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定剑 《乡音》2014,(5):31-32
公众参与的概念 公众参与的概念和理论大约在上世纪90代开始传人中国,并逐步升温、兴起。近年来有一些初步研究公众参与的著作问世。但公众参与在我国仅仅是有些地方性实践.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仍然非常缺乏,公众包括一些官员使用的公众参与概念模糊而缺乏科学的确定性。当下围内人士提到公众参与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对中国公众参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新媒体的概念界定及其对公众参与的影响;论述当前公众参与面临的现实困境: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地方政府的消极应对、媒体公器私用的腐败、公众素养的缺陷,以及制度化参与渠道的欠缺无不阻碍着公众参与实质性影响的发挥;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完善中国公众参与的对策:必须借助于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要从转变治理思路做起,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新媒体的监管,建立制度化参与渠道,媒体和公众则需加强自律,共同推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参与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与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选择多样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普遍、积极、主动、有序的公众参与。论文对“公众”和“公众参与”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主要存在的公众参与范围偏窄、公众参与程度偏低、公众参与成本偏高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对策,主要包括培育公众参与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立法,架设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桥梁和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成本收益率。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其优势;从公众、社会角度和政府层面两方面分析了网络政治中公民参与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应对、改善和解决公民参与网络弊端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采琴 《求索》2012,(1):73-75
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的基础,高效的社会管理离不开公众参与。但目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在中国还处于初始阶段,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着重重的困境:公众参与因缺少系统联系而呈碎片化;公众参与因缺少社会生态环境支撑而显低效化;公众参与因缺少内在动力而凸现孱弱化。要突破困境,则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公众参与反腐主要包括三种路径:一种是通过包括诽谤木、肺石与铜匦等形式在内的公众举报;另一种是通过"登闻鼓"形式进行的司法参与反腐;第三种是"民拿害民官吏"形式的公众直接惩治腐败。古代公众参与反腐的历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推进公众参与反腐的前提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公众参与反腐;推进公众参与反腐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激励制度;推进公众参与反腐的根本是实现公众参与反腐的制度化与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参与联防联控极为必要,构建科学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是提升特殊情形下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当前,公众在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中主要存在参与动力不足、参与路径不畅、参与形式单一、权责明晰度不足、组织化程度偏低、公众情绪不稳等现实困境。政府应立足我国公众参与现状,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完善法定机制,畅通公众参与路径;拓宽参与渠道,加强资源整合分配;正视公众作用,明确公众权利和责任;提高组织化水平,健全与政府间的沟通机制;重视公众心理危机,把握公众参与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加强与完善公众参与治理机制是必然要求,环保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然而,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有法律规定不完善,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重视不够等。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意义,并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法治路径,如保障公民环境权、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转变政府执政观念,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搭建平台;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9.
叶大凤  侯睿敏 《前沿》2010,(23):159-161
科技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我国科技决策中存在着公众参与程度低、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缺乏制度性保障、科技决策中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低、公众参与科技决策所获得的资源不足等缺陷,应通过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制度保障体系,提高科技决策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培养公众参与能力;拓展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渠道和方式等途径,适度提升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但是,我国公众在参与意识和参与理念上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在参与主体上相对单一,民间环保组织参与不足;在参与内容上过于狭窄,公众参与权有限;在参与方式和参与途径上亦难以有效满足公众参与的要求。因此,亟需加强对公众参与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的培养和教育,促进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公众参与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公众参与的权利,并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范海玉  申静 《人民论坛》2013,(23):40-41
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在农村地区面临着困境,引入公众参与制度是一种有益尝试。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提升公众参与能力,拓宽参与渠道;培育食品行业协会,实现参与组织化等方式,可以有效弥补现有监管体制的不足,从而构建新型政府与公众合作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应淡忘的公共决策参与模式:群众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今对公众参与的讨论似乎假定,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一扇门,决策者在里面,公众在外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无非是把原来紧锁的门改装成虚掩的单向弹簧门,公众参与就好比公众推开了那扇门,得以登堂入室参与屋内的游戏。不过矜持的决策者却不会走出户外。毛泽东等中国革命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具有主体性特征,即公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它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并且对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治理产生影响,而且这种主体性既不被外界所赋予,也不能被外界所剥夺或侵犯;公众参与还具有客体性特征,即每个公民不仅享有合法利益和权力,而且承担公民责任和义务,遵守社会伦理和法纪;公众参与也具有互动性特征,即由于公众参与的范围是公共事务,这种参与既是公众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互动过程,也是公众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技术利器深入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对公众参与司法产生深刻影响。然而,对技术如何保障公众参与司法,尤其技术是否被滥用造成公众参与司法出现过多的技术,过少的民主等困惑亟待厘清。首先是作为器物的技术,以智能法庭和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技术提高了公众参与司法的效率;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提高了公众参与司法的质量;其次是作为文明的技术,技术保障的核心是人,关键是数据安全,前提是依法。唯有从器物到文明,技术保障公众参与司法方能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推进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正在逐步形成,体现在政策、法规、机制逐渐完善,宣传教育有所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有所提高等方面。但是中国目前仍然存在总体的参与意识还不高,参与水平参差不齐;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政治与法律保障机制作用还不够;信息公开不够,公众参与成本高等制约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夏莹 《人民论坛》2013,(12):152-153
社会管理创新,既需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的作用,又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有利于增强社会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程度.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17.
蔡强 《求索》2005,(10):94-96
本文首先从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出发,分析了公众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中所需的必要条件;借鉴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模式和机制运行经验,针对社区公众参与意识、公众参与微观基础以及相应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政府职能等公众参与微观过程的关键性因素,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区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劲 《求索》2012,(4):210-212
本文论述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功能与表达方式,分析了公众参与缺位与实践难题凸现的实际现状。从明确决策者、决策支撑者、公众参与者三者责权关系;加快政府转型;便捷科技信息的生成与传播;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科技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金悦磊 《半月谈》2020,(3):90-90
美国在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半月谈记者走访了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多个社区,对该县在促进社区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和成效感受颇深。阿灵顿县非常注重公众参与在社区治理中的价值,推进公众参与各项事务的姿态积极主动。政府特别设立了公众参与办公室,吸纳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同时出台了公众参与指南,确立公众参与六步策略,积极指导公民参与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公众参与的定义、意义、形式、条件以及可能产生的危机,分析了网上公众参与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提出了当前政府网上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以大连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实践为例,探讨了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上公众参与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关于未来网站在公众参与建设方面的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