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苏省滨海县实行“民主弹劾干部制”,规定县人大代表或党员代表等,可以联名弹劾本单位内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弹劾议案经代表表决形成决定后,被弹劾人将被解职,3年内不得担任同一职务。这样就使得普通党员、群众和一般干部,都有对工作不称职领导干部进行弹劾的权利。读之,不禁让人产生诸多联想。  相似文献   

2.
建设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是常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新实践。近年来,办好“道德讲堂”与建设文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提升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3.
“议大礼”一事,对明嘉靖一朝的朝政,都极有影响。“大礼”议过之后,已是一派顺者昌、逆者亡的局面。凡弹劾因议礼而受知于君上的大臣者,几乎都被认为是反对皇帝,因而被罪。 嘉靖11年冬,彗星见。自然,这是“天示不祥”,依惯例,皇帝下诏求直言。时监察御史冯恩认为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4,(2):5-5
从去年11月15日习近平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履新,到今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公布,整整一年。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无疑是近些年中共党内最为重要的两次会议。一个是主要关于“人”的会,即研究“新老交替”;一个是主要关于“事”的会,即谋划“全面改革”。办好中国的事,一靠人,二靠做事。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实行弹劾制——职代会有权弹劾公司领导。对“弹劾”,似乎令人咋舌。因在当今的词典或辞海中是这样注解的:①君主时代但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②某些国家的议会抨击政府工作人员,揭发其罪状。其实,在当今建立和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时,我们可以将“弹劾”理解为企业中的广大职工群众及其代表对企业行政的一种有效监督与管理。提法是严厉的,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积极意义。一、朱镕基副总理在近期的一次谈话中  相似文献   

6.
论“出事”     
王乾荣 《民主》2010,(9):47-47
中国人所谓“事”。一般指万物。事有巨细好坏,当然更多的是不大不小、好多于坏的寻常事儿。而关于一个人自身的“事”的说法,也大有意味。  相似文献   

7.
当年明月 《各界》2014,(2):68-69
在明代官场,弹劾可谓家常便饭,比如你看某人不顺眼,可以弹劾;和某人有仇,可以弹劾;政治斗争需要,可以弹劾;闲来无事找点活儿下,也可以弹劾。弹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比如不讲个人卫生、衣服没穿对、腰带没系好甚至长相难看,总之只要想得到,就能弹得了。  相似文献   

8.
郭建华 《党政论坛》2008,(22):10-10
清代陈伯崖有副对联,经常被人引用,叫“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知足、无求当然好,起码不会干出鸡鸣狗盗的勾当。不过,如果事事知足、处处无求,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在我看来,人生最要紧的是分清哪些事应该“知足”、“无求”,哪些事应该“贪心”、“有求”。  相似文献   

9.
佚名 《各界》2014,(3):14-14
没有“名”的人,总觉得人之“有名”,是很风光的事,但真到了“有名”,其实是很苦恼的。  相似文献   

10.
张利 《瞭望》2004,(12)
卢武铉之所以遭到弹劾,同其改革遭到反对以及“朝小野大”的不利局面是分不开的。 3月12日,韩国国会在韩国历史上可谓写下了空前的一笔:刚刚上台一年多的韩国总统卢武铉被国会弹劾,卢武铉当天停止行使总统权力,由国务总理高建代替。韩国历史上首次总统被弹劾的令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就如此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钱丹  吴红梅 《各界》2013,(11):38-39
一 1948年9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9月下旬某日,南京中央日报、朝报等报刊登出一则并不很引人注意的消息称“中央监察委员蔡孝义女士交呈重要提案,弹劾李宗仁副总统种种罔顾党纪国法,营私舞弊情状……”  相似文献   

12.
命运不碰壁     
张瑞芝  李田田 《学理论》2009,(15):272-272
世间上,不得志的人多于得志的人,不如意的事也多于如意的事,那么,这些多数不得意的人,必有一个“为什么”的疑问。因此就有“我”与我的“命运”两个对立的观念产生,可以说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承认有命运这回事了。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济南市槐雨区人民法院党组作出了一个决定,今后不再接受当事入为表示感谢而赠送的锦旗,今后总结工作、进行评比时也不再搞此项统计,“应该做的,感谢啥!”倪荫区人民法院做得对,说得好!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人,办了规定办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是应该的,感谢个啥?相反,不办或办不好,就是不负责,就是失职,甚至是读耶。人民是“衣食父母”,为“父母”办了该办的事,还要“父母”感谢吗?的确,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有些人,把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说成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是“奉献”。因此,为了该…  相似文献   

14.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事业成败,人才是决定因素,鉴别人才的学问非常重要,一直被视为“事之至大”。所以就有人极而言之:“可以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相似文献   

15.
皇帝怕什么?     
李兴濂 《各界》2011,(4):35-35
不知从何时起,皇帝身边有个起居舍人,专门负责“起居注”的工作,也就是专门记载皇帝每天的一言一行,包括皇帝的“幸”事等隐私,也要如实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口号也有个力度的问题。一个口号提出来,人们只当刮了一阵耳旁风,什么积极效果也没有,是不是可以说它的力度等于零?如果口号提出之后,人们不但把它当作耳旁风,而且听了立马撇大嘴,那“力度”显然就不只是等于零的问题了,称之为“负力度”,大约是不过分的。这类“零力度”、“负力度”的口号,与其层出不穷,何如干脆不提?问题是,那些蜗居高楼不出屋的人,那些闭门造车不知路的人,那些巧弄文词不请事的人,久坐无事,却热衷于“无事忙”,以“盛产”口号为能事,人们自然奈何不得。至于那些不疼不痒的“反腐倡廉”口号的炮制者,…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有些事情实在难以令人置信,但又都是客观存在的,让人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譬如说一个人做过坏事、犯过法、坐过牢,这本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声名狼藉者,亦历来为人所不齿。就是这些人自己,也像阿Q忌人说“癞”、“亮”等字眼一样,十分忌恨他人提及他们的恶...  相似文献   

18.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入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任何时代,人们都崇尚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的言行。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正确对待”是进行说服教育时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说的一句话。现实生活中,在个人的名利待遇等方面能否做到正确对待,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认识水平,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然而,凡事有度,“正确对待”这个词如果用得过多过滥,不仅会失去教育意义,还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具体来说要注意三戒:一戒让人“正确对待” 的事不合理、不正确;二戒以“正确对待” 回避矛盾、推卸责任;三戒亏待那些能够“正确对待”的人。在把握好这三点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真正“正确对待”问题,提高思想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