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美国宪法正当程序条款对自由经济的保护王继忠当代美国著名的法学教授伯纳德·施瓦茨在论述美国宪法史时写道:“今天的宪法性法律只是镀在第14条修正案中关键性条款之上的光泽”。①“正当法律程序”就是他所指的关键性条款。由于联邦最高法院对这一条款进行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2.
论美国宪法中的“弹性条款”之适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运用违宪审查权对宪法条款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解释是美国宪法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第3项为贸易条款,第1条第8款第18项为必需与适当条款,宪法第5条修正案和第14条修正案第1款为正当法律程序条款,这三个条款内含十分丰富且极富弹性,因而称之为三大弹性条款。本文认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对这些弹性条款的适用,不仅恰当地处理了联邦权与州权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客观上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其中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评美国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指1791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即宪法前十条修正案)中的第5条“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以及1868年美国内战结束后,由国会通过的第14条宪法修正案“无论何时,……亦不得于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前使任何人丧失其生命、自由或财产……”。纵观美国法律史,美国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象其他法律一样可以通过修改的程序进行修改.但是,宪法作为具有国家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对它的修改应当有所限制。因此,一些国家的宪法在规定了修改宪法应遵循特殊的程序之后,也规定了宪法典中的某些固定条款(或称保留条款)不得通过宪法修改的程序进行修改。一、各国关于宪法修改内容限制的立宪例美国。美国宪法第5条对宪法内容的修改作了限制。第一,在1808年以前,不得对宪法第1条第9款第1项和第4项进行修改。宪法第5条规定:“在1808年以前制定的修正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本宪法第1条第9款第1项和第4…  相似文献   

5.
美国知识产权法制简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美国知识产权法律构架和立法程序美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基础来自于《宪法》第一条第八节第八款和第十八款。这是一个授权性的条款,即:“【国会有权1阳1,通过保障作者和发明人对其作品和发明的有期限的排他权,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进步;[和][18]制定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以行使上述权力”。这一条款为专利和版权的宪法条款,而商标权的宪法基础则体现在有关贸易条款中。商标立法以各州法为主,直至1946年才制定了联邦商标法。因此,美国的知识产权立法中,《专利法》。《著作权法》为联邦立法,《商标法》则主要以州立法…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仅就受美国法律约束的外国投资者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阐述,至于涉及外交、条约以及享有主权豁免的投资者等方面问题,则不予论及。外国投资在美国的基本保护是宪法。宪法关于保护外国投资者权益的最重要的二项条款是:第五和第十四条修正案。它的适用对象从公民扩大到所有的"人"(译注: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第五条修正案指不经过法定程序(译注:Dueprocess of Law 又译为"正当手续"),联邦政府不能剥夺任何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第十四条修正案则禁  相似文献   

7.
再论物权法草案中的宪法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童之伟 《法学》2006,(7):3-13
在物权法中写入“依据宪法制定本法”不仅从立法技术角度是必要的,从维持法律形式统一和端正人们的宪法与民法关系观念的角度看也有意义。地方政府处理重要国有资产应该事先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和获得批准。国有、集体和私人物权刑法保护的条文应该朝修改刑法、创设新罪名和规定单位犯罪的方向做明白表述。《草案》第49条、第68条、第128条和第137条关于征收、征用的补偿依据的规定有明显的宪法瑕疵;根据宪法,应该用“补偿标准由法律规定”替换这些条款中的“按照国家规定”及其它相应文字。在宪法中,市场经济条款要求平等和自由竞争,基本经济制度条款要求必要程度的超经济、超市场强制,处理两者的关系应两方面兼顾和平衡。为做好《草案》修改工作、学理解说工作和促使它顺利通过立法程序,人们对《草案》本身涉及的问题应该有更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 法院应该如何处理非法所得的证据,是使得美国司法界长期困扰的一大难题。经过数十年的争论,美国最高法院试图采用更多方法保护和执行宪法第四条修正案中禁止非法搜查和没收的条款,于是在二十三年前,在马普诉奥伊一案中确定:"违宪搜查和没收所得的所有证据,同样不许在州法院中采用"。论证宪法第四条修正案赋予公民个人的权利没有受到侵犯,是法院判决中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9.
周杰 《中国检察官》2011,(10):76-78
美国宪法迄今共有27条修正案,其中前10条于1791年12月15日一次通过,史称美国的《权利法案》。第四条修正案被称为“搜查和拘捕状”条款,即“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搜查和拘捕的权利;此项权利,不得侵犯;除非有可成立的理由,加上宣誓或誓愿保证,并具体指明必须搜索的地点、必须拘捕的人,或必须扣押的物品,否则一概不得颁发搜捕状。”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残酷和异常的刑罚"之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不得‘施加残酷和异常的刑罚’"条款并非是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而是1791年十条修正案的内容之一,其直接来源于英国的法律。在废除死刑运动日益高涨的美国,如何理解"残酷和异常的刑罚"呢?本文以此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第八修正案的通过、渊源和内容之含义。  相似文献   

11.
基本权利体系的理论与立法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条款之一就是在宪法第33条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专门条款。随着人权作为宪法保护的对象进入宪法,我国对人权的法律保障将面临蓬勃发展的新契机。如何进一步理解有关人权的问题,如何构建新的权利体系是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本期刊发的这篇文章,希望能作为背景材料,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宪法《权利法案》第四、五、六条修正案所规定的内容并非仅仅是刑事程序,而是公民的宪法刑事程序权利。美国学界主流观点与司法实务判例对这些修正案的误读,导致有利于罪犯却伤及无辜的后果。通过重新赋予这些条款以宪法权利属性,阿玛尔认为可以避免颠倒事实和压制真相,起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作用,并体现宪法的人民性。对该问题的研究,客观上有利于在回应全球司法改革趋势的前提下,思考我国的司法改革对策,并可帮助廓清宪法权利与公民普通法律权利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党的政策和宪法规定,各部门法应当平等保护不同性质企业的合法权益。但《刑法》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方面未充分贯彻党的政策和宪法中的平等精神。《刑法修正案(十二)》对《刑法》第165条、第166条和第169条的规定做了修正,将民营企业的人员纳入相应罪名的犯罪主体,并且法定刑的配置上不再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不同。这是刑法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宪法中平等保护精神的重大进步。但刑法总则关于刑法任务和犯罪概念的规定中仍有不平等因素,刑法分则有数个罪名因企业性质差异而出现构罪条件和法定刑配置上的不同。应当全面审视《刑法》的规定,删除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出现的不平等规定,实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权益保护的平等。  相似文献   

14.
论法人的基本权利主体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公司是基本权利主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很多判例中亦认定美国宪法的特权与豁免条款不适用于公司。宪法第14修正案通过后,尤其是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逐渐将宪法的保护扩大适用于公司,使得公司成为某些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这一转变迎合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成为可能。本文借鉴美国的宪法实践,细致梳理了公司作为基本权利主体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公民不受政府不合理的搜查和扣押的权利。美国最高法院在卡兹诉美国案中,提出了“隐私的合理期待”标准,界定了第四修正案下搜查的含义,并通过公共暴露理论、风险承担理论等学说,阐释了该标准的主、客观要件。美国最高法院确立的理论与判例表明,第四修正案下的隐私权的内涵缺乏自治权和人格权的维度。此种狭义的隐私权也是美国最高法院支持“反毒战争”刑事政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通过了关于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条款,并规定征用补偿条款,应该说对我国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各国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提出这一条款对我国财产权保护的意义与不足,进而对我国的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想法老是在我心里呕着,挥之不去,还是讲出来吧。这就是,我想建议全国人大在适当时机对我国现行宪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作出修正案,将“修改宪法”修改为“制定或修改宪法”。  相似文献   

18.
人权保障:作为原则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3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增设,可誉为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点睛之笔。它标志着现行宪法首次用一个概括性条款确认了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不仅在法解释学上具有丰富的意涵,而且在规范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条款的增设也进一步加剧了现行宪法中抽象性的人权规范与个别性的人权保障之间已经存在着的巨大张力,而为了缓解这一张力,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违宪审查制度就成为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的首次评判性交锋是在正式审判法庭上发生的;现代美国刑事诉讼设置于正式审判前的“查禁审”(The S uppression Hearing)却使控辩双方的正面冲突大大超前,从而实现了从侦查到审判全过程中的彻底的当事人主义. 作为维护美国宪法第四条修正案和第五条修正案的配套制度.“查禁审”的直接目的是,决定控诉方所获有罪证据是否合法地取得.在查禁审中,第四条修正案是法官“查禁”经非法搜查或扣押所获物证的主要法律依据,第五条修正案则是法官排除被告人非自愿情况下所作自白的唯一依据.根据“毒树训”(Po-  相似文献   

20.
美国法律中的"征收"既是一个财产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宪法的问题。从宪法角度看,征收所依据的是政府享有的政府征收权(eminent domain),它和完法所保护的公民对其私有财产的所有权之间是相互冲突的。如何解决这种冲突是美国财产法的重要内容。在完法层面上,美国法律对私有财产涉及两方面的规定:一方面是对私有财产给予宪法的保护,这主要体现在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中的"正当程序条款"(Due Process Clause),即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未经正当程序不得被剥夺;而另一方面,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征收条款"(TakingsClause)规定,政府在给予公平的补偿(just compensation)的情况下,为公共使用的目的有权力征收私有财产。实施征收行为的可以是各级政府,在某种限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行使公共或政府职责的私人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