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时下,有许多人说话、办事总是先看别人的“脸色”,尤其是领导的“脸色”。他们时时揣摩领导的心思,把领导的好恶作为办事的出发点,领导“脸色”的“阴”和“晴”,决定他们办事的心情和效率。按说,看领导脸色并没有错,一位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的领导干部,他的心必然与群众相通,脸  相似文献   

2.
某省省委党校曾对公务员法律素质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处理违法行为时,你的上司来电话,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有33.9%的人选择照顾领导面子,办事时违心打点折扣。既然知道是违心打点折扣,既然知道是违法的,说明不乏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但仍然顶不住上司的压力和干扰,主要是因为没有法律信仰,没有愿意为法律而献身的精神(即“法商”)。没有法律信仰,即便法律知识满腹,也如一个人没有硬脊梁,站不直。我们要在灌输法律知识的同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向公务员传播权力义务观念和法律精神,让他们体验法律的威严,深谙法…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河南孟州市段东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届满后,不仅本村的群众苦苦挽留他连任,而且周边的村子也来“抢”他。之所以会这样,该村支书说出了自己的最大体会:当干部,一定要看群众的“脸色”办事。就是凭着这个信条,他带领大家摆脱了原来的落后面貌,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相似文献   

4.
“看人脸色”,通常作为贬义词。意为仰人鼻息,趋炎附势,惟命是从。现在,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将它作新的诠释。对于各级党政领导来说,经常注意观察群众的脸色,则是执政之道、亲民之举。有位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很在乎群众的脸色,群众脸色往往是群众情绪和意愿的‘晴雨表’,看群众脸色,从群众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中,可以找到改进工作的切入点。”“我们很在乎群众的脸色”,这话说得多好啊!其实,这正是实践我们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兰考群众蜡黄的脸…  相似文献   

5.
“群众有困难、有需求,他们想到来找你,这是一种信任。”蓝中一说,自己在工作上只信奉“真”和“实”,对群众说真话、办实事,当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6.
石洁 《人大论坛》2007,(3):17-18
“从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替他们说话,为他们办事,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这是记者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采访省人大代表班福元时他所说的话。  相似文献   

7.
高晶晶  刘阳 《人民公安》2012,(14):46-47
推倒一堵墙 近日,当你走进江苏公安边防总队连云港边防支队柘汪边防派出所营院,就会发现门口有了变化。原来这个所将办证大厅前移到门口。为什么把办证室迁到门口?派出所高高的玻璃墙将民警与办事群众隔开。群众来办事时,需要对着玻璃墙下方的小窗口说话,户口簿、船舶边防登记簿等也需要从小窗口递给民警。一边是墙内的办证民警,一边是弯着腰询问,将耳朵贴在小窗口听回音的群众。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四块糖果”的故事。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  相似文献   

9.
1.与懒散的上司要巧妙周旋 你的上司经常迟到、早退,一则令你有不公平之感:二则他不在影响了工作进度,因为好多决策未能及时由他批示;三则遇上公事出错,你会被迫“背上黑锅”,苦不堪言。向老板申诉吗?不错,此举可避免“背黑锅”。而你将上司的偷懒的情况公开,到头来,大有可能给自己造成不利。  相似文献   

10.
张树荣说,制度终归是死的,依据制度办事没有错,但管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人情味”“保安员都很不容易,你也知道,他们的工资收入不高、社会地位较低,家庭负担很重”他认为,作为保安公司的老总,要时刻知晓保安员的冷暖,让他们尽可能地工作生活得好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6,(6)
正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当领导干部,要善于从群众"脸色"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改进问题。因为群众的"脸色"是民情民意的"晴雨表",是观照党员干部的"试衣镜",也是评判干部工作的"打分器"。"好脸色"来自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时而听到一些党员干部抱怨"睁眼忙到黑",建高楼、修广场、铺马路,然而吃力  相似文献   

12.
“师傅,今天有个问题请教您,我这边有个村民被无端殴打致伤,受害者家属对有关部门的处理不满意,反映到我这边,作为代表我怎么帮她是好呢?”“兴敏,群众有难事找你说明群众信任你,你应该为他们提供帮助。这件事我看……”  相似文献   

13.
这次“三讲”教育的着力点是解决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是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解决好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公仆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干部来自人民,人民供养着干部,干部是人民的公仆。1、从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上看,有了群众才有干部,党员干部是从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既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又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代表,甚至可以说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而不是油水关系,更不是水与火的关系。2、从目前各级领导干部产生的途径和渠道来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种是选举产生,一种是由党组织委任,而不是天生就可以当领导干部。近年来,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论是公示制的试行,还是“一推双考”的逐步推广,都要按干部“四化”方针,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办事。有人说:干部“四化”,关键是有人(特指领导)说话。我看不对,关键是群众首先说话。当然,领导职务的高低,并不代表个人身份的贵贱,而只是表明你...  相似文献   

14.
德国工程师曼雷德·布罗克是我国第一汽车集团外籍专家,他在我国很多地方工作和生活过。他发现,身边最努力、最吃苦的往往都是共产党员。于是常对人说:“谁是共产党员,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布罗克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人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首先是看身边共产党员的言行举止。换言之,无论何时何地如果群众能一眼认出你,说明你才是一位真正够格的党员。可见,群众一眼认出你,显得何其重要!让群众一眼认出你,你必须坚定“政治上跟着党”。如果你能时刻牢记党的嘱托,恪守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真理,乐于奉献,始终将国…  相似文献   

15.
当上司分配给你新的工作任务,并设定了一个“时间底线”,你是否会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当你买了一本新书,打算在一个月之内看完,是否刚刚看了前言就将这本书尘封在床头柜里?  相似文献   

16.
侍璀  禹莉 《新疆人大》2013,(3):30-30
连续两届当选石河子市人大代表的龚建忠,是石河子市新城街道14社区书记。他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头,一直为群众的事奔波着、忙碌着。有人问他:“你整日忙碌着为群众跑腿办事,也没有看到你得到什么嘉奖,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经典故事,大意是,一个德国人说:当纳粹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不是共产党人,所以没有说话;当他们杀犹太人的时候,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没有说话;当他们杀天主教徒时,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是基督教徒;现在纳粹要杀我,再也没人为我说话了。  相似文献   

18.
涂敏霞 《青年探索》2005,(4):50-51,27
六、青年人对现职工作的责任感尽管有部分青年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感到不满意,但是,当企业有问题时,他们会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调查表明,对于“企业有问题是企业的事,雇员没有必要去理会”这个说法,82.8%的青年表示“不同意”,6.4%的青年则表示“同意”,另有10.7%的人表示“不知道/难说”。可见,大多数青年对企业还是具有一种责任意识,因此,当问到“企业给你升职加薪,你要负更多责任,你愿意吗?”时,88.5%的青年表示“愿意”,表示“不愿意”的仅有5.3%,表示“不知道/难说”的占6.2%。可见,足够的薪金回报能焕发一个人对责任的承担。七、价值取向对…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不太热的下午,他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慢慢走进来。看上去,他穿着朴素,神情忧郁。见他半天不开口说话,我主动打破了沉静:“期末考试挺紧张吧?”“是的,不过,我老是看不进书去。”“为什么呢?”我关心地问。他又沉默了一阵,断断续续说起来。原来,前一段时间,他们寝室的一个同学丢了几十块钱,结果大家互相猜疑,搞到最后,连丢钱的人也弄不清是在外面丢的,还是在寝室丢的,只好不了了之。“本来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可我总担心有人怀疑是我偷的钱。”“有人问过你吗?”“没有。”“有人暗示过你吗?”“没有。”“有人影射过你吗?”“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有多少优秀的人才长年在一个位置上停滞不前,是他们不再努力,还是缺乏才智?都不是,而是他们没有展示出他们的潜力,他们的形象就让人相信:“他不适合更高的位置!”人们总是相信,工作效率、能力、可靠性及勤奋工作是让他们有机会提升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仅有这些条件,你就能在工作中被提升。忽略了对整体形象的塑造,会既得不到上司的注意,也得不到同事的承认。那么,成功形象的秘密是什么呢?只有展示出一个与期待的职位相符的形象,展现出一个可信、有潜力、值得信任的形象,你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司和同事才能相信你适合更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