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农民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农村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集体上访呈上升趋势,这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已产生了不良影响.认真解决群众集体上访,化解干群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当前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课题,对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通过深入基层走访代表和群众,全面分析发生的原因,研究相应对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影响农村稳定和党群干群关系的“焦点”问题。财务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随着昆明东城建设不断推进,村级财务越来越成为农村诸多矛盾的“焦点”。呈贡的发展处于全新的阶段,特别是在昆明东城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的关键时刻,使得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显得更加紧迫。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机制。一、呈贡县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集体资产迅速…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的中国农村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农村的变迁过程就是“类单位制”的建立与解体过程,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秩序正面临着重建的问题。在重建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民主理念和民主意识,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举步维艰。开展村落社区建设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新的途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进程中,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引导农民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深入进行农村第二步改革,必须发挥集体“统”的功能,努力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并教育帮助农民克服目光短视、各行其是的倾向,培养和增强农民的集体主义意识。现在农民集体主义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统”的功能弱化,农民尝不到集体经济的甜头,感受不到集体的“后盾”作用,尤其是在一些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组,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集体主义教育;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农  相似文献   

5.
胡勇 《政策瞭望》2014,(8):46-4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枫桥经验”中以农村法治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做法.体现了农民的主体意识,反映了农民要求法治的诉求,代表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为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文兴 《小康》2005,(12):14-14
建设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大型的社会福利工程和重要的社会制度,也是“十一五”时期重点突破的社会四大问题之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起”。在经济条件好的富裕地区,应尽快抓紧,全面展开;一般地区,先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入手,创造条件逐步展开;对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要把社会保险与救济救灾工作统一起来,扶持贫困户参加社会保险,提高他们战胜灾害,脱贫致富的能力。保障范围由小到大,项目由低到高,投保时间、投保年龄、投保额彻底放开,集体补助由国家引导,集体和企业自定。总之,开展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7,(10):47-48
江西省妇联在抚州市东乡县举办“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班”。近日,江西省妇联在抚州市实施的“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中——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班”在东乡县供电局多媒体会议室开班。培训采用多媒体授课,互动交流等形式,就“社会性别意识与就业平等”、“从性别角度看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培训中的几个问题”等方面对项目实施所在地的农业局、人事劳动保障局、妇联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较低的生产水平、小生产的方式和集权政治消解了个体的独立、忽视了个体的“私”,过分夸大了集体的“公”,集体成为本位,个体的思想人格和权利被奴役和掠夺,“家天下”成为“公本位”,个体“克己灭欲”、“立公弃私”,完全成为服从客观精神的集体的附庸。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本位观,对繁荣中国先进文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童志锋 《理论月刊》2013,(3):161-165
政治机会结构作为西方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的重要理论,对研究中国农民的环境集体行动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需要进行系统清理.基于中国经验,我们认为,“依法治国”话语的强化、媒体的逐渐开放、分化的行政体系是诱发中国农村的集体抗争行动的重要因素.“法治”话语的不断强化为农民的“依法抗争”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媒体的逐步开放,促发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为抗争者提供了更多的可动员资源以及机会;由于分化的行政体系会降低农民抗争的风险性,促发农民的持续抗争,并为抗争精英的关系运作提供可能的机会,也会为农民集体抗争创造一定的机会空间.  相似文献   

10.
伍玉功 《求索》2007,(6):115-116
农村法治是中国法治的“瓶颈”。对法治社会基础的再认识是我们解析农村法治建设困境的前提;在当下中国,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处在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型的时期、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当代农村法治建设,寻求当代农村法治出路。  相似文献   

11.
李光炎 《桂海论丛》2004,20(2):53-56
中央一号文件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光辉思想,这即是针对当前"三农"形势提出的战略措施,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突破建设小康社会难点的务实对策.其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它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以人为本"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新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12.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转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反映这种社会关系转型轨迹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出现了实质性的分化:乡村利益格局日益趋向多元化,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意识从"身份取向"向"权利取向"转变,并自发形成了以自主治理为特征的乡村社会团体。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型乡村治理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迪尔凯姆“集体意识”概念生成的社会环境虽然改变,但并没有失去运用该概念分析当今社会的社会学意义。文章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角度的观察,说明集体意识和现代性照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运用集体意识的现代性意义解读和谐社会理念,生成集体意识与和谐社会之间的意义联系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反身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后的重要继承者都没有对"社会心理"的内涵进行明确诠释。透过普列汉诺夫的宏观论述,再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心理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心理是自发的"去个性化"的共同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心理是以"零距离"方式呈现在社会现实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个体的整体感受状态;三是社会心理是呈现社会个体自身与"他者"的狭隘联系的初级社会意识;四是社会心理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彼此影响下形成的永远开放的意识系统;五是社会心理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法("礼")在中国被当成法治的绊脚石遭受唾弃.本文试图说明"母以子为贵"是中国传统社会"礼"的表现形式."礼"要求每个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从而维系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着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农村人口的"男孩偏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无论我们是否承认,传统法的"礼"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依然普遍存在.然而,在传统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我们又有必要分清良莠,并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价值取向重新解释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伴随社会转型出现了现代社会的结构变化。其重要表现就是“社会中间人群”的形成和凸现。社会中间人群的存在 ,有效地防止了社会两极分化 ,极大地减轻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摩擦和利益碰撞 ,削减了社会张力。社会中间人群的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 ,社会中间人群将会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新电影表征了当代台湾社会思潮的巨大转向:由乡土转为本土,由中华认同转为台湾认同。反帝反压迫、反思殖民现代性等批判性向度,是早期台湾新电影的乡土意识的主要内容;而继起的本土意识则失去了乡土意识的开放性与批判性,其以族群对立、省籍区隔为基础的电影叙事,反映了一种"反外省"、"去中国化"的台湾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乡土与本土是重估台湾新电影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类型、身份认同及国族想象,二者在台湾新电影中的对立纠结,也显示了"中国结"与"台湾结"在当代台湾社会之差异互现的结构性在场。  相似文献   

18.
李长健  屈怡  曹俊 《桂海论丛》2008,24(4):95-96,F0003
“小产权”房的出现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建立在集体土地上的“小产权”房,以其低廉的价格带动在其各个地区的热销。“小产权”房热销直接侵害弱势群体农民的利益,同时也给购房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基于对农民权益保护的视角,在对“小产权”房的理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需要从立法、监管、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杨晋涛 《思想战线》2002,28(5):71-76
“称粮”是所调查的川西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要求在子代家庭间平均分摊养老责任 ,反映出中国家庭关系中的“平均主义”倾向。把“称粮”的养老制度和分家的制度联系起来 ,可以观察到亲子之间“平均主义”的互惠关系。平均主义原则和孝道一起 ,构成理解乡村家庭亲子关系的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20.
导入ISO9001:2000背景下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在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下,其绩效如何考核?国际标准化组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包括"好政府的制度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四个维度。本文对这套指标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为地方政府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文章认为,导入这套指标体系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的社会问题。因此,它在我国具有相当强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