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东欧10国分两批先后于2004年和2007年加入欧盟,这使欧盟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近5亿人口的大家庭,内部利益更加多元化。中东欧国家由于其自身的地缘、经济特性与利益诉求,正在并将继续对欧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但从目前来看,这种影响更多为中东欧入盟/欧盟东扩进程本身所带来的客观影响,中东欧国家主动发挥作用及其对欧盟相关政策的影响力仍然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2.
中东欧十国争取加入欧盟进程、问题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7月,欧盟委员会制订《2000年议程》,提出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爱沙尼亚申请加入欧洲联盟的5个中东欧国家以及塞浦路斯为第一批入盟候选国,1998年3月各国与欧委会开始进行入盟谈判。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又决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5国以及马耳他为第二批入盟候选国,并从今年2月起开始启动入盟谈判。至此,中东欧7国和波罗的海3国都可以平等地位竞相争取尽早加入欧盟。不管是第一批候选国还是第二批候选国都迫切希望能早日入盟,实现回归欧洲的宿愿。多年来各国为此作出了许多努…  相似文献   

3.
1993年,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作出历史性决定:承诺当10个申请入盟的中东欧国家政治和经济条件成熟时,吸收它们为欧盟成员。1997年欧盟卢森堡会议决定开始同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进行入盟谈判,中东欧国家入盟进程正式启动。科索沃战争结束后,欧盟决定加快东扩步伐,并于同年12月在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将谈  相似文献   

4.
浅论中东欧国家政治体制的欧盟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欧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生剧变后,开始了其体制转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政治体制方面出现了与欧盟原有成员国的模式接近并趋同的过程,即欧盟化的过程。这种趋同既有中东欧国家自身的原因,又有欧盟的驱动和压力,欧盟对于中东欧国家的欧盟化过程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当然,中东欧国家与欧盟原有成员国的模式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中东欧国家既面临本身机制转轨的压力,又面临加入欧盟的压力。这种双重压力在它们入盟后仍将继续存在,并影响其政治体制运行的质量和在欧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进程:战略选择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战略不仅意味着制度的模式选择,而且也意味着国家现代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选择.目前,中东欧10国已经开始了加入欧盟谈判的进程,并按照欧盟设计的政治经济制度范本和法律框架进行整合和政策调整.为加入欧盟所做的准备,一方面加快了中东欧国家市场机制建设和与国际经济法律、惯例接轨的步伐,促进了经济开放和结构改革,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大都以经济问题直接反映出来,却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矛盾.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与中东欧国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面对和解决许多相同的问题,研究并吸取中东欧国家与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如何应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部分中东欧国家在加入欧盟两年后,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政与社会危机,或可称为“入盟后综合征”。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在转轨及其申请加入欧盟的过程中很多问题被掩盖或被忽略,而在入盟后开始集中暴露出来。它在一个时期内将对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及欧盟的扩大与深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方雷 《国际观察》2003,(4):47-53
欧盟从1993年哥本哈根首脑会议最初提出东扩构想到2003年4月10个中东欧国家在希腊的雅典正式签署入盟协议,欧盟东扩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并且至今依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和挑战。东扩在对中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转型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给现有成员国和中东欧候选国带来利益期盼和差异。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21~22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吸收中东欧7个国家加入北约。同年12月,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接收8个中东欧国家入盟。本文阐释双东扩进程中各种角色的利益构成,比较分析北约和欧盟扩大的框架条件,阐明两者间的差异及其对各自扩大进程的影响。双东扩不仅对北约和欧盟新老成员国有直接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且这两个组织的扩大对欧洲观念也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欧元区(EA)的东扩为背景,详尽分析了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期望加入EA的原因、各自的进程以及所碰到的障碍或面临的困境,指出一方面由于中东欧国家自身的政治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欧盟委员会在执行马约标准时的非一致性原则,导入围EA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即便加入了EA,这些中东欧国家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仍然会面临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政策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后 ,中东欧国家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其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发生重要变化 ,欧盟、美国以及俄罗斯都已把对中东欧政策作为各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是中东欧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与北约和欧盟结盟、发展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是其外交政策选择的优先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具有友好传统 ,近年来出现良好发展势头。随着中东欧国家入盟的实现 ,今后中国对这一地区的政策将纳入对欧政策的整体框架之中 ,中国应更加积极主动推动与之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欧国家引进了大量外资.引进外资的需要促使了外资立法的日臻完善,而引资的成就也得益于法律的保驾护航.随着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欧盟,其外资立法也基本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立法的快速转型一方面成就了"新欧洲"的崛起,另一方面也为中东欧国家经济埋下隐患,并在近期的金融风暴中显现出来.外资的大量撤离导致了中东欧国家经济系统性的危机,外资立法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为第一个完成入盟进程的西巴尔干国家。这不仅在本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而且对于其他西巴尔干国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克罗地亚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历程、西巴尔干国家欧洲一体化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克罗地亚入盟对西巴尔干国家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的欧盟形势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欧盟的政经形势令世人瞩目。欧元于1月1日在欧盟12个国家的3亿人口中正式流通,中东欧和南欧10个国家被定于2004年入盟,这两件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突出的大事,以及欧盟制宪进程正式启动,共同防务和外交政策出现新的进展,所有这些堪称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中东欧国家①值得记住的一年,首先它是“大选年”,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选举或领导人更迭,而巴尔干国家特别是科索沃地区仍有安全隐患。其次它是“增长年”,多数国家经济都有所增长。第三它是“入盟”年,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首批候选国加入欧盟,标志着这部分国家完成自身的转型历程,实现了自柏林墙倒塌、苏东剧变后又一次重大转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一2004年,中东欧许多国家因选举或政府提前下台而领导人更换频繁,党派斗争激烈并直接导致部分国家政府倒台。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波黑的国家前景和科索…  相似文献   

15.
在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过程中,欧盟作为其主要的外部约束者,其外部约束主要体现为 软干预,是一种软实力的外部约束。相对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干预下的破坏多于建设的 表现,欧盟软实力在中东欧国家转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一是以治理模式发挥了建设作用,“在 没有民主制度的地方帮助建立了民主制度”;二是强化和扩大了欧盟价值领域,对中东欧国家转型 产生了和平性和建设性的影响。欧盟的软实力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一是因为西欧的一体化从煤 钢共同体到欧共体,在软硬实力上均占优势;二是在西欧和中东欧国家之间没有所谓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认同让欧盟软实力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软实力发挥建设作用要以硬实力为支撑、以文 化交融为背景,软实力能够产生影响,是靠吸引力和感召力,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强制性  相似文献   

16.
欧盟东扩中的"波兰现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在入盟过程中的种种作为被称作欧盟东扩中的“波兰现象”:在入盟谈判中要价高且从不肯轻易让步 ;时常就欧盟一些重大问题出来“搅局”。“波兰现象”的形成背景 :波兰拥有成为“欧盟东扩第一国”的客观优势和条件 ;波兰几百年遭外族入侵和奴役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交屈从于苏联的历史导致其大国抱负膨胀 ;波兰国内反对牺牲国家利益加入欧盟的呼声较强 ;伊拉克战争后波兰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得到强化等。“波兰现象”对欧洲一体化发展前景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东扩后“波兰现象”在欧盟内部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持久性的外交行为 ,并且在其他中东欧国家被扩大化 ;伊拉克战争中受到一定损害的“魏玛三角”经调整后再加上英国 ,可能成为欧盟扩大后的领导框架  相似文献   

17.
欧盟东扩对俄罗斯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其中虽有积极方面,但消极方面尤为突出。中东欧国家的“入盟”,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经济贸易受到损失,人员往来受到限制,边界纷争更趋严重,历史问题也引起了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8.
欧盟东扩对俄罗斯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其中虽有积极方面,但消极方面尤为突出。中东欧国家的“入盟”,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经济贸易受到损失,人员往来受到限制,边界纷争更趋严重,历史问题也引起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轨中的中东欧:回归欧洲●黄振民中东欧发生突变后,各国新政权上台伊始便确定了回归欧洲、与欧洲实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在政治上,各国实行议会多党制,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建立市场经济;在对外关系上,努力争取加入北约和欧盟。所有这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中东欧政策追求“务实性”,双方在合作机制上具有不对称性,中国对中东欧政策采取“欧洲视角”与“中东欧地区方式”结合的办法,双方合作面临“窗口期”.中国推进与中东欧务实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中东欧是非同质化区域而难以形成战略整体;中东欧诸国对华诉求多元化;欧盟因中国和中东欧合作而不断对我施压等.在推进与中东欧务实合作时,中国应局部修正中国和中东欧合作机制的不对称性问题,细致挖掘同中东欧某些国家的合作潜力,注意欧盟的核心关切,并重视软实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