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浙江人大》2012,(12):16
强国必须立宪。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这部宪法典和此后4次宪法修正案共同构成的我国现行宪法,现已进入其实施的第30个年头。30年筚路褴褛,30年上下求索。30年里,现行宪法回应人民的诉求,与时代同频共振。"八二宪法"的"三十而立",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特点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消除了1975年和1978年宪法中“左”的错误影响,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现行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四项基本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八二宪法颁布20周年的纪念日。宪法是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依法治国”首先就是“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八二宪法”被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的话,那么其中的“第九十一条”恐怕就是最难取得社会各方面一致认可的条款。从30年前这一条款的酝酿、形成到今天的宪法实践,对其的争论就一直未停止过,且这一条款还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提出修宪建议最多的条款——这一现象值得反思。特别是在今天纪念“八二宪法”颁布30周年的时候,更有必要结合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与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回顾这一条款的形成与内容,以期待中国未来的宪法建设之路走得更加理性、科学。  相似文献   

5.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四部宪法——八二宪法。2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各种措施,努力绘制着中国宪政的巨幅画卷。八二宪法的美好创意在亿万人民的壮丽实践中,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回顾20年来宪法实施的历程,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值得记取的教训。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后我国宪政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7.
庞瑞翰 《创造》2023,(12):24-28
<正>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把宪法和法律意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40多年来,宪法在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宪法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彰显了我国“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尊严”的法治精神,也为爱国主义及其教育提供了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斯喜 《中国人大》2012,(12):53-53
今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去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六五普法决议”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主要内容和精神,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宪法,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宪法?宪法有哪些不同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09,(9):42-43
上官丕亮在《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载文《科学发展观的宪法保障》指出,一、我国宪法包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宪法依据和直接保障。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内容,我国现行宪法都有相关的规定,这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直接的宪法保障。二、宪法规定的重大事项由人大决定的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策保障。决策是各项工作的第一环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在决策环节实行民主决策、制度决策,纠正在实践中一些重大问题由党委或政府直接作出决定而不提交人大讨论的做法,必须严格按照宪法的规定将重大事项(包括重要建设项目)交由同级人大讨论决定。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30年的实践证明,作为世之经纬、国之重器,我国现行宪法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法制保障,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根本维系,是一部治国安邦、符合国情的好宪法。在30周年之际,回顾和思考宪法所规定的人大地位和职权的落实情况,回顾和思考实践中人大发挥作用与宪法要求的差距,展望贯彻实施宪法中加强人大工作的努力方向,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宪法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稳定性与宪法适应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修宪并不必然代表其稳定性的破坏。判断宪法稳定与否不应仅以宪法文本是否变动为标准,而应以宪法是否具有适应性,以及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是否被一以贯之地遵循来衡量。据此,我国现行宪法在短短20年虽经数次修改,但是这并不能够当作认定我国宪法具有“不稳定性”之虞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周叶中 《政策》2004,(5):53-55
2004年3月14日,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通过。这次修宪,始终贯穿着“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时代精神,体现着“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的时代要求,对于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加快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1982年宪法基本上覆盖、伴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可以说1982年宪法就是一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宪法。1982年宪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成套设备”写进宪法序言,四项基本原则因此也成为1982年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对我国现行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本文仅就现行宪法修改的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一、如何评价我国的现行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后来于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两条宪法修正案。时至今日,我国现行宪法仍然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第一,从制定宪法的形式看,它采用了全民讨论、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制定宪法的指导思想上看,  相似文献   

15.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4,(17):16-19
在过去六十年的时间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的现行有效的法律已有240多部,对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首过去,从“五四宪法…八二宪法”的制定和四次与时俱进的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到一部部护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规范的密集出台;从“人世”后的经贸领域立法与国际“接轨”,到“依法行政”理念的深入人心;从社会民生领域立法的不断加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如期形成……如今,一个伟大的“精细化”立法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6.
□从“五四宪法”到“七八宪法”:有宪法无权威□从“八二宪法”到“九九修宪”:宪法权威的逐步确立□九九修宪:法治条件下的宪法权威在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权威,是一种抽象意义的概括,实际上它有纷繁复杂的表现。神的权威、组织的权威、规则和人的权威等只是这一抽象概括的具体形式。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范畴中,则主要表现为从习惯权威到宪法权威的历史过程。而宪法权威之形成则是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为避免社会成员问的矛盾和冲突,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10月9日,全省各级人大机关有关方面负责人及宪法界部分专家学者在武汉聚集一堂,召开宪法理论研讨会,隆重纪念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与会者一致认为,1982年12月颁布施行的现行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党领导人民依法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上升为宪法原则。会上,全省各级人大工作者及专家学者交流了关于宪法研究的论文,本刊予以摘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现行宪法第四个修正案,把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规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国家的根本任务;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明超 《新东方》2004,(3):57-59
一、宪法渊源宪法渊源是指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所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作为宪法渊源中最主要的法律形式是作为成文宪法的宪法典。宪法典往往是一个国家集中表示宪法规范的法律形式。宪法典的修正案作为宪法典不可分割的补充规定,也是宪法规范的渊源之一。在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具有宪法效力的宪法性法律是规定宪法规范的主要法律形式载体。此外,由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主体依照宪法规定对宪法规范的内涵所作出的解释和说明也是宪法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一些国家中,除了作为成文宪  相似文献   

20.
欧盟宪法:为适应扩大与深化的需要.更好地规划欧洲的未来发展,欧盟于2001年12月升始制先大会,于2003年6月完成了一部欧盟宪法草案。欧盟宪法草案包括四部分即“欧盟机构的设置与权限”、“基本权利宪章”、“政策与功能”和“有关欧盟条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