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名字最早见于中国的报刊,究竟在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史学界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有所探讨,不过那时只查到1902年。当时研究者提到的主要材料是: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提到过马克思(译文作“麦喀士”);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第二号上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中,介绍过马克思、恩格斯(译文作“马尔克”、“嫣及尔”)的生平和《共产党宣言》的要点,也提到了《资本论》。近年来,有的同志围绕这个问题,又作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和介绍。从最近发现的材料来看,这个问题又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郭改玲 《前沿》2014,(5):70-71
现代公民人格是现代化国家形成的关键性因素。《新民说》一书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中国社会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本文以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为主轴,着力探寻其时代价值,汲取“新民”形象中的现代元素来塑造现代公民人格,借鉴“新民”形成途径来探析现代公民人格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不经意之中写了《何智丽:我想有个家》一文,在第9期《新民周刊》发表之后,完全出乎意料,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赞扬、同情何智丽,有人透露爱意,也有人冷嘲热讽何智丽,更有不少“愤青”恶骂何智丽,“叛徒”、“卖国贼”、“汉奸”之类的帽子又戴到了她的头上。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报》对五四新文学作品的介绍及其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至1933年间,《台湾民报》转载了胡适、鲁迅、郭沫若等数十位祖国大陆新文学作家的上百篇作品,对台湾新文学创作产生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海峡两岸新文学创作在“救亡”、“启蒙”、“革命”等三大主题上的契合,在深层次上证明了这种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宣传的基本思想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际上,它宣传了两个思想流派:一派(办刊前期)以孙中山为代表,以三民主义为旗帜,坚定不移地宣传民主共和;一派(办刊后期)以章太炎为代表,以“宗教”“国粹”相号召,动摇于民主  相似文献   

6.
何标 《台声》2003,(1):17-17
《台声》作为沟通两岸的综合性刊物,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仅以我撰写的有关两岸文学方面的作品来说,就发表过十几篇。记得最早一篇是1984年第5期刊载的《鲁迅先生与台湾青年张我军》,这篇文章首次公布了76年前台湾青年张我军登门拜访鲁迅先生的经过以及在交谈中鲁迅对台湾青年的高度评价;并附有张我军赠给鲁迅4份《台湾民报》原件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难得的资料,出现在我写的《喜迎<乱都之恋>归来》、《6O年前北京———台湾一座“桥”:读<少年台湾>创刊号》,《张我军与“新野…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8.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08,(21):5-5
《南风窗》2008年10月27日 地权博弈;《芝加哥论坛报》2008年11月2日 通向历史之路;《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10月29日 减员寒冬;《瞭望东方周刊》2008年11月3日 第三次“土改”的现实与前景;《新民周刊》2008年10月29日 解谜奥巴马。  相似文献   

9.
《人大建设》2007,(6):54-54
《新民周刊》近期刊登潘多拉的文章说,中国反腐败渐入“深水区”,当前应破除腐败分子的三种迷信。  相似文献   

10.
古代论隐私     
《韩诗外传》第九卷第十七章,有这样一段故事: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礼。”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之一是“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古人就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治未病”是内经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贯穿于《黄帝内经》始终。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09,(7):6-6
《新民周刊》2009年3月25日保卫南海3月20日,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明确告诉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唯一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这种状况不可能永远持续。”这是中国人的宣示:保卫南海主权,保卫我国的权益,这是我们民族的共同意志,也是我们国家应有的实力。  相似文献   

13.
安东 《台声》2007,(10):53-55
周青,本名周传枝。1920年生于台湾省台北市东门外。祖籍福建泉州府安溪县积德乡新康里。日据时期,进入日华纺织会社当保全工,此时认识老台共(1931年被破坏)外围分子并参加“不定期会”而学习马列主义,了解抗日情况,参加抗日活动。日本投降后曾担任《人民导报》、《大明晚报》、《民报》、《中外日报》等民间报社记者。1947年参加“二·二八”,然后到上海。此后50年中先后于1994年、1996年两次回台探亲。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这是19世纪末严复译介《天演论》时提出的主张。在这位思想先驱眼中,中国人的道德的革新,是国民现代化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新道德出焉,而新民出焉”。20世纪初,戊戌变法失败后东渡日本张扬“新民说”的梁启超先生也曾对比中西,认为不仅要启迪“民智”,还要革新“民德”。21世纪初的今天,草根力量在推动中华民族道德复兴的过程中又为其注入了怎样的时代内涵呢?  相似文献   

15.
话说五帝     
帝为何物?关于他的传说亘古至今不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史记》)。《国语·晋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乔(原乔字是:左边一个“虫”旁,右边一个“乔”字,《汉语词典》不见此字,有些典籍用“乔”字代)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为成,炎帝以姜水为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相似文献   

16.
打开关于“唐僧”的网页,实在惊诧不已。绝没想到,人们对这位亦人亦神的和尚竟然如此感兴趣。当然,大多是拿他当“话耍子”来搞笑,来开涮的,什么“唐僧办教育”“唐僧的隐私”“唐僧评先进”……数不胜数,光是杜撰唐僧的著作,就有《家书》、《日记》、《回忆录》、《密信》、《遗言》、《自述》、《报告》、《废话》等许多种,关于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一些劳动者之所以明明有理有据,却遭遇维权失败,往往就是因为超过维权期限,以至于“过期作废”。那么,就劳动者的维权期限有哪些规定呢?这些规定散见于《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中,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18.
焦点人物     
“中国工人”2009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揭晓2009年年度人物。“中国工人”荣登亚军位置。《时代》的评语是: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首先应当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中国青年报》指出,“中国工人”的收入不但与其他群体相比偏低,也远远低于企业利润增长。《人民日报》则指出,“中国工人”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朵渔 《同舟共进》2014,(7):20-23
中国现代教育的发轫期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翌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陈独秀为《新青年》写的发刊词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新青年》浸染了整个时代,成了一代青年的启蒙圣经,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开启功莫大焉。据周策纵估计:“五四”时期,即1917到1921年间,全国新出的报刊有1000种以上。杜威说,这些报纸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问号”,“在一个信仰既有权威的教条,又是使人感觉满足的国家里,这种提出疑问的热潮,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台湾人的反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台湾新民报》记事为后人提供了不少“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台湾社会动态资料 ,据此可探讨事变的原因及事变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影响 ,并揭示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心系祖国、支持祖国抗日斗争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