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解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特点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与现行的党政领导体制相吻合、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职能与政府职能重合。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优化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明晰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价值基础。二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运动在各地正如火如荼开展,较多的研究主要侧重从机制、方法、技术层面进行设计指标体系。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战略管理特性出发,论证在绩效评估中引入战略思维的价值导向,通过构建基于战略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模式,来促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在实现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绩效评估进行理论与制度分析,深入探讨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导向下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绩效评估制度存在的概念功能不足、内容体系缺陷、执行过程阻滞等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分类指导、健全保障体系、借鉴国外经验等改进路径,为加快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绩效评估制度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融合、助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实现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辩证统一的。传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局限性体现在四个方面:评估目标定位不合理,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指标设计不科学和评估信息垄断。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需树立正确的地方政府绩效观,构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绩效多元化主体评估机制,积极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从绩效评估到绩效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的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概念的内涵层面和绩效管理的构造维度之学理分析表明,绩效评估包含于绩效管理之中。绩效管理体现了管理的整个过程,试图通过过程来控制结果,而绩效评估强调的则是考核,倡导更多地关注结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只重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严重忽视绩效管理的过程,甚至将绩效评估等同于绩效管理,致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有鉴于此,务需立足于管理过程的视角,实现从单方面注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向全面推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公众与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程序、标准来评价和测量地方政府绩效结果而构建一种制度框架。然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出现导向功利化、手段目的化及结果利益化的弊端,致使评估体系地方政府行为偏离公共导向、社会出现不稳定及央地关系发生失调。其实,现实中评估体系中的公众参与缺位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通过构建公众参与导向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我们可以有力地改变当前公众参政素质不高的现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铺垫公众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构建科学、完善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评估目标定位缺乏科学的发展理念、评估指标设计缺乏完整的科学体系、评估主体单一、社会公众参与不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立法不规范的问题。政府绩效评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构建科学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确保绩效评估设计与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运用制度,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KPI&BSC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管理中央部分的绩效评估及其技术和方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范围内广泛讨论和应用的组织绩效管理的两大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指标法(简称KPI)和平衡记分法(简称BSC),它们的产生、发展及其在企业绩效和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给了公共部门很多启示.以BSC为依据的KPI是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理念和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地方政府绩效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环境、人文遗产相耦合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理念和体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理念形成的内在要求。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评估核心体系——评估的重心是什么;二是评估主体体系——由谁来评估;三是评估内容体系——评估什么;四是评估方法体系——怎样评估;五是评估结果的运用体系——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六是评估的机制体系——怎样操作。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17.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永葆党的纯洁性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党的十八大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分析新形势腐败的新动向,总结腐败的原因,推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考,永葆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20.
公司分立无效之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分立涉及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我国应参酌国外立法例设立公司分立无效制度。公司分立无效一般只能通过诉讼途径来主张 ,法院在审理公司分立无效之诉时 ,应尽可能保持分立后法律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