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元化的争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元化到底是福是祸,一直是众说纷纭。近些年来,出现了一股去美元化风潮,尤其是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美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更是推动了去美元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拉美国家美元化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介绍了拉美国家近年来去美元化的表现,指出其影响因素包括经济规模及发展水平、币值和汇率的稳定性、本外币收益差异及制度性因素。最后提出了防范货币替代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冲击,与美国经济有着密切联系的拉美国家当然难逃此劫.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金融恐慌的传染效应、出口引擎遭受打击、侨汇收入大幅下降等渠道和机制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为此,拉美国家采取诸如向金融机构注资、扩大公共投资、抑制汇率波动等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目前,拉美国家虽然有着应对金融危机的许多有利因素,但通货膨胀的加剧和金融危机影响的滞后性使拉美经济的增长存在着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货币美元化”设想在拉美日渐升温,由此衍生的种种议论引起广泛关注。拉美国家实施货币美元化程度不同,动机不一,对美元化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从严格意义上讲,美元化是指完全取消本国货币,以美元为流通货币,放弃本国货币和信贷政策。目前真正实现美元化的拉美国家只有厄瓜多尔、萨尔瓦多以及少数袖珍国家。如果将美元化理解为美元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影响加大这一动态过程的话,拉美国家或多或少都有美元化的趋向。如阿根廷将本国货币兑换率与美元挂钩,但同时实施某种自己的信贷政策,保留本国货币以作流通和储蓄之用。古巴以及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大部分国家(英属维尔京群岛除外),则鼓励、容忍或引导美元大量流通,但也不放弃自己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对于完全美元化的主张,拉美国家大多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巴西、墨西哥、古巴等国政府则对美元化采取明确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自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与东欧转轨国家经济深受美元化问题之害,各国去美元化的努力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遭受重大打击。本文首先从货币替代和资产替代两个层面衡量了转轨国家经济美元化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国家美元化的成因与影响、去美元化战略的提出以及具体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欧洲是美国的盟友,近期却表现出较强的"去美元化"倾向:不仅支持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调整,而且力推中欧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欧洲"去美元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欧美历史上货币竞争关系的延续,也受金融危机后美国对欧洲经济冲击的推动,更是国际经济和货币格局变化趋势的反映.随着欧元区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一体化程度的提升,未来欧洲的"去美元化"倾向可能更为明显,欧美在中东石油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上存在冲突风险.但是,鉴于欧洲尚缺乏挑战美元全球地位的实力和意志、在周边安全问题上仍无法摆脱对美依赖、美也无意压垮欧元区等因素,未来美欧在货币问题上仍有望谨慎管理分歧、避免发生"货币战争".  相似文献   

6.
自 1 999年 1月阿根廷宣布将认真考虑美元化问题之后 ,拉美国家的美元化愈演愈烈。厄瓜多尔于 2 0 0 0年 1月正式推行美元化 ,萨尔瓦多于 2 0 0 1年 1月宣布以美元为官方货币 ,加上 1 90 4年以后已实现美元化的巴拿马 ,已有 3个拉美国家实现了完全的美元化。另外 ,秘鲁、玻利维亚和危地马拉亦先后立法 ,允许美元与其本国货币同时流通 ,即实现了部分美元化。除以上已实现完全或部分美元化的国家以外 ,阿根廷、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国家的政府也在考虑本国的美元化问题。可以说 ,美元化不仅在拉美小国中受到广泛支持和重视 ,…  相似文献   

7.
美元化是一种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的货币替代现象,本币的可兑换程度、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本外币真实收益率的差异及本币汇率是否高估等因素影响着一国美元化程度。美元化不仅会弱化一国财政政策的收入效应,而且还会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其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性。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美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为避免美元化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中国必须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并试行“目标区”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2006~2008年国际大宗粮食价格快速上涨最终酿成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期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更增添了其复杂性.文章主要从供需失衡、投机活动、生物能源开发、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受到制约、市场垄断结构等方面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时阐述危机对拉美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社会骚乱和政局动荡、通货膨胀攀升、赤贫人口增加、国际收支恶化,等等.拉美国家采取的紧急救助、价格控制等措施只在短期内缓解了危机程度,但并未真正解决粮食危机.对拉美国家而言,过去30多年贸易和农业发展中的政策偏差才是造成这种"富饶中的匮乏"现象的根源.因此,拉美国家应建立长期的农业发展战略,并通过集体行动纠正全球农业生产与贸易之间的系统性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从博弈论视角看拉美的"美元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论是研究经济主体之间交互决策的理论,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之一。作者以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从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两个方面对拉美的美元化前景进行了分析。其结论是,拉丁美洲并不十分符合传统的最优货币区标准,因此,似乎不宜进行美元化。但是,下列因素为拉美的美元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资本的自由流动会加速拉美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较高的实际美元化程度降低了丧失独立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成本,实行美元化还会使拉美获得公信度的额外收益。此外,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内生性更为拉美的美元化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下美货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注资降息、美元贬值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无疑会降低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导致大量国际流动资本流向收益更高的地区和商品市场.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产生了新的严重影响,而且冲击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也冲击"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业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在此背景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不仅面临经济平稳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双重目标,也涉及与美国相关政策的博弈.若处理不好,中国经济有可能被美国次贷危机拖下水.  相似文献   

11.
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静的一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长较快,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殃及全球金融市场,股市跌宕起伏,美元进一步贬值,原油价格直逼100美元大关,世界通货膨胀加剧,各国央行调整货币政策,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凸显.展望2008年,世界经济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发展又处于一个重要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2.
徐坡岭  郑维臣 《东北亚论坛》2013,(2):107-116,130
对俄罗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持续高通胀的解释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通过对俄罗斯经济转型以来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可以发现: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在转型时期有更复杂的决定因素,其中,制度结构和金融系统效率是基础,货币政策选择发挥着关键作用;俄罗斯不同时期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在复杂的制度变迁背景下难以相互协调,是高通胀得以持续的主要原因;货币政策由汇率目标制向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过渡是俄罗斯2008年金融危机后成功控制通货膨胀的关键所在。这些发现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是全球范围内实行货币局制度经济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因此其兴衰成败令世界瞩目。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创立与二战以来的所有汇率政策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控制恶性通货膨胀为目标。虽然目标实现了,但国民经济的脆弱性依然严重。无论是在货币局制度的初始设计(经济的双货币化导致高度美元化)、不合理的财政体制、货币局制度自身的缺陷,还是在货币局制度运行后本应进行的种种改革,阿根廷都给其他国家的汇率制度改革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拉美经济改革的产业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 ,通过全面推行经济改革 ,拉美国家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 ,大幅度压缩了财政赤字 ,使大多数拉美国家的政府重新赢得了国民和世人的信任 ,这恐怕是拉美经济改革曾经取得的最突出的一项成果。尽管如此 ,由于宏观政策失误和严重依赖外资 ,既没有实现真正的经济稳定 ,也没有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改革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出口迅速增长 ,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强劲。同时 ,贸易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它们没有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根本原因是经济改革没有激活拉美国家生产结构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去年7月初爆发的泰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整个乐南亚地区,甚至亚太地区。印尼作为此次危机的重灾区,受害最深,持续时间最长。本文试析印尼在这场危机中的受害程度,政府为应付危机采取的措施及对印尼经济的影响。印尼金融危机的爆发受泰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际投机商冲击,印尼盾于去年7月底开始下跌。7月21日汇率跌至1美元兑2,650盾,离印尼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上限1美元兑2,682盾相差无几。印尼银行开始出面干预——一抛售外汇储备、提高利率,但未能奏效,不得不干8月14日宣布放弃干预汇率,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由于缺乏心理准备,印尼…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俄罗斯经济继续滑坡,但是首次自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出现了有利因素:通货膨胀、卢布贬值、预算赤字均得到控制,改善了宏观经济的发展环境。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效地实行了货币政策,在抑制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稳定汇率、降低利率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分析和了解俄罗斯货币政策有助于全面研究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俄罗斯经济的特点和趋势,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7.
1997年7月,泰国爆发了举世瞩目的金融危机:56家金融公司倒闭,金融市场动荡不已;维持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崩溃,代之以浮动汇率制,自7月2日以后泰铢汇率下跌不止,股市狂泻;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资金外流,外汇供不应求,周转金紧缺;利率上扬;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这场金融风暴不仅冲击了泰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还波及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东北亚乃至全球,一些国家的汇市和股市激烈动荡,经济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中国是泰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泰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而泰国则是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国家.泰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及其解决的措施,以及中国相应采取的措施,难免会影响到泰国与中国的贸易和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拉美经济时 ,应该关注以下十个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十化”。一 边缘化 :拉美国家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未见改善长期以来 ,拉美在全球经济中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虽然拉美国家的商品出口额从 80年代的 980亿美元扩大到 1 998年的 2 893亿美元 ,但在世界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则仅从 5 .1 5 %提高到 5 .3 6 %。如果将劳务出口计算在内 ,拉美国家的比重仍未见增长。 1 980年 ,该地区的商品和劳务出口额为 1 1 41亿美元 ,1 998年上升到 3 3 6 0亿美元 ,但在世界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仅为 4.98%。①拉美国家的这一地位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全球经济失衡的不可持续性,并因此而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增长。中国政府的科学发展观事实上与美国的倡议高度契合。在中美双边战略共识的基础上,全球经济平衡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全球经济平衡增长会中断中美既有的经济相互依赖模式。未来的中美关系在经济、金融、贸易、汇率等领域面临着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依然一波三折。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尽管其成因不同,但均对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历史上,拉美地区饱受各种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当前拉美国家比10年前具有了更好地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能力。面对美欧债务危机的冲击,拉美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