和动力学有关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