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红 《党史纵览》2010,(1):20-23
中国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建设成渝铁路一直是四川人民多年的夙愿。新中国建立初期.西南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共中央顺从民意,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着手,掀起了西南大地的建设高潮。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成都至重庆505公里的铁路,横贯四川中心地带,是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大动脉)的开工典礼隆重举行,为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2.
1950年,成都、重庆刚刚解放不久,中央即决定修筑成渝铁路.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挖下第一锨土.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委的邓小平在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致辞:"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开始做起."  相似文献   

3.
朱靖远  李国洪 《党建》2022,(1):65-66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博物馆,陈列着两根钢轨,这是成渝铁路的一段钢轨的辅轨,它见证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诞生。修铁路、通火车,是川渝人民的梦想。成渝铁路的修建计划由来已久。1903年,清政府提出修建由成都经重庆通往汉口的川汉铁路;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次年开始修筑,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  相似文献   

4.
<正>川渝的距离,越来越近。从清晨到深夜,复兴号动车组沿成渝铁路不断穿越群山,呼啸而过,从出发到抵达,不到一个半小时。“变化很明显,客流量一年比一年多。”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客运段工作人员罗希雅说。但这还不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呼唤着“更快”与“更近”。  相似文献   

5.
荣昌县地处亚热带东南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香脆竹。荣昌距重庆主城区93公里,距成都230公里,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从东到西横贯县境,以县城为中心呈辐射状伸出的三纵五横公路网,为笋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宜的交通  相似文献   

6.
一部成渝铁路修建史,可以说是近代四川史的缩影。上世纪的前50年,成渝铁路的修建始终是四川人民的一个心结。解放大西南战役尚未开始,邓小平便将兴修成渝铁路一事提上议事日程,并雷厉风行地予以实施。人们常说修桥铺路就是行善积德,邓小平领导修建了新中国第一条千里长的成渝铁路,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7.
范吴瑕 《当代党员》2023,(19):43-45
<正>“呜……”4月15日,一列满载200辆“四川造”汽车整车的专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14天后,它将抵达俄罗斯沃罗滕斯克。港通四海,2023年一季度,从四川、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成渝)已超过1500列。开放,无疑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又一张新名片。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身处内陆腹地的巴蜀大地以四通八达的国际立体网络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成渝经济区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涵盖了四川和重庆主要的城市群和产业聚集区。为促使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遵照省委指示,省政协专门成立调研组,组织有关专家分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报告博采众长,内容翔实、观点鲜明,为国家制定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了让读者了解成渝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本刊特对报告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9.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成渝地区交通窘况的叹息。 1952年7月1日,随着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将红绸彩带用力一剪,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宣告通车。  相似文献   

10.
王雪 《当代党员》2023,(7):10-13
<正>三月,“春天的故事”有了新的续写。3月23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正式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有了切实可依的操作指南。这是一个全新的高度。2020年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战略机遇。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乐趣,是哪儿热闹就往哪儿跑。 光是共和国成立的头五年,我就报道过四个“新中国第一” 共和国成立后,给四川人民办的第一件事是建成成渝铁路 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典礼。成渝铁路在1950年6月15日破土动工,这就是说,共和国成立以后,给四川人民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建成渝铁路。经过两年奋斗,成渝铁路在1952年建成通车。从此,结束了四川没有铁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罗兴良 《当代党员》2009,(10):20-20
1950年8月,我任巴县跳磴乡(今大渡口区跳磴镇)乡长。当时不要说火车,就连汽车也少见。当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负责修筑成渝铁路的战士们陆续撤离,筑路任务交给了沿线的民工。11月,我接到上级下达的任务,动员组织筑路民工参与成渝铁路建设。村民们很兴奋,踊跃报名,很快就来了150多号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的两个特大城市重庆和成都分别坐落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和西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庆和四川共同提出川渝联手以成渝两市为基点构筑成渝经济走廊。本文拟首先对成渝经济走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在系统分析成渝经济走廊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后,提出建设成渝经济走廊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成渝经济走廊建设应选择的突破口,指出加强内江段开发,辅助永川段建设是建设成渝经济走廊的关键,进行两端区域经济合作是贯穿走廊建设始终的主线。  相似文献   

14.
1952年7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也是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完全用国产材料建成的铁路。这一天,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将绣有毛泽东题词的“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锦旗赠给西南铁路工程局。与此同时,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在通车大会上宣布:成渝铁路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修筑成功,并从今天开始就要全线通车了。  相似文献   

15.
<正>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圈建设中同样适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进程中,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两大“极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两省市毗邻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一些远离川渝两地交界地带的县市,同样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1950年2月,春寒料峭。重庆远郊的歌乐山林园隘口、沿成渝公路两旁,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刘伯承、邓小平率重庆党政军各界领导在此迎候主持西南工作的另一位领导人——贺龙。  相似文献   

17.
报刊文摘     
1949年六七月间,二野渡江作战,解放了华东地区后,邓小平在上海市长陈毅的家宴上认识了陈毅的堂兄——兵工专家陈修和。陈修和抗战期间曾在大西南做兵工工作,对西南的情况较熟。邓小平请陈修和介绍西南情况,陈修和就谈到了成渝铁路。他说,抗战期间,汉阳钢铁厂的设备迁到了重庆,这样,重庆钢铁厂有汉阳钢铁厂内迁的完好设备和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18.
成渝经济区的落地,使项目引才成为了吸引人才的主渠道。今年以来,广安已依托200多个项目引进重庆各类专业人才800多名。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6,(2)
正大西南解放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解放伊始,百废待兴,在中共中央西南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作出了修建成渝铁路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被普遍认为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实  相似文献   

20.
说起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恐怕大家都略知一二。但是,包括重庆人在内,很少有人知道菜园坝火车站修建的情况。本文即讲述了重庆火车站建设前期平整地基中的故事,填补了我们对这一段历史认知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