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已成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的主体人群,网络游戏中的不良因素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某些青少年人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和谐的背景下,本文试图从青少年和谐人格内涵出发,探讨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人格不和谐,并提出帮助青少年走出人格不和谐困境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微观看,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就是青少年个体在网络游戏的虚拟空间中的社会互动行为具有异乎寻常的可持续性.本文拟结合网络游戏《反恐精英》,从社会学互动论的角度探讨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可持续性进行的原因.本文认为网络游戏互动是青少年释放情感和心理压力的舞台,可以让青少年实现成功扮演社会角色的内在诉求,网络游戏中的工具性符号为青少年实现虚拟世界的持续性互动提供了条件,互动规范影响青少年网络游戏可持续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逐渐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调查显示,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体。他们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正处于关键阶段,因而客观看待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就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阐述了网络游戏与现实游戏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扩张,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成为当今媒介化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涵化理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成为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心理根源,从社会娱乐到精神麻醉,网络暴力游戏又发挥着重要的心理效能,而媒介竞争心理则是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游戏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迅猛崛起.作为网络游戏主体的青少年,在获得了网络游戏乐趣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又与青少年所在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12,(10):44-45
刘亚娜、战涛在2012年9月9日《光明日报》撰文《规范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法制教育》认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而网络游戏成瘾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更是紧密相连。要严格规范网络游戏,以趋利避害为根本方针,积极培育法律意识,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以网络游戏现有的普及程度,急需立法、执法等各个环节上的全方位控制与规范;在一系列的规范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被一些学者冠以“电子海洛因”的称号,由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通过对网络游戏特点及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不良网络游戏使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对此应有新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以其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特别是青少年。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与传统游戏的比较发现了网络游为青少年所钟爱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根植于它的三个特点。而这三个特点刚好在不同层面上满足了当代青少年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越来越凸显。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日趋增多,其诱因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上不良信息及网瘾导致的侵财类案件四个方面,除了青少年自身要自律,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责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国外网络游戏管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网络游戏成瘾已经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国外的网络游戏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经济型管理,二是社会型管理.具体方式大致有四种: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用户等自律;市场规律的自行调节.参照国外网络游戏的管理经验,我们应该认识网络游戏的娱乐本质,采取多管齐下的网络游戏管理方式和整合疏导的网络游戏引导方式,以构建和谐的网络游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