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月1日上午10时,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分别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一路驶向德国杜伊斯堡和波兰罗兹。随着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全新中欧班列品牌精彩亮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增添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这样亮丽的风景还有很多:川渝双方签署合作协议236份;共同推动27个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开工,完成投资354亿元;几乎每一天都有合作项目诞生,包括产业合作在内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5500亿元……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10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上说,要抓紧启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起步区”建设,强化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引擎作用,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相似文献   

3.
冯倩 《当代贵州》2023,(6):16-17
<正>1月26日,一列满载干燥机、电脑机箱、轮胎及日常物资的集装箱列车,从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缓缓驶出,这是春节后贵州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为贵州制造走出国门提供加速度。2022年初,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并指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的方向路径,为贵州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4.
从2010开始,中国看西部——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上升为国家主导战略,它不仅能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而且将为我国新一轮经济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从2010开始。四川看资阳——北靠成都、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资阳成为我省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成渝经济区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涵盖了四川和重庆主要的城市群和产业聚集区。为促使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遵照省委指示,省政协专门成立调研组,组织有关专家分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报告博采众长,内容翔实、观点鲜明,为国家制定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了让读者了解成渝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本刊特对报告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6.
陈婷婷 《先锋》2023,(11):47-54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双核引领,区域联动”,重庆成都奋力抓好双核引领、区域联动,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近年来,成渝聚焦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现代化国际都市“五个共建”,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资源、城市服务功能、社会公共政策“五个互联互通”,以专班工作协同发力,深入推进双核联动联建,持续增强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2月1日,成都、武汉和泸州三市签订《港口物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和汉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互补合作。数条高铁大动脉也正在打通:成渝高铁10月即将竣工;成贵高铁正全力施工中……曾经的蜀道难,曾经的天堑,都在变成通途,四川与全国、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8.
孟红 《党史纵览》2010,(1):20-23
中国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建设成渝铁路一直是四川人民多年的夙愿。新中国建立初期.西南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共中央顺从民意,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着手,掀起了西南大地的建设高潮。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成都至重庆505公里的铁路,横贯四川中心地带,是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大动脉)的开工典礼隆重举行,为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9.
<正>川渝的距离,越来越近。从清晨到深夜,复兴号动车组沿成渝铁路不断穿越群山,呼啸而过,从出发到抵达,不到一个半小时。“变化很明显,客流量一年比一年多。”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客运段工作人员罗希雅说。但这还不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呼唤着“更快”与“更近”。  相似文献   

10.
蒋炀 《当代党员》2023,(7):20-21
<正>格局之变: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滚滚长江边,一座巨大的建筑物正拔节生长。万州新田港二期工地上,建设者们正挥汗如雨。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工程,由重庆和四川共同建设的新田港二期,将为万(州)达(州)开(州)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再添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0,(7)
正"紧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机遇,对四川而言,就要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规划建设,加大西电东送通道建设,为进一步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提供新支撑;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研究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打造若干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加快建  相似文献   

12.
<正>“没想到异地拆迁的问题,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现在项目全线施工都很通畅。”去年年底,资阳市纪委监委协同重庆市大足区纪委监委组建的联合监督检查组再次来到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现场,中铁十九局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八标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安全总监任懿激动地说道。这是资阳市纪委监委立足“川渝一盘棋”,深耕实抓川渝毗邻地区协同监督,深度践行成渝“一体化”理念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一部成渝铁路修建史,可以说是近代四川史的缩影。上世纪的前50年,成渝铁路的修建始终是四川人民的一个心结。解放大西南战役尚未开始,邓小平便将兴修成渝铁路一事提上议事日程,并雷厉风行地予以实施。人们常说修桥铺路就是行善积德,邓小平领导修建了新中国第一条千里长的成渝铁路,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4.
陈碧红 《当代贵州》2022,(11):65-66
2022年1月15日,搭载着冰箱等货物的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途经云南到达老挝首都万象,运输时间仅为5天左右.这是RCEP生效后,四川开出的首列外贸新业态南向班列.在"RCEP+中老铁路国际班列"叠加效应下,外贸新业态南向班列的开通将进一步深化四川与东盟的贸易互动,有效降低商品贸易成本,带动新一轮贸...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大峨眉国际旅游区,国家发改委也把大峨眉国际旅游区纳入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乐山市委、市政府倡议共同组建“大峨眉文化旅游联盟”,是充分顺应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将真正把大峨眉国际旅游区构建成为成渝经济区的旅游重要支撑极。  相似文献   

16.
詹懿 《当代党员》2023,(5):41-42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重庆市委列为“一号工程”。1月28日举行的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吹响了全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总号角。“一号工程”怎么抓落实,会议强调,要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强化市级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强化区县属地落实和社会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7.
张微微 《当代党员》2023,(11):38-39
<正>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一座科技感十足的蓝色玻璃立方建筑在暖阳下闪耀着蔚蓝色的光芒,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作为一个知名“打卡点”,这座建筑的魅力远不止于“颜值”,它是中国西部“最强大脑”——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主机房“硅立方”。“成都超算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建成投运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承担着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使命。”成都超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04,(6):12-14
水富,一个多么美好的地名。万里长江从唐古拉山脉发源,蜿蜒曲折,一路奔腾,在汇集众多支流后,从水富浩浩荡荡出云南而入四川。水富港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港”;国家重点工程、装机600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向家坝电站”即将在水富动工;国家一级企业云天化就坐落在水寓县城。可是,与此形成反差的  相似文献   

19.
<正>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川渝人的期待值也逐渐攀升:成渝高铁提速、异地就医报销免备案、公积金互认互贷……3年来,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川渝人,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变化。这就是“双城经济圈”的力量。置身于成渝新格局中,童瑶的身份也有了新变化。2021年9月,作为四川赴重庆第二批挂职干部,四川省商务厅政策研究与规划处副处长童瑶踏上了赴渝的动车,成为重庆市商务委员会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处的一员。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乐趣,是哪儿热闹就往哪儿跑。 光是共和国成立的头五年,我就报道过四个“新中国第一” 共和国成立后,给四川人民办的第一件事是建成成渝铁路 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典礼。成渝铁路在1950年6月15日破土动工,这就是说,共和国成立以后,给四川人民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建成渝铁路。经过两年奋斗,成渝铁路在1952年建成通车。从此,结束了四川没有铁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