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历来是刑事审判的难点。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立案审查不细不严;强制措施运用不当;证人出庭作证少;法官对当庭认证环节把握不好;随意调解,重调轻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对策予以解决:第一,做好立案前的审查把关;第二,正确运用强制措施;第三,依法贯彻证人当庭作证制度;第四,正确把握当庭认证;第五,正确、灵活运用调解、判决及撒诉方式处理案件。  相似文献   

2.
“证人出庭”和“法庭认证”是目前妨碍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程的两大难题,直接影响法院审判案件的质量。笔者认为,证人必须出庭作证,对实践中存在的证人不出庭、证人当庭翻证及司法机关对证人是否出庭不关心、无能为力的问题,必须从加强立法这一途径上予以解决。法庭认证时,应坚持庭上认证、认证说理和先举证、质证,然后认证的原则。认证时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采用“一证一认”、“数证合认”及“综合认证”三种认证方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诉案件一审当庭认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刑事诉讼法初步确立了控辩式庭审方式,关于控辩双方庭上举证、质证、各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对于合议庭是否应当当庭认证,学界众说纷纭,司法实务操作也不拘一格,本文拟就当庭认证的界定及规则设计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之功效。一当庭认证的界定笔者认为,当庭认证是指合议庭在开庭审理中,基于控辩双方提供的经过当庭质证的所有证据,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析、审查、核实、判断,鉴别其真伪,在法庭上确认其证明力有无或大小,进而认定案件事实的一项诉讼活动。当庭认证强调庭上中心,不是庭外认证,它…  相似文献   

4.
论民事诉讼中的当庭认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进行审判方式改革 ,当庭认证制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当庭认证制度与民事诉讼相关环节等出了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5.
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开始,当庭认证便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被提出来。我们把当庭认证理解为:一切证据必须在庭审中举证、质证、并由法官当庭确定是否采信,把当庭认证片面地理解为在法庭调查阶段完成。这一观念集中反映在我们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刑事审判中的认证,已成为贯彻执行刑诉法中遇到的热点问题。为了正确把握庭审中的认证。本文针对法定调查阶段,即时表态确认证据的作法,是对当庭认证的曲解,是当前庭审中当庭认证的误区,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呼吁最高司法机关尽快制定出认证的具体规则和程序,规范审判活动。  相似文献   

7.
刑事审判认证对于落实审判公开、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减少不必要的上诉、抗诉具有重大意义,但我国现行刑事审判认证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现有程序中构建一个独立的认证程序十分必要,可让证据的采纳与采信公开、公正,提高当庭宣判率,增强判决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当庭宣判制度既有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五大基本问题,分别是当庭宣判概念的界定、当庭宣判的价值与意义、当庭宣判的条件与案件范围、当庭宣判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当庭宣判制度的完善。此外还有关于当庭宣判与送达的关系、当庭宣判的历史考察等研究成果。已有成果从不同侧面对当庭宣判制度进行了研究,但仍然存在理论创新度不够,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等方面的不足,还需要在此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 ,有关当庭认证制度的存废问题 ,学界和实务界都争议颇大。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争执的原因 ,并粗浅地设想了一下解决的办法 ,以协调对立双方的观点 ,设置合理的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10.
鉴定结论是法定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往往发挥着关键性的证明作用。然而,鉴定结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影响了该类证据的可靠性。因此,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在对证据的认证上,证据资格问题应制定详细证据规则;对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实行法定主义;证明效力问题应给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因鉴定结论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在认证规则上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刑事审判中当庭确证之于程序公正和法官自治的价值.指出当庭确证必须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规则环境中才能获得理性地实现.并就与当庭确证有关的具体问题如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到庭作证问题、当庭确证的形式、性质以及复议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导  论前一段时期 ,我国各级法院进行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表现在 :推行了“论辩式”庭审方式 ,实行了“当庭举证 ,当庭质证 ,当庭认证”的一步到庭制 ,加强了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职责。而这些又被 1 998年 6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答《规定》) ① 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然而 ,诚如马克思在阐述矛盾性原理时指出的 :“一个矛盾的解决又会导致新的矛盾产生。”目前的问题是 :如何承接上一阶段的改革任务 ,从而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民事审判方式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强化法官的职权,混淆了审判与诉讼权的区别;庭审功能不强,庭审流于形式。为此,必须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庭审中,充分发挥当事人的主体作用,实行自愿调解,实行一步到庭,实行当庭认证,强化合议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均实行刑事当庭宣判,同时规定了严格的宣判时限。通过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对宣判的立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当庭宣判不仅与现代刑事诉讼的根本理念相连,更是集中审理原则、陪审制度、定罪量刑分离等刑事程序的延伸,只有采用陪审制,实现定罪量刑分离,刑事当庭宣判方可得到完整意义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庭审笔录是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各类诉讼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栽全部法庭审理活动的文字材料."忠实性"是庭审笔录制作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笔录却无法忠实于事实真相,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庭审笔录"忠实性"的内涵、局限和对策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庭宣判率的高低从侧面反映了庭审模式运转的状况。当庭宣判率高,说明庭审功能较强,公开审判落实较好;反之别说明审判活动主要在庭下、庭外。当庭审判率低的弊端及成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检查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部门对刑事庭审活动承担着法律监督职责 ,基于当庭监督会妨碍司法权威 ,并且为防止检察官控诉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冲突 ,六部委的司法解释将庭审监督由当庭监督改为庭后监督。事实上其修改理由并不是客观、明智的 ,而且该修改也不利于诉讼公正和效率的实现 ,通过质疑我们发现当庭监督才是符合诉讼规律的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 ,TBT侧重于依据产品的自然属性来限制进口 ,呈现出广泛性、隐蔽性、歧视性、影响大、争议大等特点。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企业应加强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收集和研究 ;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构建我国市场的准入规定 ,寻求合理的贸易保护 ;宣传贯彻国际标准 ,积极开展企业和产品的认证认可工作。  相似文献   

19.
部分国家可能强制推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作为社会责任认证,它对童工、强迫性劳工、健康与安全等问题作出规定,并将这些劳工权利与国际贸易订单挂钩,这将是对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的严峻挑战。我国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20.
证据保全传统理论在司法实践中发挥过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应当认识到,从这一理论出发,证据保全的实质涵义及其他相关要素并未得到合理的厘清,这一理论体系暴露出的缺陷日益明显。信息理论及其基本构成元素——信息的合理引入,使得证据保全理论的重新构建具备了科学的前提和基础。证据保全应是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前的一种证据审查活动,它能够确认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有助于法官当庭认证,从而对待证事实的证明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