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西亚:自主行事应对 经济前景看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成为受金融危机打击的重灾国。为了筹措资金重建经济,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先后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根据援助条件,它们必须在IMF的指导下进行经济改革,甚至政治改革。比起其他3国,马来西亚明显桀骛不驯,是东盟四个重灾国中拒绝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的唯一国家。那么,“拒援”对马国是有利或不利?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两年之后,马来西亚与其它接受IMF援助的国家相比,它…  相似文献   

2.
阿根廷经济持续衰退的真正原因在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负面因素相互叠加而形成的。阿根廷要从长期衰退的困境中走出来 ,靠自身的力量已不能实现 ,迫切需要一个来自外部的“源动力”,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援助或贷款等非自主性外部资本流入是“源动力”的惟一选择。获得启动资金后 ,政府应以扩张的财政政策为基础 ,增加支出乘数大的部门的购买性支出 ,适当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从而获得经济恢复的“内动力”,在“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下 ,使经济走出“泥潭”。  相似文献   

3.
西方减贫战略对非洲国家的政治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重债穷国”计划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个减债计划 ,涉及众多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非洲国家 ,其实施效果备受关注。《减贫战略文件》是组织实施“重债穷国”计划对相关国家进行援助和减免债务的基础。一方面 ,《减贫战略文件》是对受援国进行援助与减债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指标 ,对实施“重债穷国”计划起着重要作用 ,成为受援国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进行谈判的核心政策文件 ;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连接南北关系的新纽带 ,减贫战略既带有传统南北关系的深深烙印 ,又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南北关系的新动向 ,特别是在减贫与援助问题上 ,发达国家调整对非洲政策 ,减贫战略在非洲的实施正以一种新的方式侵蚀着非洲国家的传统主权  相似文献   

4.
黄莺 《国际资料信息》2010,(8):19-24,29
今年5月初,在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共同援助下,希腊“安然”渡过其主权债务危机的第一轮违约高峰。但仅数日后,市场恐慌情绪再度弥漫,希腊政府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再度飙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仍难判断它能否成功化解危机。希腊危机不仅充分暴露出其经济存在的各种问题,更暴露出欧元区体制设计上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79日,为期三天的“韩国与非洲论坛”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这是韩国与非洲国家首次举办论坛。来自非洲2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其主题是“迈向21世纪亚洲和非洲的共同繁荣”。与会代表通过了《首尔宣言》。该宣言旨在推动韩国与非洲国家建立友好伙伴关系,以加强相互经济合作。宣言表示,韩国与非洲之间需要增进贸易及投资往来,建立长期互惠关系。为使韩非论坛发展成为实质性的合作机制,今后将定期举办论坛。韩国政府承诺,将在2008年前,把对非洲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规模增加到目前的3倍,并在今后3年内邀请1000名非洲研修生到韩…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东亚五个主要受灾国(韩国、印尼、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中,马来西亚是拒绝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的唯一国家。“拒援”的原因,主要是马来西亚政府及其领导人认为援助的条件太苛刻,受制于人。“拒援”的直接后果,是马来西亚少了IMF注入其他重灾国百多到数百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异常缺乏。金融危机打击下的马来西亚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局面,内外矛盾空前尖锐,局势异常动荡,一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最早爆发的是新马矛盾。1998年7月30日,马新两国政府就马来西亚设在新加…  相似文献   

7.
尽管经济学家所著的有关第三世界国家问题的出版物成倍地激增,然而有关经济进展过程的有用信息却似乎在不断减少。许多文章都采用了正规的模式,即寻求以稳定价格来解决就业问题,或者反过来。他们说捐赠国的纳税人正在遭受“援助疲劳”之苦,而受援国却怀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规定的“制约性要求”是否有效。当然,一直有不少人出来揭露事实真相和戳穿他们的神话。一部写于大约十年以前的现代发展经济学主要著作警告读者切勿相信以下四种过激的极端主义信条:  相似文献   

8.
非洲脱贫战略的演进 --减贫战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除贫困是当今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也是国际社会发展援助的核心。减贫战略报告的产生 ,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非洲国家的合作载体已由原来的“结构调整计划”过渡到“减贫战略报告” ,大多数非洲国家以此作为近几年的国家减贫计划和行动纲领。从减贫战略报告提出的历史背景、制订过程以及主要内容来看 ,它为非洲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国际合作平台。良好的治理结构、稳健的宏观政策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是该战略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IMF与俄罗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在十年的经济转轨历程中,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密切,曾获得多笔贷款.然而,这些援助贷款对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IMF向俄罗斯提出一些贷款的附加条件,对其改革方向加以干预;另一方面,俄罗斯迫于国内经济窘况的压力,为获得援助贷款"委曲求全";同时,由于美国是IMF的最大出资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IMF又是美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工具.本文回顾了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IMF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并从依存角度对由美国主导的IMF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10日是日本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50周年纪念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发表了《第四次专家咨询会报告》和《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在肯定了日本为国际金融体系所做的贡献和小泉政府“结构改革”措施的同时,分析了日本在实施“结构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报告还结合经济改革的下一步动向,预测了日本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是老挝实施“七·五”计划的第二年.老挝人民革命党重视加强党建、干部队伍和反腐机制建设,开展“三建设”试点;经济强劲增长8.3%,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外交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主办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国际援助增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抑制废物的发生和资源的浪费,韩国政府对生产和进口含有有害物质,难以再利用、有可能导致废物管理问题的厂商,征收处理其废物所需费用。一直以来,由于废物负担金的制度缺陷,它在抑制废物、诱导废物的再利用和确保废物处理的财源等方面没能很好地刺激经济增长,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弥补这种制度缺陷,韩国政府通过修改《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的法律》强化了“排放者责任”或“污染者责任”,谋求废物管理政策从政府管制为主转向市场为主,使废物负担金尽可能反映废物收集、处理等直接费用和废物引起的环境费用等间接的社会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北方外交”政策源于韩国政府成立后的历届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真正意义上的、各届政府明确提出并共同执行的北方外交政策是不存在的,只是韩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一贯政策的一种统称。韩国政府“北方外交”的基本内容广北方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揭示了中韩关系的改善和外交关系的确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早于政治关系,以经济促进政治是中韩关系发展的一大特点。中韩建交对建立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3日韩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达成协议,韩接受550亿美元救助资金,从此进入IMF管理体制。两年后,韩经济增长率已高达10.1%,股指由376点升至1000点,外汇贮备也由危机时期的37亿美元增加到740亿美元。1999年12月3日在汉城举行的IMF两周年国际论坛上,韩国总统金大中宣布:“历时两年的金融危机已经结束”。韩国能够用两年时间摆脱危机,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改革意志和改革力度。 (一)政府从大企业入手,成功实施企业结构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韩国经济可称为“财阀共和国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企业的地位举足轻重,规模也日趋庞大,仅名列前30位的大财团总资产占全国企业的48%,其中现代、三星等五大财团的资产几乎是这30家财团的三分之一。韩国历来认为“大马不死”,航空母舰式经营方式被看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因此  相似文献   

15.
1990年美国对拉美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其主要标志是布什总统提出的“美洲倡议”。这次调整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美国对拉美的政策重点由东西方冲突转向经济;第二,主要手段由援助转向贸易。概括起来说,就是将一个过去以美援为基础、以美国为盟主的泛美政治军事同盟,转变为建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轴心、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美洲经济集团,以便同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韩国政府超越冷战意识的民族统一、民族至上意识开始逐年上升,2000年朝韩首次历史性峰会标志着这种意识进入新的高峰,韩国政府对朝政策也由民族和解的“北方政策”阶段迈入不计代价、更具民族主义色彩的“阳光政策”和“和平繁荣政策”阶段。南北经济交流合作也由此进入民族主义情结浓重的发展时期。但是,这种政治因素影响下的非市场化运作是否可持续显然还是个疑问。  相似文献   

17.
序言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乐观论者认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已经渡过了险关,而悲观论者则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并未消失。第二次石油危机引起的债务危机综合症经过了1981年3月波兰取得救济贷款和1982年墨西哥取得贷款支援而得到缓和。这是由于庞大的国际金融支援集团(其中包括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美国政府的金融机构等组织)采取了国际金融援助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也就是由这些机构提供了起到“救生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末期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中缅政治合作,加大对缅经济技术援助,扩大在缅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些举措使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印度认为,中国“南下”缅甸对其在缅利益、国家安全以及“东向”政策的实施构成了挑战,遂通过政治拉拢、插手南海问题等措施,意图干扰中国“南下”缅甸的进程。中印在缅利益碰撞,不仅使两国在缅甸的合作难以开展,也促使缅甸加快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以期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在其国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俄罗斯独立以来对中亚国家援助政策的历史演进、援助规模和援助方式,并对援助的政策效果进行初步分析.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援助经历了“放手”“竞争与争夺”和“强化”三个阶段,并逐步将援助作为实现在该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推动欧亚地区一体化和提升“软权力”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援助方式和领域受到国际发展援助进展、...  相似文献   

20.
拉美债务危机是其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从拉美债务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由于结构不合理等国际国内因素,拉美的债务危机存在着某种必然性。一、拉美债务结构的特点从贷款的时间上看,70年代以前,拉美的贷款基本为双边或多边政府贷款,特别是偿还期较长的优惠贷款。从70年代中期起,国外私人银行提供的贷款大量增加。70年代西方工业国相继两次陷入危机,经济停滞。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实行“削减官方发展援助”政策,大大削减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优惠贷款,并减少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承诺,它们的资金融通受到了限制。另外,石油美元大量流入国际资本市场,流动资金充裕,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