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家公诉是现代法治理论特别是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的一种主要诉讼方式;公正则是审判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是审判的价值追求(法院的工作主题就是“公正与效率”)。同时,公诉与审判是紧密关联的诉讼活动,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更加便于揭示各自的特点和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原刑诉法17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新刑诉法第210条将原刑诉法175条修改为: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检察员出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其刑事立法依据是基于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三机关相互关系、司法公正等因素的考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工作通知》,要求新刑诉法正式实施前,各级检察机关要积极配合法院,增加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出庭率。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其存在争议的真正原因是司法公正和效率的价值协调与矛盾,应对基层司法处境现状保持应有的关注;在该刑事法条在司法适用中,要对司法公正和效率之间存在问题给予正确的理解和协调,方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又能提高司法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公诉案件的预审,是指侦查终结的刑事案件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由法院设立的专门机构依照事实和法律负责对检察机关移送的案件材料进行全面的审查,从而决定是否开庭审判的制度。它作为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与法院正式庭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特有的价值追求,是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在刑事诉讼制度设计和运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本文借鉴西方国家的预审制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公诉案件预审制度予以定位,提出构建我国的公诉案件预审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公诉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核心工作之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公诉工作法定神圣的职责;是公诉工作改革创新的动力;是公诉工作"阳光执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公诉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合目的性与合法律性,公诉的合目的性与合法律性二者之间在一定情况下存在冲突,当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坚持价值衡平原则。公诉应当既是社会安全的保障,同时也是个体权利的保障;既要实现法律所追求的一般公平正义理念,也要遵守现实的实体和程序法律。应当坚持公诉合目的性与合法律性的统一,任何过分追逐单一性的做法,将必然导致公诉失去其根本价值,破坏公诉的基础,导致公诉异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许多国家都实行公诉垄断的起诉模式,自诉制度是否还具有价值成为一项争议。本文认为我国自诉制度有其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公正价值、秩序价值和效益价值三个方面,对此,文中就自诉制度价值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因我国刑事公诉审查程序流于形式带来诸多弊端,对其改革已经成为必要。但如何改革仍未形成定论。要不要及如何设立公诉审查程序,成为我国公诉审查程序改革的两大焦点问题。公诉审查程序对于制约滥行公诉、保障被告人人权、促进审判公正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应当反思我国公诉审查程序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法治国家的经验,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的刑事公诉审查程序,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冀祥德 《中国律师》2005,(11):31-33
在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理论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被奉为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对此已成共识。但是,二者发生冲突时,如何在两个价值目标之间进行选择,尚存争议。我们认为,实现在绝对真实观中引入相对真实观、在认识论中引入价值论、理性解读刑事诉讼的利益观等刑事诉讼理论观念上深刻变革之前提下,程序优先才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冲突选择的价值追求。在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理论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被奉为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努力实现两者的并重或者平衡,无疑是刑事诉讼的理想或终极追求。然而,当二者发生冲突之时,如何在两个价值目标中进行取舍选择,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程序优先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冲突选择的价值追求。理解这一问题,必须彻底走出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实现刑事诉讼理论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必须理性解读刑事诉讼的利益观,在绝对真实观中引入相对真实观,在认识论中引入价值论。  相似文献   

9.
公正与效率是刑事诉讼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是现代社会中维护和尊重人的尊严的重要保障,在刑事诉讼的构建和运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追求应当是以公正为最终和最高目标,效率为实现公正的最捷和最佳途径。在有效平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坚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其更有利于实现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程序公正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红 《河北法学》2002,20(3):136-139
程序公正并不仅仅是追求实体公正的工具和手段 ,它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并且现代法治社会应以程序公正为本。程序公正的理念渊源于西方自然正义论 ,被认为具有独立和优先于实体公正的法律价值 ,它与我国法文化传统和现实存在着差异和冲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刑事诉讼的竞技性特征以及检察官的诉讼角色和任务,为求胜诉或规避诉讼风险,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一定会根据案件情况设计和采用相应的战略、战术,这就是公诉策略。实践中常见的公诉策略包括:分案起诉、选择起诉、突袭起诉、降格起诉以及撤回起诉。从司法实务中公诉策略运用的实效来评判,一方面,公诉策略的灵活运用,丰富了检察机关作为进攻一方的攻击手段,增强了检察机关公诉权运用的灵活性,规避了诉讼风险,增大了起诉成功率;但另一方面,公诉策略的非典型性和非常规性即其所谓打法律擦边球的特性,又使其发挥着双刃剑的功能。因此,公诉策略在运用中必须注意分寸和度的把握,不能逾越必要的限度,尤其是不能不择手段、不问是非、不惜代价地追求胜诉。基于此,一方面,我们应当适度容忍检察机关在起诉中对公诉策略的灵活运用,但另一方面,也应当为检察机关运用公诉策略设置必要的底限,以确保公诉策略的正当和妥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公诉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公诉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理论探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诉理论体系,为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刑事侦查过程中,运用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侦查模式有利于保障人权、实现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检察机关公诉的风险性和指控犯罪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刑事诉讼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通过对公诉引导取证的价值、理论基础、必要性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公诉引导侦查的几点实现路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化构建,但是对于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并没有达成一致,简易行政程序作为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之一,无疑以追求公正、正义为其价值目标,但是行政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行政程序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程序实施的方便与快捷,简易行政程序正是这一价值的体现。这两种价值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冲突。本文试图以最低限度公正的理论为视角来构建简易行政程序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5.
刑事检察公诉是人类在维系社会以及以刑罚抵御犯罪对社会侵害的实践中,寻找出的一种更有利于谋取个人利益和社会生活调和的公力救济的纠纷解决工具。检察公诉是民主宪政条件下人类文明地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物,其为现代刑事诉讼控、辩、审三大职权的真正建立,为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中以平等武装建立对等的程序权利义务关系创造了组织和制度条件。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检察公诉的价值目的应当是追求正义、秩序和效率,以实现公众利益维护和矛盾纠纷解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正:行政法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正原是确保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为社会一般理性人认同、接受所要遵循的原则。行政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实践"公正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指出此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实现的保障,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所要达到的目标,"实体公正是一种结果价值,而程序公正是一种过程价值,其二者的结合就构成了行政公正","实践"公正则是行政公正的外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汪薇 《法制与社会》2010,(13):117-117,119
公诉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主动追究犯罪,请求审判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予以定罪并处以刑罚的一种诉讼活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是当代公诉工作的最主要的价值目标。但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有时候是一付“跷跷板”,过于强调惩罚犯罪往往会轻忽保障人权这一价值目标,而过于关注保障人权,又容易使犯罪泛滥。公诉工作中如何处理好这两大价值目标,做到既有效惩罚犯罪又充分保障人权呢?本文认为应当坚持“惩”“护”相济的原则,切实做到该惩则惩,当护则护,惩中有护,护中有惩,有例重有针对的保障两大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郭宝合 《政治与法律》2007,3(6):140-145
刑事检察公诉具有调整、评价、监督等职能作用。刑事检察公诉的职能、作用等属性,对构成刑事检察公诉价值事实的组成部分即价值目的选择有着内在规定性。刑事检察公诉的价值追求应该在其目的理性支配下,服从和服务于司法价值追求,既以控方的身份出现在刑事诉讼中以追诉犯罪,又在其行使公诉职能中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以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9.
诉讼效益:公正与效率的最佳平衡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诉讼价值的取向是呈多元化趋势的.公正、效率、效益,可谓是任何诉讼活动所追求的"三位一体"的价值目标.但三者关系究竟如何定位?这一直是近期学界争论的热点.首先,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是静态和动态的有机结合.也即公正是诉讼的核心和基础,效率是公正的有效保障,两者可以说在诉讼价值的追逐过程中是发展变化的.然而,一旦发生冲突,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处理呢?本文认为诉讼效益应当是协调两者关系的最佳平衡点.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在司法实践中既保持理性,又不脱离现实,为社会提供最大程度的公正与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谢连燊 《法制与社会》2011,(18):115-116
在公诉案件中,为了追求案件事实真相,法律对控辩双方均设定了相应的证明责任,以期达到刑事诉讼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证明责任如何分配的问题,涉及到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两种价值观。本文拟通过对上述两种价值观的评价,浅析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以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